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2019-09-12王春涛

新课程·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深度阅读认知

王春涛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较高水平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以一定的逻辑思维为基础,讲求推理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以反思倾向为主要特征。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逻辑思推理水平,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快速发展,加之这一阶段的学生喜欢质疑。因此,初中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多元解读;认知;文本

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是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批判性思维为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活动。批判性思维容易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找茬”“挑毛病”,或者误解为单纯的推理技巧。其实,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认知行为,是一种谨慎而又客观地理解外部世界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人的认知过程并不是单纯知识密度的增加,更表现在认识结构完善和认知层次的多元化上。初中语文阅读是帮助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手段,本文着重讨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方法。

一、多元解读,对比互读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元、理性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在文本的解读中,一方面,读者要尊重文本,抓住文本本身的含义,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在解读中尽可能还原作者本身的意图,切勿过分解读;另一方面,对文本的解读又不能停留于文本本身,要引入不同的资源对文本分析。其中,首先要保证引入资源的可靠性、真实性,文本的解读要客观公正,不要主观臆断地扩大结论所能断定的范围。其次,要充分保证资源中信息的层次化和角度的多元化,文本的层次体现了文本的深度和广度,多元则保证了解读视角的开放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中获得更高的阅读视角和推理体验。

例如,在文本《史记·伍子青列传》的分析中,首先教师从文本出发,在解读的过程中力求尊重原文,还原《史记》中人物的真实形象。此外,教师可以追问:“人物的认识评价中,是不是听取一个人的说法就可以直接得到全面客观的对人物的认识?”从而带出历代不同人物对伍子青的评价。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不同的评价分类整理,如以褒贬态度为划分依据。在这样的反复的对照中,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文章中用笔不多,却另有深意的地方。就教学的整个环节中,学生就是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不断反思思维中的问题,认识自身思维的局限,明白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

二、求真务实,回归文本

批判性思维追求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合理性,这就是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重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记着,只有回归文本,全面分析论点和论据,才可以做出理智的分析和推论。

求真、务实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质,所有的阅读必须以尊重原著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求真务实就是要回归文本,脱离文本的解读容易夹杂读者的主观看法,其与文本原意并不一定相符。教师在文本的解读中,要反复问自己:“得到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作者的真实意图还是读者主观强加的想法”。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追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个的”“这个结论有没有扩大文本要断定的范围”。只有这样的不断追问,才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于本文的本意。多元化的理解当然要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论读者的地位多么显赫,经典的文本不会随着作者的死去、读者的更迭而褪色。

三、打破常规,逆向思考

批判性思维包含着太多否定的因素,这就要求在文本的分析中,要敢于打破常规,逆向思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告诉学生,既不要拘泥于既定的观点,也不要盲目地听从于权威,对于任何观点,要全面地分析和思考,把握原因和结论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着必然性的关系。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的视角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在阅读中,力求忠实于文本,不要刻意追求与权威结论的一致性就好。

比如,在《智子疑鄰》中,文本之后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智子疑邻》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参有两种解释:其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判断是非的时候,要全面听取不同的观点,而不要过分关注观点是什么人说的;其二,亲疏关系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因身份不同及与主人亲疏关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在阅读中,教师还可以反向提问:刚才的大多启示是从富人角度出发得到的,站在邻人的立场,你们会得到一样的结论吗?学生在这样的反向追问当中会联想到: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这一解读,不仅打破了定势思维,而且,学生获得了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认清结构,整体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脉络,也可以起到锤炼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目的。文章的结构和行文的顺利往往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对文章结构脉络的理解,有利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避免了管中窥豹、断章取义的出现。一般来说,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是遵循着一定的思路写作的,而文章的结构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外显化的体现,作者写作思路的认识对文本理解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结构的认识有利于文章的整体把握,找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因果联系,避免了舍本逐末现象的出现。只有对文章整体把握,学生才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行文中的匠心独运,同时,更容易分清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明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要以文本为核心,吃透文本,细致分析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找到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点。

参考文献:

[1]廖冉,赵丽琴.不要只让孩子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美国批判性阅读教学案例的启示[J].语文建设,2005(10):40-42.

[2]赵慧.在校本课程中渗透批判性思维训练:北京八十中学“枣娃看世界”校本课程实施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6(7):18-20.

[3]欧阳林.思辨性阅读:从理解、求异到建构[J].语文建设,2018(1):18-21.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深度阅读认知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多元解读文本 张扬学生个性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戴着镣铐起舞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融切入点于板书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