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

2019-09-10张晓宇韩玉珠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张晓宇 韩玉珠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对土地整治工作加以高度重视。通过对土地的整治,可以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没有对生态环境进行高度重视,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对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態环境保护;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到我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方针之中。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就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维护我国粮食战略稳定以及乡村整体振兴提供了相应的平台。本文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生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土地整治的生态内涵,提出了土地整治工作的生态化战略发展方向,对于实现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土地整治的内涵

土地整治就是为了将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的环境资源进行综合治理。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区域总体规划、城区规划、土地资源进行整改建设。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的当下,去改善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将土地整改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并达到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目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对于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所以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土地图地资源的质量,就要顺应发展趋势,对土地资源进行土地整改措施,通过生物、物理或其他形式进行综合有效的处理。土地整改主要有三种形式,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这三种形式是在现阶段最为合理科学有效的方式。

2、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

在土地整治中,由于没有对生态环境进行足够的重视,一味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没有对生态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对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少,从而导致了在土地整治中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生态多样性遭到了破坏。

2.2影响水资源与周围的水环境

在土地整治中,对水资源和周围的水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采用的是混凝土路面和沟梁结构,但是采用这种截弯取直的方法对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利于土壤水分储藏,对地下水的自我净化能力产生了影响。另外在土地整治中,由于对水资源需求量在日益增大,但是地表水系结构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从而导致对水循环产生了影响,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2.3乡镇企业的污染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些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在生产设备和方式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这些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对于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处理,就会对周围地区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在现阶段,乡镇企业污染比较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对于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4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

土地整改工作的进行,不仅影响到环境,更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规模及强度的特点,对整改的地去人文环境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改变土地布局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居民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也间接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基础。因此合理的布局土地资源,全方面的考虑整治工作过程并结合有效的方案,会减少农用地占用未开发农用地等一系列来自于土地利用率下降的压力,也解决了当地劳动力过盛的问题。

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3.1提高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土地整治应全面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科学发展观,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在开展土地整治规划之前,各级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以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有重点、有目的的保护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不仅如此,还应当在区域土地利用整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建设规划开展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并注意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综合效益的最合理利用,进而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3.2应立足于建设质量高、生态效益好的耕地

通过土地整治增加耕地,其实质上是要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是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是耕地全面保护的一个有机整体,在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和当前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土地整治是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3.3深化系统性思维,推进生命共同体的建设

土地整治工作由于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类型以及布局,必然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多样性造成影响。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遵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山水林田湖看成一个共同的生命,这就要求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从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考虑问题。系统生态思维与生命共同体均体现了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各个等级与层次之间的联系。在全国范围内应该从规划上建设绿色基础网络体系,确定全国重点的土地整治区:在市一级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中,应该注重对于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构建生态空间的分布格局;在乡村一级的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土地的生产能力、重点提高土地整治廊道的生态化设计。在推进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紧紧把握生态屏障意识,加强高标准农田的设计标准,优化生态功能,从而实现综合整治与治理,注重发挥文化以及生产的功能,提升耕地的生产效率以及生态功能。

3.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在土地整治中,需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通过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化,可以更好的减少水土流失。另外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进行保护,减少对土壤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在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从而更好的降低土地整治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5集成先进技术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在土地整治中,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应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比如工业污染处理技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等等,从而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一是需要农村生态系统特点,对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进行严格控制,更好的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保持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二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通过采用自然式,增加河道与周边植被的水气循环,为植物提供水补给,构建可以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

4、结论

土地整理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增加耕地面积,而忽视系统内其他要素的改变对周围生态景观的不利影响,不能只考虑局部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忽视整个地区和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土地整理,要尽可能在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中进一步引进新的负反馈机制,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系统中各组份的总体生产力,取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星,张凤荣.河湖防洪区内“不稳定耕地”产生原因及认定[J].中国土地,2016(4):20-21.

[2]环境保护部.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环境保护部,2015.

(作者单位:1.赤峰市元宝山区环境保护局;2.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电热力分公司)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