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儿童与学科在人性中相遇

2021-05-08张晓东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师人性育人

张晓东

学科育人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核心命题,就是要打破纯粹的冷漠的知识化、符号化、功利化的教育世界,从而让学科教学蕴含着鲜明的价值和真挚的情感,重建具有生命温度的学科学习生活,这也是新时代教师必须承担的育人使命。大卫·休谟认为:“一切科学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樣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从这个角度看,学科育人,就是让儿童与学科在人性中相遇。

第一,成为充满尊严的人师。“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其实是在说教人读经的教师很容易找;而自己是真正的人,对生活具有无比热情,也教学生做人的教师就比较难找到了。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大写的人。否则,我们就是仅仅在传递知识,只教给孩子们何以为生的手段,而没有告诉孩子们为何而生的道理;甚至只教会了他们如何解题,而没有引导儿童成为时代新人,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恰恰是“学科育人”批判和反对的。教师必须借助学科教学这个平台,用自身的人性唤醒儿童丰富的潜在人性,这也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拥有深厚的学科情感。没有对学科的热爱是教不好一门学科的,看看那些水平极高的学科名师,哪一个不是对自己所教学科极其迷恋,经常深陷其中而忘了周围的一切存在。当然,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学科情感肯定也学不好一门学科。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教师要和儿童一起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深厚的学科情感,还要帮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爱学科。当我们对学科的爱足够深时,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走到学科的深处。

第三,用学科瞭望整个世界。每门学科不仅是一套知识体系,还是一种看世界的眼光,帮助我们审视日常生活。教师必须知道这门学科可以给自己和儿童带来什么样的眼光,通过这门学科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以及如何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绝不是像过去所说的,仅仅停留在把学生带进学科世界,沉浸在学科之中,这样会让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也会导致学科之间的过度割裂。如果教师和学生能用学科之眼审视世界,就会使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学科就具有了生活意蕴、审美价值,从而赋予了人生的意义,甚至还可以达到杜威所说的:“当一个学科是按照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去教的时候,它就具有积极的伦理的思想。”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人师人性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加强师德建设,锻造“经师”兼“人师”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构建新视角探究
听于漪老师讲如何做“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