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策略探究

2019-09-12陈敏艺

考试周刊 2019年6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探究

摘 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策略: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语用意识:营造学生自我表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找训练点,提高“语用”效率,从几个方面入手:品词积累,丰富语言;仿创句子,活用语言;想象补白,拓展语言;创意续写,内化语言。课外延伸,提高“语用”能力。

关键词:运用;语言文字;策略;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感悟语言表达的规律,将所感受到的语言现象在听说读写中“用”,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 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语用意识

(一) 营造学生自我表达的教学情境

成功的课堂应该是积极营造学生自我表达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成了一个有魔力的“场”,感染孩子们尽情地说、快乐地写。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执教的习作指导课《台标设计展评会》,他就是关注言语运用的“过程”,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儿童全心投入。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思维被点燃,无限的创意和美好就以言语为载体喷薄而出。一开始,他让学生们聊的是电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然后聊台标,他用“挑战法”,小学生最喜欢挑战,一个个“显摆”自己“见多识广”,说得头头是道,课堂热烈起来言语“场”不知不觉形成。之后,吴老师把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由学生自己给学校的电台设计台标和宣传广告语,这是一件多么令学生多么开心的事。接下来,吴老师创设了“台标展评会”的情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显得那样的迫切,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生命的自由和绚丽,在这一课表现得无比的充分。

(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一个漢字就是一段历史。教学生生字时,教师可渗透字理识字,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还能为他们打开一扇朝向汉字文化的窗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年级下册教材《画杨桃》识字教学,追溯字源,“班”是一个象形字,教学时,教师可以演示它的变化过程:班,金文=(两块玉)+(刀),表示用刀将玉块切成两半。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具分割玉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象形字的出现,既能让学生对汉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田家四季歌》一课,“农”是会意字,可采用结合字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蓐,甲骨文=(草丛)+(辱,持锄劳作),表示锄草垦荒。有的甲骨文用丛林代替草丛写作“辳”,表示在丛林中垦荒。有的金文则误将表示草莾的四个“屮”写成双手。造字本义:动词,在林野伐木锄草,垦荒耕种。

二、 找训练点,提高“语用”效率

对语言的体悟,是由表及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方法的引导,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老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巧妙挖掘课文中的训练点,做到深度理解课文和习得说写能力比翼双飞。同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言语媒介”这样的“支架”。有了支架,学生就有了思考与学习的凭借,自然会生成表达的智慧。

(一) 品词积累,丰富语言

教师要捕捉文本中关键词语,揣摩品味其运用之妙,学习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

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笔者抓住叠词“圆圆、绿绿”作为本课语言文字训练点。片段如下:

1. 播放现实荷叶图。

师:同学们,老师想带你们去欣赏夏日美丽的荷塘,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出示荷叶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荷叶圆圆的。

师:你关注了荷叶的形状。

生:我看到荷叶绿绿的。

师:哦,你关注它的颜色。非常好!

2. 词句练习。

师:同学们发现了荷叶圆和绿的特点,我们可以这么说:

出示:(1)荷叶很很。

也可以这么说:

生:荷叶很圆很绿。

出示:(2)荷叶又又。

生:荷叶又圆又绿。

师:如果要强调荷叶非常圆、非常绿,我们还可以用上重叠的词“圆圆的”“绿绿的”来表达:我们看到了:

出示:(3),的荷叶。

生: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也可以说:我们看到了:

出示:(3)荷叶,。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是啊!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挺喜欢荷叶的,要不带着你们的喜欢来读一读,谁?

3.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仿创句子,活用语言

在句子教学中必须遵循“学习个例——发现规律——迁移运用”,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顺势迁移,熟练运用,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真的长头发》课文第9、10、12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每一段的开头都用一个关联词“要是……就能……”来体现出小真独特的想象。教学时,笔者在带领学生欣赏课文天马行空的想象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学生有的说“可以当逃生绳”,有的说“可以当风筝线”“可以当秋千绳”,接着回归课文,再引导学生用上“要是……就能……”组织语言,“要是把头发绑在树枝上,就能荡秋千啦,还会吸引来好多小朋友跟我一起玩。”“要是出现火灾,我把头发绑在窗户上,就能逃生了”这样,立足文本,立足语言文字,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提升理解语言的能力。

句子的训练点除了可以从关联词入手,还可以抓住文本运用的修饰手法训练,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我们奇妙的世界》课文第16自然段连续运用两个比喻句,把冬天的“冰柱”“落下的小水滴”做了形象的比喻,分别比作“锋利的刀剑”和“珍珠”。教学时,笔者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把事物(冰柱和水滴)的特点具体的描写出来,形象生动;接着,出示句子的支架“春天,我们看到了 ,它们好像 。等到 , ,就像 ”让学生仿写。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又有了支架的提示,语言的训练得到落实,精彩的语言脱口而出“春天,我们看到了一棵棵柳树,它们好像一位位仙女,等到风起时,她们便翩翩起舞,就像一位位舞者。”……

(三) 想象补白,拓展语言

课文的留白处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点,合理地运用课文中的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

可以结合课后题指导补白。《去年的树》课后第二题,编者的意图是要学生体会鸟儿找到树后两次的心理活动。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你现在就是那只鸟儿,你千辛万苦找到树了,你此刻在想什么?”学生回答“我在想:朋友啊,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师又问“唱完歌,鸟儿又是在想什么?”生说“朋友,我已经兑现了我的诺言,我会永远记着你的,请你多保重,希望来年我们还可以再见。”语言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一举两得。

还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补白,《昆虫备忘录》课文第三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令人产生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说话“如果你长了一对复眼,会是什么样子?”学生的思维被调动,“那么多小眼睛长在头上,圆溜溜的,多难看!”“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东西肯定感觉是重影的,多难受”……

(四) 创意续写,内化语言

《蜘蛛开店》一课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特别关注的是三次开店的三个小故事,仔细对比,都是按照“挂招牌”“来顾客”“心里想”这三部分的顺序来写的,这是反复性结构。教师让学生发现这种结构特点后,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蜘蛛打算卖什么?又会迎来什么顾客呢?你能给故事来一次有趣的巧合吗?”续编故事,不仅是情节上的延续,更是对故事结构以及情节特征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思维共振,给予学生更自主开放的空间,提供个体更多的发展语言和提升思维的空间。

《大象的耳朵》一课学习完课文第13自然段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再创情境,续编故事。师提示:第二天,大象又遇到小兔子、小羊等动物,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接着出示句式:

小兔子奇怪极了,对大象说:“咦,?”

大象“”

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营造了很大的思维与表达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点还有很多:典型的结构形式、别有韵味的描写、诗歌的仿创、故事的复述……一节课上的训练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循序渐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

三、 課外延伸,提高“语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因此,语文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用”能力外,还要延伸到课外,指引学生课外阅读,广泛涉猎。

笔者的做法是“三结合”:1. 结合学校“晨诵、午写、暮读”活动。每周星期一早读,让学生诵读经典,每周一首古诗词,逐步推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每天晚上至少保证有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2. 结合课本里的“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选择一些程度适合的课外书籍,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并组织“阅读沙龙”“阅读交流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3. 结合“梯航网阅读测评平台”跟踪学生阅读情况。根据排行榜,定期给积极阅读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彰,评出“周阅读之星”“月阅读之星”和“年度总冠军”,有效地推动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用”是语文教学的必须,“语用”是人生的必须,用“语用”的理念去引领语文教学,课堂将呈现令人心动的新景象。

作者简介:

陈敏艺,一级教师,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运用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