APP下载

学科评判标准视域融合与编辑学发展新取向

2019-09-16黄新斌

现代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科

黄新斌

摘要:编辑学应从学科评判标准的视域融合中探寻学科发展新思路,在目标定位上体现传统愿景与现实策略融合,在研究导向上实现学科研究与问题研究、人文范式与技术范式互补,在内容结构上形成问题研究、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与元研究的有机整体,在研究方法上实践多学科研究方法论与方式方法的合理组合。

关键词:编辑学;学科;学科评判标准;视域融合

任何學科都应当符合学术界公认的学科评判标准,学科评判标准为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照依据和行动标杆。但标准并非不易之典,随着学科的发展演化,学科评判标准经历了从经典标准到现代标准的变迁,学科建设与研究的目标和策略亦需做出相应调整。但调整并不意味着必须对所凭据的标准作二元对立的简单取舍。经典标准固然存在容易僵化封闭、阻滞新兴学科发展的顽疾,但其追求体系化的学科架构优势不容轻忽;现代标准固然以其适应外需的优势表现出很强的活力,但因应外部需要的纯粹问题导向也极易造成学科建设的短期行为与研究的碎片化偏颇。在更为宽广的学科发展视野中,两种标准貌似互不相容,实则互为补充,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取长补短、优化整合,从而构成视域融合;①执其一端,会制造相应的视域界限,矮化、窄化、弱化学科建设与相关研究。

编辑学作为创生于我国的原生学科,近年来学科研究停滞不前、难以深入的事实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从学科评判标准视域考察编辑学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人们基本上是围绕经典标准的论述框架进行探讨的。因此,有必要以标准的视域融合为基点,确立更为开放自信的编辑学发展取向,探寻学科建设与研究的新思路。

一、目标定位:传统愿景与现实策略融合

学科评判标准作为判断人类知识体系的某个分支或领域是否成其为学科的基本参照,其经典标准包括内外二重,内在标准包括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外在标准包括学科带头人与研究队伍、教育学术机构和出版物、社会实际需要②;现代标准则是对经典标准的范式转换,以遵循社会需求的外部逻辑为核心,强调外需驱动、问题导向、理论多元、多学科方法③。前者以内在标准为核心统合内外标准,表征着人们对科学知识分类的完美而严谨的理想追求;后者强调外在建制而放弃对内在标准的坚守,表征着人们在相关知识领域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完善的条件下的现实发展策略。共同之处在于通过知识领域学科化的社会建制追求,促进相关领域科学知识的发展。二者的统一,体现的是学科建设在目标定位上传统愿景与现实策略的有机融合。

在科学发展的现实语境中,资源分配和话语权诉求的达成以学科建制为基本参照。编辑学要获得支撑自身发展的足够资源与话语权,学科化是必然选择。以学科建设的现代标准和范式来建设和发展编辑学,是合乎现实的策略抉择,可以有效避免以往学科建设片面追求理论建设及体系完整、学科研究不接地气、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不良倾向,引导人们更好地因应编辑出版行业的需要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集聚资源,为有志于编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人们提供一个职业和学术上的安身立命之所,吸引更多人才加盟,不断推动编辑学研究和编辑出版事业的持续发展。

基于现代标准的现实策略固然重要,基于经典标准的发展愿景同样不可偏废。科学知识的每个学科和分支领域都有将本学科本领域严格按经典标准建成完美的传统学科的梦想,这种梦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为之孜孜不倦、不懈奋斗的专业情结和信念追求。从长远看,编辑学的发展确实需要这样一种传统愿景在高于现实的价值层面引领人们。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编辑学都不能发展得如传统学科一样完善,甚至不可能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但让研究对象更明确、让基本概念界定得更清晰、让研究方法更规范、让理论建构更严谨,这些针对经典标准所做的调适要求,经过努力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二、研究导向:学科研究与问题研究、人文范式与技术范式互补

研究导向表达的是人们对科学研究所持的选择性倾向,导向决定了人们从何种价值立场来分析处理问题。编辑学的研究导向存在内容维度的学科研究与问题研究、范式维度的人文研究与技术研究的分野,同一维度的研究导向各有其优劣利弊。从传统愿景与现实策略融合的目标定位出发,编辑学的发展必须避免在各种研究导向之间作简单取舍,而应协同互补,共同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1.学科研究与问题研究互补

在编辑学研究中,因研究内容的不同来源存在问题研究与学科研究两种导向。问题研究强调从编辑实践中寻找问题,依据实际需要研究解决问题;学科研究强调从学科的学理层面寻找问题,从基本概念、逻辑起点出发开展研究,推演理论。二者一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问题研究对现实问题的解答能有力推动编辑出版行业的实践发展和处境改善,学科研究强于抽象概念的演绎与理论建构;另一方面又各有偏废,学科研究可能因热衷抽象思辨而过于注重学术包装,学科传统一经形成易于封闭自守,与实践脱节,导致理论失去观照现实的洞察力;问题研究则可能因复杂的现实世界所体现出来的动态性、多样性,导致碎片化研究和片面追求有用和效率的庸俗化风险。④

编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学科之分并不在于其先后主从的关系秩序,而在于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何以持续深入,因此比较理想而合乎需要的做法是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形成谐振。在问题研究中,现实问题必须经过一定学科体系的筛选、甄别,借由特定的学术语境规范表达,透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将研究成果提升到高于现实的学理层面,从而构成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理论表述。在学科研究中,要强化基于编辑实践经验探索内在机理的问题意识,正视和研究解决编辑出版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由此发展出一揽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将学科真正建筑在推进编辑出版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

2.人文范式与技术范式互补

因研究范式的不同选择,编辑学研究中存在技术主义(或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分,即研究是基于效率至上的技术主义,还是充分体现以人的主体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前者重视基于假设检验的实证与量化研究,强调研究方法和工具的规范应用、研究程序的严谨到位、研究过程的有序可控、研究结论的准确可信;后者特别重视人的因素,认为人是最根本的因素,倾向于在研究中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基于纯粹理性思辨的理论构建、定性分析,强调思想性和理论性。

有研究表明,在以往的编辑学研究中,人文范式大行其道,迄今为止编辑学研究的几大理论流派都是遵循人文研究的路径即一大明证。现实中很少有人作严格规范的实证研究与量化研究,导致人们经常垢病的理论研究坐而论道、绵弱无力,实务研究无关痛痒、成果少人问津。但现实沉疴并不意味着必须对人文范式作简单颠覆,出于对以往研究取向偏颇的矫正和纠偏,技术范式会运用得越来越多,这种趋势的增強只是对原有缺失的补充,而不会从根本上作简单取代。这是由编辑学的学科特性决定的,因为编辑学要通过研究人们的编辑实践活动来发现编辑规律,而编辑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对编辑实践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人文观照是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考察向度。因此,协调平衡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强调实证量化的同时注重人的理性创造力的作用发挥,无疑是一种结果最优的导向选择。有学者乐观地预测,这一范式革命必将解决原有范式之困,发展成为编辑学研究的主流,并推动编辑学的成熟完备。⑤

三、内容结构:问题研究、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与元研究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编辑学的发展过程中,筑框架、寻规律、建体系一度成为热点和焦点。有研究者对此进行反思,认为在编辑学本身还没确立起来的情况下,急于罗列分支学科搭建学科体系,有限的理论内涵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框架体系架构,容易造成学科研究的泛化和重复建设。⑥⑦编辑学具有远较学科细分、体系建构更为丰富的层次和内涵,问题研究、理论研究、体系构建、元研究依次构成了编辑学研究从基础到顶层的有机整体。

第一层是基础层,即基于编辑出版行业各分支领域实践的问题研究。问题研究以其直接面对行业实践发问、求解并回馈指导实践的方式构成了学科最为基础最为鲜活的部分。问题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高度的问题敏感性,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实务活动中捕捉具有深度发掘价值的话题,将日常经验归纳、提炼成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逻辑自洽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并经过实践验证。⑧编辑学必须勇于和善于面对编辑出版实践中的实质性问题,积极推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题攻关,为行业发展排忧解难,对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第二层是理论研究,是基于问题研究成果的整合和提升。理论研究可以不直接回答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但并不等于理论完全脱离实践,⑨应从学理层面对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材料进行总结和提炼。基于各分支领域行业实践的问题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肥沃土壤和强劲动力,可以说问题研究开展得越丰富越深入,能够整合提升出来的理论成果就会更深刻更完善。编辑学的理论发展有三个渠道:一是总结归纳。多年来,我国广大编辑工作者和研究者在坚持开展具有本土特质的编辑学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形成了大量探索性成果,许多优秀成果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提升。二是成果借鉴,包括借鉴他国与借鉴历史。一方面,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编辑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优秀成果,引入和借鉴这些成果,无疑可以推动我国编辑学理论的发展,并提供编辑学的国际话语参照。另一方面,我国具有漫长的编辑发展史,许多杰出编辑家的成功经验代代相传形成了厚重的传统底蕴,整理和研究前人智慧的寻根之旅无疑构成了编辑学理论的重要方面。三是积极创新。要在强化各分支领域的问题研究与理论研究、夯实学科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理论创新,探究编辑领域的发展规律。理论建设需要踏踏实实、耐心细致地下一番水磨工夫,从基础概念的界定做起,由此演化派生出系列概念、命题和理论。

第三层是体系建构,是对理论成果的整合。编辑学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形形色色的概念、命题和理论,这些成果只有经过整合形成严谨有序的体系才具有整体效应,才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指导力和预见力。理论体系建构需要确定学科概念、命题、理论的地位、功能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整合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⑩整合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精用宏的复杂过程,主要工作包括有序化和综合化。一是将零散的、杂乱的理论表述有序化。对于不同职业、立场、视角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和表述,需要在准确把握内涵的基础上条分缕析、理清头绪,找到不同见解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刻画出编辑理论发展的知识谱系。二是将分支领域的理论成果综合化。编辑学从不同维度、层次可以做出数量和种类繁多的分支领域细分,这些分支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取得了较多理论成果。分支领域的理论成果与学科基本理论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个别与特殊中蕴含着一般普遍本质,需要综合不同分支领域的理论表达,发掘出其中具有普遍性的内容,从而整合形成理论体系。?

第四层是元研究,是基于已有研究的反思性研究。元研究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审视编辑学的性质、结构及已经取得的各种研究成果,是一种更高层次、具有反思批判意义的对研究的再研究。编辑学的元研究包括对已有研究和元问题的研究。编辑学有着广阔的分支领域和丰富的研究内容,对具体研究成果的归纳、批判与反思,构成了元研究的基本内容构件。元问题是学科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基本概念、逻辑起点、学科性质及发展走向、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结构、学科结构等,构成了元研究的基本结构构件。元研究要求研究者创造性地对国际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批判反思和重新诠释,元研究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往往能够为学科发展的成熟与完备奠定基础。?

四、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方法论与方式方法的合理组合

通常,人们将科学研究方法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三个层次。方法论指引领研究的思想方法或思路,研究方式指贯穿研究过程的操作程序、方式与步骤(又称程序性方法),具体方法指研究中使用的具体工具、技术和手段等(又称工具性方法或技术性方法)。?

从整体上,多学科研究构成了编辑学的研究方法论,这是由编辑出版的行业特性与学科特性共同决定的。编辑作为知识和资讯生产、加工、传播价值链的中间环节,横断所有行业和学科领域。一方面编辑出版行业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时刻在发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行业系统同外部环境不停地交换资源和信息,牵涉不同方面、层次、类型的关系与问题繁多而复杂,需要人们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考察,借以获得更全面、系统的描述与诠释。可以说,以多学科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是编辑学与生俱来的遗传因子。对不同学科理论观点与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深入挖掘事物的不同方面,发现人们不曾重视或关注不到的侧面,从而有效避免单一学科视点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所谓多学科研究,即运用多个学科所能提供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开展研究。

开展编辑学的多学科研究需要处理好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避免学科殖民化、方法处理简单化和研究碎片化。具有建设性的做法是坚持以编辑学为本,以其他学科理论方法为用,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挖掘和研究解决编辑实践中的实质性问题,并以编辑话题为纽带整合协调基于不同学科方法的研究成果,推动编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多学科研究在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的选择上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匹配相应功能和特点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方法的合理组合实现功能互补和相互印证,以方法的适切运用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如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可选用统计分析、文献追溯、数学模型、科学计量、表格图形、数据挖掘、图谱刻画等不同工具性方法,程序性方法可以在经验总结、实验、观察、调查、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中选择一种或多种,甚至不需要在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证等不同研究类型之间作非此即彼的排斥性选择。

此外,多学科研究在组织形式上也表现出相當大的灵活性。一般而言,多学科研究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乃至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或积聚力量,就同一或相近问题从不同视角开展联合攻关;同时也支持具备多元知识结构的研究者个体开展不同向度的自主研究。

注释:

①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②刘仲林.跨学科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③张应强.超越“学科论”和“研究领域论”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4).

④⑧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⑤张国辉.编辑学研究的新趋向[J].出版科学,2010(5).

⑥冯方华.编辑学体系初探[J].编辑之友,1987(4).

⑦⑨杜厚勤.编辑学理论研究之非是思考[J].编辑学刊,1994(5).

⑩蔡玉麟.编辑学建立步骤一议[J].编辑之友,1986(2).

?卢天贶.深化编辑学研究的途径[J].淮阴师专学报,1996(1).

?黃新斌.远程教育的多向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学科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教师学科生活的理解与建构
让儿童与学科在人性中相遇
2020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
论学科核心素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入手,优化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