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方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2019-09-10惠科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重庆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课程的史学特征,为地方历史的运用提供了可能。以重庆地方史为例,探讨其在本门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而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地方史 重庆 “纲要”

一、丰富的重庆地方历史文化为“纲要”教学提供了可能

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努力铸就了拥有3000多年灿烂、独特的重庆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纲要”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91年,随着重庆海关的成立,英国正式增开重庆为商埠,成为重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重庆开埠后,列强纷纷来渝,从各方面加紧对重庆,甚至西南腹地的掠夺、控制。面对西方入侵带来的深重灾难,重庆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断地抗争和探索。1863—1886年间,重庆人民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打击了列强在渝的势力。20世纪初,“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创作出了那个时代各种进步思想的凝聚物——《革命军》,讴歌革命,批判封建王朝的反动、腐朽统治。20世纪初,在孙中山先生指导下成立了同盟会重庆支部,开展了系列活动,推动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发展。191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重庆保路风潮,为辛亥革命的发生积蓄了力量。1911年11月12日,重庆蜀军政府成立,意味着封建专制统治在重庆的结束,近代重庆社会发展出现上升的趋势。

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无法肩负起革命重担,最后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和追寻。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五四运动。5月中旬,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号召下,在重庆掀起了爱国斗争的高潮,成为有力配合全国反帝分封的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3月12日,一群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在重庆创建了比北京、上海、广东等中共早期组织还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有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重庆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重庆地方革命形式的蓬勃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以战时首都的身份出现,对于抵抗日寇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是二战中的英雄城市!

简而言之,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条件下,重庆发展成为了最富革命精神的近代城市。

(三)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49年11月30日,在解放大军和川东党组织的努力下,重庆宣告解放,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完成。1978年,重庆改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40年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打造“两地”、实现“两高”要求,标志着重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综上所述,重庆的历史与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变迁史息息相关,其中不乏深刻影响到全局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可以说,一部近现代重庆的历史就是一部缩小版的中国近现代史。得益于“纲要”课的特征,使得重庆地方历史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二、“纲要”教学中融合重庆地方史的重要性。

把旧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重庆地方史融入“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举和重要表现,对于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细化教材内容,丰富知识体系。

“纲要”课目前使用的是2018年最新版的教材,涉及的时段长,从1840年到2018年,共计170多年,跨度十分大,包含的内容丰富。总体看来,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的特征。当然,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内容的概括性和精练性。

要想将以上高度精练的知识转化为更符合大学生认知,更易于掌握、理解的知识,充实、细化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特征向教学特征的转换,无疑是重要的手段。如前所述,我们看到了丰富的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提供实现这一目标了可能。比如,第几章添加重庆学生在全国“五四”运动高潮已过的情形下,继续开展抵制日货的爱国斗争。

教学内容的细节化、深入化,使教学更有生命力、感染力以及生动性,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弘扬优秀文化,锻造坚定信仰。

当代大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汲取优秀文化的养分,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传承什么、怎样传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书写出人生的华章,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3000多年历史的重庆,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出大量优秀的文化。革命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的主流,抗战文化、统战文化是特色,一起滋养着重庆人的精神,推动城市的发展演变。例如,重庆的抗战文化是不屈的大后方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铸成的,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核心,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为特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抗战中所形成的抗战精神、红岩精神,永远是激励青年学子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通过“纲要”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宣传重庆独特的文化,对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有莫大的帮助!

总之,重庆的优秀文化以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深挖这些优秀的文化,将其巧妙地地融入到“纲要”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集体和国家间的关系,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对于增进民族凝聚力,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隗瀛涛、周勇:《重庆开埠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年,第22页。

【2】周勇:《中共“一大”档案中的“重庆报告”》,《光明日报》,2011年3月16日,第11版。

【3】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第2卷,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年,第1264页。

作者简介:惠科,男,汉族,重庆市人,讲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重庆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