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渔业村发展路径思考

2019-09-10孙晗,顾亮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孙晗,顾亮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渔村作为沿海地区的一种乡村形态,既有乡村的一般特性,也具有不同与内陆乡村的特性。本文以连云港市下口村为例,从产业形态、海洋生态、渔业文化、渔民自治等几个方面对沿海渔村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渔业村;海洋生态;渔业文化;渔民自治

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中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资源状况不同,经济基础各异,不可能由同一种模式走向共同富裕,不同地区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特点,走适合自身发展的振兴之路。本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以连云港市下口村为例,探索渔业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2  下口村概况

下口村隶属于连云港市赣榆市区青口镇,面积约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3000米,浅海域30000多亩,常住人口6200余人,拥有大马力渔船800余艘,是典型的渔业村。下口村发展经济具有很多优势条件:青口河提供了码头泊位及入海口,大面积的浅滩海域是天然的养殖水域,距离赣榆市区仅仅6公里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便利。2018年下口村人均产值约为32.2万元,高于江苏省的11.43万元的人均产值,更远高于连云港市30955元的人均产值。较高的人均产值可以认为下口村实现了生活富裕,但这只是实现了乡村振兴的一个方面,离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还有很大的距离。是否建立了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是否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本文不作讨论,即便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也有待商榷。综合来看,下口村的发展依然是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支柱产业仍然是以捕捞业、近海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没有发挥区位优势,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②海洋捕捞依赖于过度捕捞及国家补贴,对生态环境及行业发展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③个体分散经营使得市场话语权及抗风险能力较弱,且限制了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及产业升级;④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海洋文化及渔文化氛围并不浓厚。

3  下口村发展路径初探

3.1  坚持渔业特色,丰富产业形态

渔业生产是下口村区别于其他乡村的特色产业,也是其经济基础,首先应牢牢坚持这一特色,扬长避短,走以渔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道路,追求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及多产业联合发展。①解决海洋捕捞可持续的问题。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保障海洋渔业资源自我繁殖能力;通过相关政策(如逐渐减少渔业捕捞船柴油补贴),引导部分产能有序退出,解决捕捞强度大于海洋生态承受能力的问题,解决伏季休渔制度带来的捕捞期集中-渔业工人工资上涨-捕捞成本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加大的恶性循环,提高捕捞船的经济效益,改善渔民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状态,实现人与海洋环境、船东与工人之间的和谐状态;②积极探索海洋捕捞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模式,通过规模经营提高船东在海产品交易环节的议价权及抗风险能力,通过集体经营加快捕捞产业在捕捞技术、防污染能力等方面的提档升级,促进行业绿色发展;③丰富海洋产业形式,延长渔业经济产业链;以当前的近海捕捞、沿海养殖的产业现状为基础,积极探索远洋捕捞及深海养殖产业,由低附加值养殖品类向高附加值养殖业发展。发展完善育苗-养殖(捕捞)-冷冻储藏-深加工-交易全产业链,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统一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高经济效益;④依托渔业特色,发展海洋旅游。发挥临近市区的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坚持渔业特色。改善港口条件,将青口港由潮汐港改造为可供小型渔船全天候进出的渔港码头,发展以海钓及“出海捕鱼”为主的休闲渔业。与近海岛屿合作,发展短途海岛观光及国防教育旅游项目。依靠捕捞渔船,建立新鲜海产品贸易市场及海鲜美食城;打造休闲与美食一体化第三产业。

3.2  保护海洋生态,打造宜居空间

海洋是渔业村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注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增强渔业资源再生能力,避免过度捕捞。在沿海养殖中,科学安排养殖密度,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量,向绿色养殖发展。提高渔船防污染能力建设,推广油水分离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等防污染设备,建立健全码头接收装置,收集油污水、船用电池、网具、浮材等污染物集中统一处理,减少捕捞作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加强对沿海滩涂的保护和利用,利用滩涂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在不改变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创造经济价值。将海产品交易市场及海鲜美食城建设同渔港码头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居住区基础设施及海洋特色建设,打造既有繁华的消费旅游区,又有宜居的海洋休闲观光空间。

3.3  培育海洋文化及渔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3]相对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是渔村发展的短板。受长期的海上作业及恶劣的海上自然环境影响,渔业村普遍缺少耕读文化的氛围;休渔季的长期赋闲,又导致了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渔业村的精神面貌尚需改善。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文化代替落后的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①加强家风村风建设。良好的家风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成长。依托赣榆区乡贤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同时,建立乡村文化宣传阵地,树典型,立榜样,加强村民家风的建设。通过家风的传承,打造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②培育海洋文化及渔文化。以渔民民俗活动为基础,培育一支渔文化民俗表演队伍,既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可以作为特色项目发展旅游产业。依托于徐福故里海洋文化节,围绕新时代海洋观,建设以探索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为中心的海洋文化。③加强学习文化建设。船舶设备及捕捞技术的发展,对渔民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应不断加强学习文化建设。加大职业船员培训力度,通过举办技能比武、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渔民专业技能,丰富休渔期间村民的文化生活。总之,将文化的培育同渔民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同渔业特色乡村旅游及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打造积极向上、生机蓬勃的文明渔村。

3.4  发挥党建引领,推进渔民自治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越是松散的基层,越是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渔业村的生产生活特点,将党组织建设成为各个领域各项事業的领导阵地:①将党支部建成行业协同发展的阵地。行业协同发展,重点是协同。在各行业协会中建立党支部,领导行业规则的制订,打造群众参与行业政策制订的平台、维护行业公用品牌保障。②法治建设的阵地。在现代社会, 法治型的社会统治形式是形成与建构有机协调的法理型社会秩序的基本组织形态, 也是构造现代乡村治理与自治体系的内在要求[4]。依靠党支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村民自治,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组织渔民参与国防的阵地。渔民的职业特性,对国防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党支部,积极组织渔民参与预备役训练、反侦察反间谍等国防活动,发挥渔民在国防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参与国防活动,提高渔民队伍的组织性、凝聚力。

4  结语

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渔业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改变只追求生活富裕的不平衡发展。坚持海洋特色,丰富产业形态,保护海洋生态,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培育海洋文化与渔文化,发展文化事业,解决精神生活与经济生活之间的不平衡;发挥党建引领及渔民自治,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及现代化,实现渔业村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温丽华. 激活优秀家风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推动力[N]. 广西日报,2019-05-14(009).

[4]公丕祥.新中国70年进程中的乡村治理与自治[J].社会科学战线,2019(05):10-23.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