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09-10龚永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龚永菊

摘  要:在“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之下,语文学科教育则亦应秉承在教学语文知识之外,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人文素养”落实至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与阅读教学模块,则当可为文本共情能力,且学科教材文本中心由低段到高段亦在悄然发生着从自然到人文的转变。由此,基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情感教育应当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就此模式的具体建构方法结合《穷人》一文做了:学生文本初读与初解、重复朗读、教师引领深化情感感受此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作为语文教育旨归之一的“人文素养”即为“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简言之,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在语文阅读层面上,则可进一步具象化为“文本共情”,即能够与由文本文字传输而来的作者、文内人物,抑或是单纯的文字意义“感同深受”,这是学生具有真善美品质的重要前提。因而,基于此的情感教育则当为阅读教学模式之首选,而关于此模式的具体建构话题,则分下列三点进行叙述。

一、学生基于情感中心问题的文本初读与初解

包括情感教育的任何阅读教学模式的前提无一例外地以学生为主体对于文本的初步阅读、感知与理解,即首先介入文本以了解文本大体内容、感知其大体基调。但此初读与初解的过程下亦得伴随有关于一定问题的思考,以实现侧重性感知与高效阅读的目标。而依据教学目的的不同,所侧重感知和思考的问题也便相异,在情感教育之下,则应对应呈现为情感问题,且应进一步精化为情感中心性问题。

例如,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进行文本初读之前,我则预先提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此一问题,以使其阅读能够不限于字面表层意义与文本表层内容而深入情感内里,并在内里亦具有侧重思考的方向。在伴随此问题的阅读过程中,同学们能够随小说引人入胜情节的推移模糊地对这句话取得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也即获得初解,如“桑娜将两个孩子抱回家是她的本能驱使和反应,她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具体鲜明的理由,但是我觉得是因为她不放心这两个孩子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此虽有一定的对桑娜此人物内心的些许感知,但依旧模糊肤浅,而对其的重新审视与澄清梳理则是以下环节的任务。

二、教师基于学生初解将问题再置文本,重复朗读

情感作为文本的一大要素,其必存在于文本,对其的感知与分析亦必基于与文本语境的结合。因此,在学生对于情感中心问题的初解成果基础之上引领其回归文本、对与问题涉及相关内容的上下文进行重复朗读、感知与体悟,并在此培养其回归文本意识与习惯,则应为阅读情感教育模式的第二环节。

例如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携带上述问题进行完文本初读与问题初解之后,基于亦在上述提到的其对问题相对肤浅的解答结论,我则让其将此问题再置文本,对关联其的上下文进行再次、重复的朗读,对其所在前后语境进行重复的感知。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则会将在桑娜马灯的照耀下显现出来的西蒙死去的悲凉与她身边两个蜷缩着的可怜的孩子、以及在抱回孩子后桑娜担心丈夫的激烈反对的内心活动纳入到自己的意识与思想中。等再落实至对上述问题的重新审视后,其则会相对于第一环节的初解有更深的情感體悟。如一位同学说:“桑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的丈夫可能会不同意,可能会因此打她;而且两个孩子还是活着的,她不忍心置他们于不顾”。这便是重复朗读的效果,但更深层次的意义还未得到完全的挖掘,其亦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感受,于是,便需要下一环节的教师引导。

三、教师引领勾画关键词,逐步深化情感感受

通过对上下文的重复朗读,学生对上述情感中心问题的自主理解亦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还未理解通透,而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以突破思维壁垒、打通思维脉络,从而逐步与作者、文本人物发生深刻的共情。

例如,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在同学们通过重复朗读对上述情感中心问题有更深一步的解析与情感体悟之后,我则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源头处的层次分析入手,引导同学们勾画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此两个关键词。而后则依据同学们上述第二环节中的回答,如“桑娜的丈夫可能会不同意,可能会打她”,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深挖,即对“她的丈夫为什么可能会不同意”问题的思考。此时,同学们则会跟随此思维再去回看原文,找到“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的信息,我则又追问:“为什么五个孩子够他受的了”,其则会前溯文本,发现桑娜家庭的贫穷和窘境。且为使其能够深刻地体悟到“贫穷”的概念,从而更能够体悟桑娜的心理,我则又让同学们去提炼出这个小家庭的吃穿住行:没有鞋穿,吃黑面包等,且让其去进行角色转换,假设自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会是什么样的。至此,同学们则能够真正透彻地体会到桑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复杂心理。针对“非这样做不可”的问题我亦采用了这样的追问方式,以最终让同学们既能够深入文本体会到桑娜夫妇的不易与善良,又能够在文本视角外认识到这种善良的可贵,同时生出感动、磨练出自己一颗敏感善良的心。

总之,情感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情感体悟与教师对其体悟成果进行的步步深挖,以最终使情感种子显露、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苏艳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1-72.

[2]李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24.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