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不同生源类型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对比研究

2019-09-10刘常兴郭晓辉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学习动机

刘常兴 郭晓辉

摘要:为了解高职不同生源类型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普高生源、职高生源和五年一贯制生源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类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显著差异;高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各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高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差异;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应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加强学生录取制度改革,并严格管理。

关键词:生源类型;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

目前,高职生源类型多样,既有普通高中的学生,也有职业高中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为了解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关系,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以及他们入校后的成绩表现,分析不同来源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性,以期为今后的招生工作和教学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一、概念界定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文中的自我效能感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

生源类型。文中的生源类型主要指普高生源、职高生源和五年一贯制生源。

学习成绩。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难易程度不一,所以,所有成绩经过标准处理,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结论

(一)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特征

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普通大学生群体。从现实情况来看,多数高职学生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职业院校,而目前的单招考试门槛相对较低,部分学校由于多种原因,甚至没有门槛,出现“来者不拒”的情况。这些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多数成绩较差,对自我没有积极的评价,往往认为自己过去的不成功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天赋等原因造成的。

从生源类型上来看,不同来源类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普高生源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要高于职高生源学生,职高生源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五年一贯制生源学生。从现有的多数人的观念来看,能上普高不上职高和五年一贯制。因此,普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高于职高学生,首先,他们在心理上对自身有一定的认可度,而职高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挫败感,即便这种心理并不是挂在嘴上、写在脸上。即便进人了同一所高职院校,相对而言,普高生源学生比职高生源学生依旧保持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生总体占比远高于职高生源学生。访谈结果显示:部分普高生源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不用功,而职高学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学不会。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特征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较弱。从当前大学严进宽出的体制来看,很多大学生进人大学后,便有了歇一歇、放松自我的心态,进入轻松、悠闲的生活学习状态,表现为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状态不佳。对高职生来说,这种状况更为严重一些,且主要表现在外向型动机,功利性较强。

从生源类型上看,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存在显著差异。即,普高生源学生、职高生源学生和五年一贯制生源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三者的学习动机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均值来看,普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还是要高于职高学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且表现为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最弱。

(三)高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从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各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也较强。虽然高职学生整体学业自我效能感不高,学习动机也较弱,但二者之间依旧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学生对自我的认可度较高,希望得到別人积极的评价,都可能表现出较为积极的行为,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学习态度端正等。当然,外在的学习动机往往较为脆弱,一旦受到情感打击、成绩下滑、别人批评、家庭问题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较大变化,而只有内在高度的自我认可、自我约束、自我督促才能实现保持持续的学习劲头,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从生源类型上看,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差异。

(四)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高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从很多相关研究来看,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呈现正相关。但从本研究来看,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相关。这或许与研究对象的差异有直接关系。整体而言,高职院校的考试模式相对灵活,尤其是不再将卷面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更多侧重于专业技能、学习态度、课堂行为等方面的评价,一些学生即便不太自信,或者课堂学习也不太上心,但或者其动手能力较强,或者其日常课堂表现较好,都可能在期末取得好成绩。这种评价方法,既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因此,相对中小学和一般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成绩的相关性也随之降低。

从生源类型上看,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差异。虽然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统计结果显示,普高生源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稍高于职高学生。

(五)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显著关系。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较弱,多数学生表现为学习没有目标,学习态度懒散,如上课玩手机,而只有少部分学生由于专升本的需求或者考证的需求,才被动学习,这种外部动机的刺激作用有限。同时,如上文提到,对高职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为多元化,卷面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也造成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通过访谈学生和老师得知,虽然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有学好的愿望(可以理解为学习动机较强),但或者动手能力低,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差,在期末考试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背景下,这些学生成绩上并不占优势。从生源类型上看,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与启示

(一)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

无论是普高生源学生,还是职高生源学生和五年一贯制生源学生,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整体较弱,对自身缺乏积极的评价,对学习缺乏积极的行为,平时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者,考前则重点突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过去成绩不佳的阴影中走出来,让学生重新评估自我、认识自我,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规划好自己的方向和路线,并持续为之而努力。

(二)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有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有差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以文化课成绩为标准。就高职生而言,多数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不佳,进入高职后,更是放松了文化课学习。但这不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就低,事实证明,个别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一般,但态度端正,工作细致,依旧能够掌握高超的技能,成为出色的技术工人。因此,高职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全面评价,是值得肯定的。

(三)高职教育宽进宽出的模式有待改革

传统认为,普高生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要高于职高学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或许在中学阶段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从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三者之间的差异则明显降低,尤其体现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上,普高生源学生没有表现出优势,或者说没有继续发挥其优势。这或许与目前高职院校宽进宽出有一定联系,尤其是单招制度实行后,50%以上的生源通过单招进入高职院校,由于地域、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学校出现“来者不拒”的情况,大大降低了高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同时,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甚至沉迷于玩手机,荒废学业,而这类学生的大量存在,倒逼学校不得不放宽条件允许学生毕业。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不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级,今后,应改革高职生入学测试,加强管理,通过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