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019-09-10满正先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独特性比较分析探究学习

满正先

【摘 要】“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是指人在思维时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示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发散思维,只不过程度不同。作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扩展其发散思维,将对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智慧、增进师生互动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发散思维;探究学习;比较分析;因果联系;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37-02

一、教师以身示范,破除常规

教师要打破常规,不能单纯地灌输知识,而要通过层层诱导,启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这样,不仅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1]。

如在讲“土地改革”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土改的必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提出下列几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如何?地主、富农和贫农、雇农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矛盾?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其弊端是什么?通过这三层启示,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对每一个问题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很自然地就会得出结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革,获得土地。”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唤醒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正确理解。

二、场景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在初中历史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学情境来诱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当然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和扎实的准备[2]。

如在讲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讲述,学生印象不深且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讲课时广泛搜集了一些抗战资料,然后诱导学生自己总结,师生共同归纳。为此,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大屏幕展示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片段;展示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敌后抗战片段;展示苏联、美国对日本的打击片段;展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通过战斗场景的展示,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①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日。②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人民的抗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三、运用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较,就能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把握要点,掌握知识。如在讲秦朝的历史时,把它和隋朝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虽然两个王朝在时间的跨度上相距甚远,但通过比较就会发现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①都是大一统的王朝。②都是短命的王朝,秦朝统治持续了十五年,隋朝存在了三十八年。③两朝都为后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而隋文帝则开创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这些都是开山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⑤都开创了闻名于世的人造工程——秦长城和隋朝大运河。通过比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

四、探索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

探寻因果联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质疑好问的良好习惯和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锻炼智慧、明辨是非。如在学习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这一段歷史时,为了让学生明确王朝衰败的原因时,教师可在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①夏商西周建立者分别是谁?它们对人民进行了怎样的统治?其结果如何?②它们统治前期与统治后期又有哪些巨大的变化?③师生问答。④师生共同概括、归纳,学生对夏、商、西周衰败的原因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开发。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分别为禹、汤、周武王。其衰败的原因: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及其腐朽、奢靡、昏庸的生活;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3]。

五、鼓励学生特立独行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尤为重要,作为中学生,一定要有自己思维主见、想法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随波逐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提出质疑,从而得出与别人不同的结论和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既使创新教育得以实现,也能真正促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毋庸置疑,一个有独到见解的人往往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为他们善于想象和质疑。如发明家瓦特就是从壶里的蒸汽推动壶盖的跳动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发明了蒸汽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想象,并对其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激励他们对历史问题产生浓厚的

兴趣。

六、兴趣是激活学生发散思维的法宝

历史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兴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思维更加灵活,学生因为感兴趣会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做到:①了解其家庭历史,家族的衍变史,要求学生向他的爷爷、奶奶等长辈询问,并做好记录,对优秀者给予一点的奖励。②关注新闻,正所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凡重大事件都要求学生做好摘记。③每学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生活并写好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这样,历史课教学将课堂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历史教学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自然也就更加热爱历史课的学习了。

七、结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总体而言,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必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慢慢地渗透,并要逐渐转变教育理念,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新知。课堂教学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教育和培养。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处理各种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猜你喜欢

独特性比较分析探究学习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