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震救灾饮食保障研究

2019-09-10陈旋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4期

陈旋

【摘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抗震救灾中饮食保障的困难,并从搞好给养资筹措与储备、完善饮食保障机制、采取多种饮食保障方法、依据情况合理搭配伙食、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加强炊事实战训练,六个方面提出了抗震救灾饮食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抗震救灾 饮食保障 保障对策

1抗震救灾饮食保障面临的主要困难

1.1 地理环境复杂,主副食筹措难

通过对我国近些年发生的几次地震调查研究发现,灾区多处于经济相对落后,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基本没有可依托的大型主副食品供应基地,导致粮油、燃料、副食等主要物资难以就近集中筹措。同时由于灾害发生突然,与就近的市场协调不到位,主副食的采购效率不高。灾区交通要道遭受严重损坏,加之余震频发,塌方不断,救灾部队部署分散,依托后方物资前送十分不易。地震灾害涉及范围广,需要保障人员多,部队既要搞好自身保障,又要对灾民实施救援,主副食的需要量之大,后方储备难以满足需求,大大增加了主副食筹措的困难。

1.2 执行任务多变,热食保障难

一方面,官兵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体力消耗严重,必须减少生冷食品,需要及时的补充热食。由于灾区环境恶劣,断电,缺水,给饮食装备的展开和热食制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人员分散,热食的前送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救灾任务的紧急性,救灾部队需要争分夺秒的抢救人员,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导致任务间隙时间非常短、不固定,难以定时定点的集中制作热食和就餐,然而热食对于官兵更好完成救灾任务起很关键作用,同时救灾体力消耗大,需要保障人员之多,大大增加了热食保障的困难。

1.3 救灾任务艰巨,伙食调剂难

抗震救灾任务十分艰巨,持续时间长,经常昼夜持续奋战,官兵的体力消耗大,对官兵的身体是巨大的考验。因此高质量的饮食保障至关重要,是抗震救灾部队更好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基础。在高强度的劳动下,体力严重透支,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灾区自然条件受到破坏,吃住条件差,卫生条件难以保证,很容易造成官兵身体出现不适或诱发疾病,造成不必要的减员。受到灾区条件的限制,难以保证救灾官兵吃上营养均衡、可口的饭菜,伙食标准难以调剂到执行高强度抗震救灾任务的生理需要标准,对于保证和维持救灾官兵充沛的体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一定影響。

2抗震救灾饮食保障的对策

2.1搞好给养物资筹措与储备,满足广泛救灾任务需求

抗震救灾任务受领突然,必须抓好给养物资的筹措与储备。一是完善给养物资筹措机制,提高应急能力。依据军委和上级军需部门的要求,可在各战区内,依托对应的联保中心,根据地震发生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建立应急保障基地,确保当地震灾害发生时给养物资能得到及时的补充。二是优化储备品种,加大储备数量。储备的品种应根据救灾的情况综合配套,主食、副食、燃料配套,同时要突出食品、方便食品储备,成品、原材料、半成品配套,给养装备、器材配套,野战食品与抗震救灾相配套。三是改进筹措与储备方式,增加储备效能。储备和筹措的物资应该便于保管和补给,同时也要能够便于机动保障,做到充分的军民融合。

2.2 完善饮食保障协调机制,确保保障关系顺畅

抗震救灾饮食保障是一项艰苦和复杂的任务,建立完善的饮食保障协调机制,对于更好的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建立完善应急保障预案。饮食保障预案的建立要与部队行动方案和后勤保障预案相一致,与上下级饮食保障预案相衔接,与地方保障力量相协调,同时要立足救灾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制定给养保障预案。二要确保与上级之间的通讯畅通。当部队接到向灾区开进命令的同时,要及时向上级报告部队的相关情况,确保保障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三是建立军地协调机制,在军粮和副食供应方面,可依托军供站对部队实施供应,当军供站的供应无法满足救灾需要时,可以联系地方政府,依托地方政府开设副食品供应站或依托副食品供应商进行支援保障。

2.3 采取多种保障方法,确保饮食保障稳定可靠

由于抗震救灾的情况复杂且任务紧急,对救灾官兵的体力消耗大,同时灾区情况复杂,对于饮食保的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根据部队救灾任务及编成、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立足自身条件,组织形式多样的饮食保障。

2.4 依据情况合理搭配伙食,满足部队营养均衡需求

抗震救灾任务的特殊性,官兵需要昼夜不间断的作业,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严重,加之灾区的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合理的伙食搭配和营养配餐对官兵更好的完成抗震救灾任务至关重要。一是依据救灾任务强度抓伙食调剂。抗震救灾属于阶段性救灾性活动,在不同阶段任务强度不同,应根据官兵不同阶段的体能消耗情况来进行调剂。二是依据供应原料抓伙食调剂。地震灾区情况复杂,筹措和储存的主副食原料品种有限,要充分的利用现有原料进行制作,要采取一菜多做、变换样式、多菜合做等方法,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主副食品种搞好伙食调剂。三是依据气候变化抓伙食调剂。当灾区气候炎热时,尽量供给带汤类且新鲜爽口的食物,少供给一些过于油腻的饭菜。同时为了调整救灾官兵身体的兴奋性,可适量供给一些刺激性调剂品,并及时的供给绿豆汤、茶、水果等,以达到降温防暑。灾区天气寒冷时,尽量供给一些脂肪类等高热量食物为主,尽可能少的供给一些生冷食品,并及时供应姜汤等,以达到暖身防病。四是依据官兵的反应抓伙食调剂。饮食保障的目的远远不是为了满足填饱官兵的肚子,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官兵高效作业的需要。根据官兵需要以及出现的问题,对饮食的配餐及营养均衡方面做出合理的调整,在应有的标准和条件下,尽可能满足救灾官兵的需要,确保对官兵的饮食保障营养健康且可口。

2.5 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确保饮食保障安全

地震灾区环境恶劣、传染源多、湿度大,极易发生传染疫情,对饮食安全的造成威胁,必须严格落实饮食安全管理,杜绝不卫生或有毒食品流入军营,确保官兵的饮食安全。一是加大对主副食原料采购的管理。在地方政府指定的主副食品市场进行采购,并查看供应商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或报告单。选取懂得鉴别和会判断假冒伪劣食品的采购员,不能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购货。 二是加大对食品运输过程的卫生消洗。要对运送的车辆进行检疫,所用的各种运输工具都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不得使用一些垃圾车、化工车或者近期内运送过毒害物资的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根据环境气候,及时的采取防腐、防雨、防蝇等防污染措施,对一些易变质的食品可采取食品冷藏车进行运输。三是食品加工过程严格管控。对原料进行加工前要注意查看其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正常,有无变质迹像,对有问题的原料决不能加工;对原料的清洗要干净,对肉、菜、海鲜水产品清洗要分开清洗;肉板、菜板按规定分开使用,制作过程中的垃圾、污物及时的处理,对原料的清洗一定要彻底;凉拌菜的卫生要严格把控,烹调食品要烧熟煮透。四是因地制宜的对食品科学储存。了解灾区的气候、水文、湿度,结合现有食品的种类、数量及消耗情况,将主食与副食分开、生食与熟食分开、动物性食品与蔬菜分开,并采取车辆储存、保鲜膜储存、冷藏储存、树阴储存、坑道储存等措施,储存食品的场所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存放有毒害的物资。存放时注意通风、防虫、防鼠、防尘、防霉变,保证食品存储科学和食品卫生。五是落实饮食卫生检测和监管制度。到达保障地域后,及时对当地的水质进行检测,对不达标的水质进行静化和消毒处理。对饮食装备器材进行及时的清洗,经常性的对炊事车、仓库、加工间、垃圾处理点和排水沟进行二次消杀,就餐后要对餐具、制炊装备进行彻底清洗,并将其放置在无污染的环境当中,及时清扫就餐场所。对炊事人员的个人卫生进行管控,炊事人员要保证自身卫生状况良好,确保对饮食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2.6 加强炊事实战训练,提高炊管队伍保障能力

抗震救灾军事行动事发突然、情况紧急、要求饮食保障分队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全天候保障能力。要针对野外执行任务军需装备使用特点,深入开展抗震救灾饮食保障相关科目训练,全面提高饮食保障分队的专业水平,是完成部队饮食保障任务的前提。一是加强炊事人员的技能训练。炊事人员的训练,不仅要对其刀功、调配菜品、火候掌控这些基础能力的训练,同时对炊事人员的饮食装备操作能力训练也要重视,在抗震救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饮食装备的使用是比较高效方便的。饮食装备技术先进、结构复杂,对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要求较高。提高炊事人员的操作技能,切实发挥好饮食装备的保障效能。二是要加强饮食装备的维修保养训练。搞好饮食装备的检查、维修和日常维护,对于提高装备的效率,保持其良好的技术性能,更好的发挥其保障能力和延长装备使用受命。具有重要意义。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抗震救灾情况,设置复杂环境,进行饮食装备各种故障分析和排除,开展维修保养,熟悉饮食装备结构,换件维修等的训练。三是开展合成性演练。要充分利用部队野外驻训、演习为契机,有针对性的组织饮食保障的现地演练。演练过程中要分工明确,要定人、定位、定装备,突出“人装结合”训练,做到一兵多用、一专多能,强调快速反应、贴近实战、高强度的合成演练,锻炼一支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的饮食保障队伍,为更好的完成应急饮食保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段树林 李正文 抗震救灾饮食保障工作研究 [J].司务长,2009,11

【2】 纪江荣.王雷 姜永久抗震救灾饮食保障研究[M]. 军需物资油料 2008-08.

【3】 朱宗学 关于抗震救灾部队饮食保障的几点思考[M]. 军需物资油料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