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新品种“隆粳772”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9-09-13陈基安李小霞杜相也赵清波于洪兰

园艺与种苗 2019年8期
关键词:晚熟稻米区域试验

关 峰 ,陈基安 ,李小霞 ,杜相也 ,赵清波 ,于洪兰*

(1.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2.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457)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60%以上人口以水稻作为主食,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1]。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不足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0%,稻谷总产量却占粮食总产量的40%,所以,发展水稻生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预计到2030年稻谷产量要比现在增加50%,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3],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选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改良稻米品质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4-5]。水稻新品种“隆粳772”是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的水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辽宁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1 选育经过

水稻新品种“隆粳772”是科研人员于2008年以N240为母本,以辽盐92为父本经人工杂交,经6代选育而成。2008年冬季海南种植F1代,2009年公司内种植F2代,秋天选留12株,同年冬天到海南种植F3代,2010年公司内种植F4代,秋后从其3号株系又选留6株,同年冬天到海南种植F5代,2011年公司内种植F6代,其中72号株系表现整齐一致较突出。2011年公司内扩繁,2012—2013年公司内品比试验,2014年参加省区试中晚熟预备试验,2015年进入中晚熟B组进行省区域试验,2016年进行复试及生产试验,在区试的同时进行了抗病鉴定和米质分析。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结果

2014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1 202.0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9.9%,居第8位,3个试验点均增产。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5.8%,居第4位,7个试验点中海城减产,其他试验点增产;2016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0.8%,居第4位,8个试验点均增产;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8.4%,1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表1)。

表1 2015—2016“隆粳772”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2 生产试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84.5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0.6%,居第5位,6个试验点均增产。

表2 2016年“隆粳772”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3 抗病鉴定结果

经沈阳农业大学稻瘟病课题组连续2年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穗颈瘟定点调查,综合评定为抗病。其中苗期接种鉴定,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为:苗瘟4MS,穗颈瘟R;纹枯病发病指数较低;无白叶枯病和稻曲病。

4 稻米品质分析结果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2.6%,精米率74.0%,整精米率72.7%,粒长5.1 mm,长宽比2.0,垩白粒率23%,垩白度3.8%,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5mm,直链淀粉16.3%,蛋白质7.5%,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

5 品种特征特性

5.1 植物学特性

水稻新品种“隆粳772”株高101.7 cm,主茎16片叶,茎叶夹角小,叶片直立,叶色浓绿;剑叶长20 cm左右,与穗颈夹角小于15°。分蘖能力中等,有效穗率高,平均每穴17.6穗,蘖间角度适中,株型紧凑。半紧穗型,穗长17.0 cm,平均每穗着粒141.6个,结实率83.5%,着粒密度7.9个/cm,粒型椭圆型,千粒重25.1 g,谷粒黄白色,颖尖黄色,无芒。

5.2 生物学特性

生育期158 d,与对照相当,属中晚熟品种,需活动积温3 300℃。抗早衰能力强,成熟期仍保持3~4个功能叶片,枝梗无早衰。抗倒伏性强,在遇极端逆境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株高适中,茎秆坚韧,适合机械收割。

6 栽培要点及适应区域

6.1 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新品种“隆粳772”属中穗型高产品种,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在栽培管理上要围绕提高分孽率、成穗率和结实率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一般在5月中旬为插秧适期。插秧密度以30 cm×13.3 cm或30 cm×16.6 cm,每穴3~4株为宜。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相配合,并增施硅肥和锌肥。氮、磷、钾比例以 1∶0.5∶0.3 为宜,应采用全层施肥,重施底肥,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氮肥总用量控制在1 000 kg以内(标N)。具体施肥方法为底肥按氮肥总量的30%和磷肥一次施入,余下氮肥和钾肥做追肥,其中返青肥15%,第1次蘖肥20%,第2次蘖肥20%和钾肥,调整肥和穗肥15%,分蘖肥在6月20日前施完。

6.2 适应区域

适宜在辽宁省沈阳市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在纬度相近的北方稻区可试种。

猜你喜欢

晚熟稻米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晚熟的记忆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精度和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