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得尘氛医得俗从知吾道入精微

2019-09-12田树苌

中华书画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书风表现力书法艺术

几十年来,我的书法艺术之舟是在长期的理论思考和艰苦的实践探索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航线行进的。我现在的书风如果归之于“流行书风”的话,那只能说我与众多具有相近书风的同道们不谋而合。梳理、回顾自己的探索历程和思考轨迹,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我认为只有对书法艺术的挚爱,才会产生持续不断的精神动力。数十年问,我始终怀着对书法艺术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韧执着的进取精神去不倦地求索,未敢有丝毫懈怠。书法已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使我的生命充满阳光。

热爱产生动力,而思想理论修养决定着艺术水准。一个艺术家成就的高下,主要取决于他的思想理论修养的深度。没有思想,虽写到白头,充其量只是书法匠人;思想认识偏激肤浅,只会是书法俗人。技术通过功夫的积累可以达到,而作品所体现的风韵、气格、境界,则必须通过学养。

我一直坚持认为,书法家不管有多好的创作愿望,如果缺少技术的支撑,他的作品势必苍白无力。书法家必须具备高度的艺术表现力,一般理解这种表现力主要指点画线条的表现能力,即在点线中传达出的艺术功力、艺术感染力,也称作“线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除了刻苦锤炼书写技巧外,更多考虑地是点线构成及其对画面的黑白分割、墨色的变化所产生的丰富视觉感受、不同工具材料產生的艺术成果差异等等。深厚的表现力本身就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

绝大多数搞“流行”的书家都不是康南海所说的那种“能书者”,因为这些人“辄方写欧写颜,不则言写某朝某碑”。康氏接着说:“此真谬论,令天下人终身学书,而无所成者,此说误之也。”我从来就没打算做这种“能书者”。我对丰富的书法传统遗产采取的态度是博见广临,尽最大的可能熟悉传统、占有传统。我认为这样才能“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才能游刃有余地对各种书体进行合理融会,才能随内容、随情绪、随环境氛围而变换表现手法,并努力做到作品“因内容而立意,一幅有一幅之写法”(王学仲语)。我不喜欢过早为自己定型。我愿意不断增加作品的想象空间、视觉张力与冲击力,不断增加作品的新意。对于我现在的书风,刘艺先生曾说:“人们总是将‘二王书风当作书法传统的典范,并习惯于欣赏这类精美华丽的作品。但是书法的样式并非仅此一种,如同诗词有‘婉约派也有‘豪放派那样,书法也有粗犷雄强的另一类书风,也属于中国书法的传统。田树苌先生继承和发扬的是传统中的这一脉。虽然他也临写‘二王法帖,也能写手札或小行书,并颇有文气,但总体上是雄强奇崛的……树苌同志成功地把握了以碑为筋骨,以帖为血肉的分寸,其作品强而不硬,巧而不俗。”

书法,最终还是一种内省自娱的个体心性的修为方式。首先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先要有高尚的品格德行,再辅之以深厚的学问修养。真正读懂书法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蕴,才能明白为什么会产生书法艺术,明白书法在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把每一天都作为实践与创新的新起点,坚持自己认准的路,一直走下去,我相信,我的书法艺术的前景—片光明。

责任编辑:陈春晓

猜你喜欢

书风表现力书法艺术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纤变墨画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