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念疗法在特殊儿童家庭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探讨

2019-09-10李扬陈洁

科教导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

李扬 陈洁

关键词 正念疗法 正念教养 特殊儿童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9.079

Keywords mindfulness therapy; mindfulness education; special children

1 正念療法概述

“正念”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佛教,意为“心智觉知”,由冥想、坐禅、参悟等发展而来,是佛教修行的“八正道”之一。巴利文称为Sati,1921年首次被译作英文mindfulness,有心灵丰盛之意。1979年Kabat Zinn在麻省医学中心创立“正念减压疗法”,将“正念”定义为一种觉知力,通过有意将注意聚焦于当下,不加评判地觉知每个瞬间呈现出的体验,从而涌现出来的觉知力。[1]之后,Baer将“正念”定义为,一种心理过程,个体在此过程中不加评判地观察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Brensilver则把正念划分为觉知、注意和记忆。[2]尽管定义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相对一致,概括起来就是,有意觉察、活在当下、不作评判。

2 正念疗法与身心健康

2.1 正念疗法对心理问题的理解

“正念”对心理问题的解释是,人们对愉悦感受有习惯性的执取,望其永生;对不愉快感受则习惯性排斥,愿其速灭。而世间万物,生灭变化皆为无常,人类烦恼的根源是贪嗔痴,要彻底解脱痛苦,唯有努力去除上述习惯性反应。“正念”就是这样的努力,个体集中意念、活在当下、不作评判,从而对快感无贪痛感无嗔,一切感受,平等接纳。觉察力日益细致敏锐,平等心逐渐扩展,最终达到觉悟与解脱。正念疗法使用正念训练帮助个体通达正念状态,改变人们习惯性、自动化的思维方式,将负性刺激和消极情绪视为客观事件,去觉察,去认识,从而切断负性刺激和消极情绪与自我的过度联系,实现治愈。

2.2 正念疗法对身心健康的疗效

Kabat Zinn于1982年发表了有关正念减压疗法与慢性疼痛的论文,这是第一篇关于正念疗法效果的临床研究报告。随后,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显示,正念训练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辅助治疗多种身心疾病。[3]首先,对于临床患病群体,正念训练可以帮助其提升身体健康水平并有效应对临床问题。如癌症患者的抑郁、神经症、睡眠状况、艾滋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副作用等。[4]其次,对于患有心理障碍的群体,比如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等,正念疗法都被证实有积极疗效。[5]最后,对于没有明显身心疾病的普通人群,正念训练在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增强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6]

3 正念疗法在特殊儿童家庭中的应用

3.1 正念疗法应用于特殊儿童家庭的必要性

为人父母,通常是带着满心的欢喜和期待来迎接孩子这个生命的馈赠。可是,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家长通常会经历诊断带来的“急性应激”和长期照料带来的“慢性应激”,走过一段由震惊、否认、愤怒、沮丧、接纳铺就的心路。研究表明,从初次就诊起,孤独症儿童家长平均需要3年时间,咨询4-5位专业人士,才能接纳诊断。[7]确诊之后,家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除了寻求治疗,还要学会照料,处理儿童的各种特殊需求。研究表明,与正常儿童的父母相比,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有更大的压力,更高水平的焦虑、抑郁,更低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8]此外,其他类型特殊儿童的家长,其心理健康也不容乐观。相比于普通儿童父母,脑瘫儿童父母有更高的抑郁焦虑水平,更易产生自责沮丧等消极情绪,并极易产生养育倦怠;[9]行为障碍患儿的父母神经质特征高于正常儿童父母;[10]多动症儿童家长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都显著高于常模。[11]

父母是特殊儿童的第一监护人,是其康复的重要资源。特殊儿童康复需要父母的有效参与,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教养压力会降低孤独症儿童早期教学干预的有效性。[12]母亲的心理压力水平越高,就越倾向于干涉儿童的自由玩乐、结构性游戏和社会交往,这对儿童的康复进展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3]也有研究从相反角度入手,得出结论,家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亲子互动,可以有效减少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并增强其适应能力。[14]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干预模式,将特殊儿童与其家长的心理健康同时纳入其中,从而实现特殊儿童及其家长心理健康的双康复。

3.2 正念疗法应用于特殊儿童家庭的可行性

尽管特殊儿童家长面临着种种心理压力和困扰,但是在时间资源和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全心扑在孩子身上,很少关注自己的身心问题,抽出专门的时间和费用去进行心理治疗更是奢望。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正念疗法对于特殊儿童家长有着更多的优势。

正念训练有两类,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正式训练包括静坐冥想、身体扫描、正念行走等;非正式训练为日常活动,如觉察清新空气、社交、洗碗等。两类训练的主要目的都是培养一种顺势而为、活在当下的觉知状态。

静坐冥想,又称坐禅,是正念训练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要求个体练习不加评判地观察自身各种感觉,关注想法的产生、变化与消失。[15]身体扫描,精细觉知身体的每个部位,身体觉知能力增强后,我们处理情绪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正念行走,又称行禅。关注行走本身,体会脚掌接触地面的感觉,体会身体重心的转移以及整个身体的移动,结合行走的感知和呼吸吐纳。其主题是“无需去任何处,无需做任何事,无需争任何事。”强调活在当下,专注眼前。

正念饮食,即有意识地吃,专注而放松。个体练习慢慢咀嚼食物,用鼻子感受不同食物的气味,用舌头感受不同食物的滋味,感受食物从口腔到胃的过程。正念生活,又称生活禅。即把非评判的有意觉察带入日常生活中,把正念融入每天的日常。正如禅宗所言,“担水劈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

从正念疗法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该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特殊儿童家长的现实困境。

首先,正念疗法能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通常一套完整的正念训练课程包括前期讲座,8周训练,以及每周一天的正念日。个体经过规范修习后即可自行练习,不需要医生或者咨询师的干预。这意味着课程结束后,个体在家就能完成自助式心理康复,不需要再花费额外时间和费用去寻求专业帮助。

其次,正念疗法能促进自我效能感。传统的治疗方式倾向于被动式治疗,个体被动接受询问、审查和医疗建议。而正念疗法主张自修自悟,倾向于自我指导和自我疗愈,属于主动式治疗。在自我关注、自我决定、自我修悟的过程中,个体能有效的提升自我效能感。

最后,正念疗法实施方便。除了正式的正念训练外,还有非正式的正念训练,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生活禅,担水劈柴,行走坐卧,皆为妙道。这对于每天有较重照料任务的特殊儿童家长来说,是最为触手可及的治疗方式了。

3.3 正念疗法应用于特殊儿童家庭的有效性

正念疗法将心理问题的解释为贪嗔痴的执念。震惊、愤怒、自责、沮丧,这是特殊儿童家长必经的心路歷程,换作正念的术语,也就是嗔痴执念。正念讲求的是放下执念,平等接纳。前文所述众多实证研究,均证明了正念疗法在缓解抑郁、释放焦虑、提升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疗效,而抑郁和焦虑,正是特殊儿童家长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说正念疗法的理念和疗效,都非常契合特殊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

作为家长,养育子女是天职。提供适当的养育方式,让儿童能够更好的成长,是为人父母最自然的心愿。正念疗法的一个优势在于,正念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融入家庭养育实践,也就是所谓的正念教养。正念教养的概念最早由Kabat Zinn教授提出,他将正念教养定义为,对孩子和教养行为进行有意的、即时的和不加评判地注意与觉知。正念教养既关注个体内在,也关注人际互动。个体内在,反映的是教养过程中,父母对自身内在状态的觉知,以及觉知自己如何感受与思考这些内在状态。人际互动,反映的是父母在亲子互动当下的觉知,包括对互动状态的接纳、慈爱和慈悲。[16]Duncan等人以Kabat Zinn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应的实证研究,提出正念教养的五维度模型。五个维度分别是:(1)全神贯注地倾听;(2)对自己和孩子不加评判地接纳;(3)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觉察;(4)在亲子关系中的自我调节;(5)对自己和孩子的慈悲。[17]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证实,正念教养在亲子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8]首先,正念教养的训练有利于减轻父母的教养压力,[19]促进有效教养行为。[20]其次,正念教养有助于降低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如孤独症儿童的攻击和自残。[21]最后,正念教养可以提升亲子关系质量。[22]家长通过正念训练能有效缓解自身心理压力,同时将正念带入家庭养育,用正念教养实现家长和儿童的有效互动,使家长与儿童的身心共同获得康复与成长。可以说,正念训练与正念教养的结合是一种契合特殊儿童家庭需要的新模式。

4 问题与展望

作为一项新兴的治疗方法,正念疗法也有着相应的问题。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检验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研究发现,初学者在缺乏有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出现了情绪不稳定及肌肉痉挛等躯体症状。[7]所以,对于正念训练是否存在适应性,也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的验证。[23]

正念疗法是东方禅宗精神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其自我指导的先进理念,其行走坐卧皆为修禅的便捷特质,都引领着心理治疗发展的新方向。东方的传统禅修,经由美国行为主义疗法的改造,再次回到精神故乡,其亲和力和便捷性让为这一疗法越来越流行。同时,正念训练结合正念教养的独特优势,让特殊儿童家长可以在自我身心康复的基础上促进儿童人格的成长与完善,这为特殊儿童家庭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隶属于2014江苏省高校哲社科课题构建特殊儿童及其家长“双康复”干预模式的研究,课题号2014SJB293

参考文献

[1] Kabat- Zinn J. Mindfulness- based interventions in context:past,present,and future[J].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2003.10(2):144- 156.

[2] 王淑珍.正念——基于东方文化的心理治疗方法[J].社会心理科学,2016.31(2):64-68.

[3] Zautra AJ, Davis MC, Reich JW, et al.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and mindfulness meditation interventions on adaptation to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istory of recurrent depression.[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8.76(3):408-421.

[4] Zhang J, Xu R, Wang B, et al. Effects of mindfulness bas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2016.26:1-10.

[5 ]Sizoo BB, Kuiper E.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and 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 may be equal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7,64:47-55.

[6] 李波,李欣欣,马长燕.正念团体训练对改善企业员工身心状况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58-161.

[7] Siklos S,Kerns KA.Assessing the diagnostic experiences of a small sample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Res Dev Disabil,2007.28:9-22.

[8] 冀永娟,贺莉娜,吴媛,等.孤独症儿童临床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國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2):1133-1136.

[9] Cheshire A, Barlow JH, Powell LA. The psychosocial well-being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comparison study.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0.32:1637-1677.

[10] 左雪梅,高春荣.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2):233-236.

[11] 李侠,王洪,李艾红,等.多动症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564-5565.

[12] Osborne LA, Mc Hugh L, Saunders J, et al. Parenting stress redu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teaching interventions for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J].J Autism Dev Disord,2008.38(6):564-575.

[13] Smadar D, David O, Nina KK, et al. Emotional availability in mother-child interaction:The cas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Parent-Sci Pract. 2009.9(3-4):183-193.

[14] Marjories, Michele O,Susan T,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for families of children on the autism spectrum[J].J Autism Dev Disord,2008,38(9):1767-1776.

[15] 谭钧文,吴和鸣.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正念训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2):94-95.

[16] 卡巴金·麦拉,卡巴金·乔.正念父母心,享受每天的幸福 [M].雷叔云,译.台北:心灵工坊文化,2013.

[17] Duncan LG, Coatsworth JD, Greenberg MT. A model of mindful parenting:Implications for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prevention research[J].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009,12:255-270.

[16] 陈晓,周晖,王雨吟.正念父母心:正念教养理论、机制及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6):989-1002.

[19] Bazzano A, Wolfe C, Zylowska L, Wang S, Schuster E, Barrett C, Lehrer, D. 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 for parents and caregivers of individual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 community-based approach[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015,24:298-308.

[20] B?gels S, Hoogstad B, van Dun L, de Schutter S, Restifo K. Mindfulness training for  adolescents with externalizing disorders and their parents[J].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2008,36:193-209.

[21] Singh NN,  Lancioni GE,  Winton ASW, Singh J, Curtis W J, Wahler RG, Mc Aleavey KM.  Mindful parenting decreases aggression and increases 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J]. Behavior Modification, 2007,31:749-771.

[22] Singh NN,  Lancioni GE,  Winton ASW, Karazsia BT, Myers RE, Latham LL, Singh J. Mindfulness-based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MBPBS) for mothers of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Effects on adolescents’ behavior and parental stress[J]. Mindfulness, 2014.5:646-657.

[23] 劉桂萍.正念疗法的概述及其评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9(3):80-81.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
心理游戏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计数器在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的使用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国内特殊儿童性教育问题探析及启示
谈主题月活动让随读生绽放笑容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