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农村初中校本研训中的“互助式同课异构”活动

2019-09-10高雯婷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训异构校本

高雯婷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主要在于创新。没有教师专业的卓越发展就不可能培养出同样卓越发展的学生。优秀教师成长离不开实际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成为检验其专业水平高低的最有效阵地,担当学校教师培养任务的校本研训在此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一、“互助式同课异构”校本研训模式提出的背景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源,教研出名师,名师创名校。一所学校要想在快速变化发展的大时代下更好生存,就必须要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队伍的优化。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打造出高效率的课堂,才能让优质教学为师生发展服务。少量高效课堂也许能靠名师打造,但就学校整体而言,仅凭个人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依靠广大教师的群体智慧。

本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当前在编教职员工86人,青年教师群体数量较大,这是实现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益保障。但从职称构成来看,初级职称偏多和高级职称偏少的情况也相当的严重。纵观本校的发展历史,曾有过高谷也出现过低潮,当下“重塑学校辉煌”是学校每位教师所潜心追求的目标。实现复兴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刻不容缓。

实现青年教师态度好、中年教师业绩好、老年教师作风好的“三好师风”建设对学校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校情实际,本学期提出“互助式同课异构”研训方式来破解学校发展困境。其能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在相互学习之中养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法宝。

二、“互助式同课异构”校本研训模式实践的意义

“互助式同课异构”校本研训的提出是基于具体校情,通过前期的摸排过程和对本校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的梳理中提出,其实施与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互助式同课异构”提升校本教研活力

校本教研是实现本校教师教学思想大碰撞,教学理念大荟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研活动本质在于“改进”。“改”指的是改去不合理的、不适宜学生长远发展的旧思想、旧理念和旧教学方式。“进”则指引进与更新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往的校本研训往往是某一位教师开课展示,同学科老师进行简单的听评课。这样的校本研训存在明显弊端:缩小了校本研训实际参与范围,所谓的研训仅仅针对开课教师而言,听评课老师实际上并未真正参与其中。换句话说,如果事先没有对所听课的内容开展过深入思考,没有一步步走过每个教学环节,那就缺乏对他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等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的底气。倘若听课过程中思维被上课教师牵着走,自然评课环节也就无法闪现智慧碰撞的火花。

“互助式同课异构”真正能实现由专家指导型教研转向以一线教师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型教研,形成浓厚研讨氛围,有利于改善学校科研整体环境。当然,此种教研模式下,对开课人员外的其他老师也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精心研究教材,细致研读课标,潜心钻研教法,各显风采,各具特色的参与校本研训活动。

(二)“互助式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互助式同课异构”不是简单地对传统意义上同课异构教学的延伸,即其不是单纯开展传统意义上师徒之间的“同堂竞技”。所谓“互助式”是指发挥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包括同一学科的不同年段,同一学科的不同职称层次教师,甚至还可以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助联动。活动开展旨在通过真实教学情境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互助式同课异构”活动中既有个体独立性创造的体现,也有集体智慧的闪现,无形之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师群体在相互学习和对比中增进专业成长。我们积极鼓励不同学科之间“互助式同课异构”,在相近学科之间进行互助,如“科学练习中的数学思维渗透”、“古诗文教学中的历史故事”等,通过同伴间的互助达成“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的目的。

“互助式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是资源共生共享、互利互惠的过程。我们希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获得展示机会,让教研活动在教师团队成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真正实现“青年有态度、中年有业绩、老年有担当”的良好风尚。这一过程,要持续强化教师对“反思”的深刻认识。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能坚持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互助式同课异构”要求在同伴互助和同伴互评之中增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本校青年教师张青老师登上了浙江省首届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的评比舞台,并且取得了二等奖的好名次;本校数学组陆慧老师和周亮老师组成的说题小组精彩亮相了湖州市初中数学教师创新说题比赛等。

(三)“互助式同课异构”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课前设计重点放于增强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体现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和处理教材之上。这样的处理方式虽能较好落实知识,但容易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疲倦感。“互助式同课异构”在对教材进行多角度挖掘和创造性使用后,让教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中追求并融入自己和他人智慧。课堂设计准备时,更多的把精力转移至学情分析之上,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等个性差异,分析学生的真正需求,以谋求学生能力发展为最终落脚点,真正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生本理念”。

“互助式同课异构”模式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改变过去种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旧教学思想、旧教学观念,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效度,设计更加符合学情、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信心,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稳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互助式同课异构”校本研训模式的操作思考

“互助式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同”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异”,更多的“同”可以相应更多的体现“异”。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借鉴和比较、探讨、交流,有助于彼此吸收先进的成分,达成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功效。作为校本研训的方式,开展“互助式同课异构”最终目的是在相互交流互助中提升整个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因此该过程要特别关注教师间的思维交流、资源共享和集体研修提升。对此初步设计了“互助式同课异构”模式:

上述过程,同伴之间互助异构目的是为了相互借鉴、开拓彼此眼界和思维,激发教育多种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进而突破教师个体发展局限性,建立起教师群体之间互学互动、共同研究、共同提升等合作关系。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则有利于提升本校整体教学质量。

“互助式同课异构”意在打破原先教师作为“个体”的角色局限,要求教师主动与他人互动交流,在对课例和说题相关的研究过程中向他人开放,坚持平等、参与、交流、互助思想,积极开展同伴之间互动,尤其是听评课过程中的互评互判,进而实现相互间教学体系的更新与重构,提升课堂实效性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当前,“互助式同课异构”校本研训项目还在进行积极摸索,希图依托活动开展,发挥出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践为取向,让经验向科学回归,解决当下面臨的教师成长问题。通过“互助式同课异构”,加强同伴互助、取长补短、弘扬个性、发挥集体协作力量,营造浓郁团队精神和优秀学科组文化,增进学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和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梅.“同课异构”课例研修活动管窥[J].教育书刊,2016,7.

【2】李加树.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新视野[J].小学时代,2011,9.

【3】黄敏洁,刘莉莉.“同课异构”——提升常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四川教育学报,2006(8).

猜你喜欢

研训异构校本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