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生中文阅读辅助策略的研究进展

2019-09-10高宇翔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聋生阅读语文

[摘要]聋人学生普遍面临书面语阅读的挑战,辅助策略为其阅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把目前常用的聋生阅读辅助策略分为“被动策略”和“主动策略”,前者包含阅读前变通材料的内容和样式从而辅助阅读的插图策略、标记策略、分词策略和多媒体策略,后者包含阅读时辅助读者组织思维、整理思路的组织策略,共计两个大类、五个小类,并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聋生;语文;阅读;辅助策略

[中图分类号]G 7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9)04-0069-06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Reading Aids for Deaf Students

Gao Yuxiang

1,2

(1.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63, China;

2. Urumqi School for the Deaf, Urumqi 830026,China)

Abstract: Deaf students generally face the challenge of reading in written languages and the auxiliary strategies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achievements, this study divides the auxiliary reading strategies currently used for deaf students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passive strategy” and “active strategy”. The former includes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pre-reading materials to assist in reading illustration strategies, tags strategies, and word seg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multimedia strategy. And the latter contains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which helps readers group thinking while reading. There are two major categories and five subcategorie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s reviewed.

Keywords: Deaf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ading; Auxiliary strategies

聋人学生(以下简称聋生)普遍面临书面语阅读的挑战,这一现象已经得到国内外诸多研究者证实。考虑到聋生的认知发展存在一定特殊性,聋校语文教学、聋生阅读训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之处,除了使用手语外,还应当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应用一些特殊的辅助策略,进而补偿听力残疾造成的限制,支持聋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阅读辅助策略是指辅助阅读行为,促使读者拥有更高级阅读表现的手段[1]。在早年的普通教育研究中,为读者提供大纲、问题、图画、录像、图表、关键词、实物等阅读的视觉辅助物的重要价值受到关注[2]。“聋生的阅读辅助策略”这一概念是由辽宁师范大学的研究者较早提出的,其初步界定是: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识记、组织、回忆等基础策略得以有效操作的策略,其中包括问题辅助、标记辅助、提纲辅助、图示辅助4个类型[3]。

研究发现,有接近1/3的聋校语文教师不了解聋生的阅读特点,不熟悉聋生常用的阅读辅助策略[4]。因此,有必要对“聋生中文阅读辅助策略”做进一步的梳理,以期向教师和研究者提供聋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可操作建议。本研究查阅了聋生中文阅读的相关研究,基于以往成果,把目前常用的阅读辅助策略分为“被动策略”和“主动策略”两个大类,前者包含预先设计的变通材料的内容和样式,从而辅助读者阅读的插图策略、标记策略、分词策略和多媒体策略,后者包含阅读时辅助读者组织思维、整理思路的组织策略,共计5个小类(见图1)。

1插图策略

辅助阅读的插图策略,是指为了增强阅读材料的直观性,在教材、练习册等印刷文本和板书、多媒体课件中,将文本材料和相关的图画、示意图、模拟图、照片、图表等一起呈现出来的阅读辅助方法,其产生的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直观效果称为“插图效应”[5]。以普通学生为对象的插图效应研究始于20世纪末,证实插图策略具有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作用[6]。

由于聋生视觉形象思维具有相对的优势,自1907年《启哑初阶》出版以来,聋教育界就始终主张遵循直观性原则,运用图片把书面语和直观形象结合起来,帮助聋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更好地理解书面语[7]。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95—1998年陆续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一至十八册语文教科书配有463张插图,该社近些年正在编印的新版聋校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

以聋生为对象的阅读研究也普遍发现了“插图效应”。对于低年级聋生来说,绘本语言简洁,配图精致,是一种合适的阅读材料[8]。为记叙文增加插图以后,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阶段的聋生能结合图片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提高了阅读成绩;进一步的研究發现,图文分开并且将插图放置在文本的右侧,选择和文本内容一致性较高的、彩色的插图,在插图内添加解释性的文字标注,将有助于增强插图对聋生阅读的促进作用[9-11]。此外,聋生阅读水平对“插图效应”有显著影响,随着年级的升高和阅读技能的提升,“插图效应”有减弱的趋向[3]。

2标记策略

辅助中文阅读过程的标记策略是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的。文本中的“标记”是指可以呈现在文本的不同位置,不给文本提供任何额外内容,能引起读者注意,并能强调文本的结构或重要内容的词、短语、句子和符号,它包括在印刷和排版上为了强调某些内容而作出处理的“物理刺激标记”,以及为了突出文章的观点或者组织结构而使用某些写作技巧的“语言刺激标记”[12]。

文章的提纲、组织结构图等逻辑框架属于“语言刺激标记”,因为它们“是对文本信息进行编码的结果,同时又未提供额外的信息”[13]。对普通学生的研究发现,“标记”对中文阅读过程及信息保持具有一定的的促进作用,即“标记效应”[14]。

聋校语文特级教师赵锡安尝试构建了一套辅助聋生中文阅读的标记系统[15],他使用着重号、箭头及下划线等符号,将文本中需要重读、连读、顿音、换气和升降调的词句标记出来,从而有利于聋生理解文本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见图2)。

进入新世纪以后,辽宁师范大学[3,16]以及华东师范大学[17-19]的研究团队对中文阅读辅助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聋生的句子、段落和篇章阅读中均发现了“标记效应”:为重点词句设置特殊字体、添加下划线等“物理刺激标记”,突出了局部信息;为段落和篇章提供问题导引、增加提纲和组织结构图等“语言刺激标记”,能支持聋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整体把握;“标记”为聋生阅读提供了支架,不论使用何种标记,小学、初中各年级聋生的阅读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种影响受聋生阅读水平、阅读材料难度和长度等因素调节,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难度的增加,标记效应往往趋于明显;在文本中增加标记比增加插图更有助于提升聋生的阅读成绩;将不同的标记形式相比较,组织结构图对聋生阅读的促进效果优于提纲。

3分词策略

在一般的中文阅读材料中,汉字之间存在间隔,词之间却常常没有明确可见的边界。读者阅读时,需要把词从文本中切分出来,这是词汇通达和阅读理解的基础,该过程称为“分词”或“词切分”[20]。辅助中文阅读的分词策略,是指将含有词边界的文本提供给读者使用,语言学界将这样的文本称为“词式书写”[21]。

分词策略使中文词的形态得到清晰显示,一系列研究发现,为健听低年级小学生、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等被试提供含有空格、斜杠、下划线和灰色阴影等词边界信息的辅助后,其阅读效率显著提升,提供错误划分词边界的“非词”则会显著干扰阅读[22-24]。

关于聋生词切分的研究较早是由国外研究者开展的。研究发现,大学聋生的阅读成绩、语言形态学知识和英文切分技能均显著低于同龄的健听学生,但基本能达到健听中学生的水平[25]。亦有国内研究者对两例初中聋生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发现其词切分情况可能受语文学习成绩的调节,聋人学困生常将三、四字词错误地切分成多个非词[26]。上述研究表明,聋生的词切分能力相对落后,阅读过程中需要得到分词策略的支持。

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我国第一套聋校语文《识字课本》《阅读课本》,就使用了含有词间空格的文本(见图3)。程益基等曾尝试在聋生阅读教学中采用划线、分段的方法切分词组,如“解放军 指战员”“美丽的 家乡”等,使其便于聋生辨识和理解[15]。最近的一项研究则使用不同颜色作为中文分词的标记,发现该方法能有效促进小学高年级聋生的篇章阅读[27]。

考虑到聋生的中文阅读技能普遍低于同龄的健听学生,并且在聋人文化中,手语一般被视为聋人的第一语言,聋生学习汉语与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相似性[28]。参考分词策略在健听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聋生提供带有词边界的中文材料,提供词汇通达的支架,并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考察其应用效果,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4多媒体策略

参考“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概念,可将聋生的多媒体辅助阅读策略界定为“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电子设备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之为聋生的阅读提供辅助”的一种策略。

由于聋生接受信息的途径相对较窄,多媒体辅助阅读策略从聋生的视觉特点出发,体现了对生理缺陷的补偿[29]。它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聋生阅读教学中,因其有助于将知识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聋生阅读理解,增进聋生学习兴趣,发展聋生的思维,培养聋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聋教育界普遍关注[30]。

近些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阅读策略由主要借助教室中的投影仪,日益转向依托可移动設备。顾玉荣等对基于手机的聋生移动学习提出了展望[31];邹敏探讨了基于平板电脑的聋校高年级阅读教学经验,发现平板电脑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具有学习内容个性化、即时互动交流、便于整合学习笔记等优势,为聋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搭建了平台,提升了聋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32]。

此外,国外研究者还关注到互动式电子绘本对于发展聋童早期阅读能力的特殊价值[33]。互动式电子绘本是指带有互动性、通过数字平台发布、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的绘本[34],对健听儿童的研究发现,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带入、丰富的感官刺激、有趣的互动游戏和体验,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感性化的学习需求,不仅有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对其探究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成长亦有助益。不过,国内目前还未见发表有关互动式电子绘本应用于聋童的专门研究。

5组织策略

辅助中文阅读的组织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将篇章材料中的观点、内容,以关键词、词组或句子的形式概括为若干项目,对这些项目加以分析、比较和归类,确定每个大类所包含的项目数量,再分析、确定各个大类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各类包含的项目按照已经确定的关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组织结构图,从而将篇章材料再现出来[35]。

组织策略要求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主动加工。在聋生阅读训练中应用组织策略的一般流程是:初读文本、组织文本、再现文本结构、复述和背诵文本、回答问题、学习情况评价等。其中,“再现文本结构”环节可根据文本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线性结构、网状结构、坐标式结构或综合结构形式

[36]。组织策略以图示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辅助聋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性的把握,将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他们概括归纳、逻辑推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37]。

现有研究显示,组织策略对于提升聋生阅读能力有普便适用性:杜晓新等对四、六、八年级聋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前测—后测”实验研究,发现接受了组织策略训练的3个年级实验组聋生的现代文阅读的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前测,教学进度和安排未做变动的对照组聋生成绩则没有明显变化[38];周素萍对同年级、不同阅读水平的聋生研究,发现组织策略为其阅读提供了支架,能有效提升现代文阅读效率,并且聋生阅读水平越高,提升的效果越明显[39];不仅如此,组织策略亦可应用于文言文阅读中,从而有助于强化课堂上的直观视觉刺激,降低聋生复述和背诵文本的难度[40]。

思维导图是从全局出发、自上向下、有意识地吸引思维发展的另一种组织结构图。近几年,以思维导图为载体的组织策略开始在聋生阅读教学中流行,与传统的组织结构图相比,使用丰富的线条、符号和图像绘制思维导图,将文本中大量书面语信息转换为简洁、形象的视觉信息,从而充分发挥聋生直观形象思维优势和绘画特长,补偿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41]。

经过教学实践,有研究者将思维导图在聋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归纳为“梳理层次、理清内容、小结回顾、评价反馈”4个基本流程,教师引导聋生在逐步绘成文本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掌握文本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于相对复杂的议论文,可以增加“结构支架”和“方法支架”两个环节,为聋生学习起辅助作用[42];在古诗文教学中还可增加“复述和背诵”环节,提高识记速度[43];当被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时,这种策略一般可设计为“集体讲授、明确任务—合作学习、绘制导图—展示成果、评价讨论—点拨补充、回顾巩固”四部曲[44]。实验研究发现,接受了思维导图阅读训练的实验班聋生和对照组聋生相比,学习兴趣和阅读成绩均显著提升。

6结语

聋生的中文阅读是聋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围绕阅读辅助策略,聋教育工作者和聋教育研究专家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从研究内容上看,插图策略、多媒体策略、组织策略的研究较为丰富,标记策略、分词策略的应用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适用于阅读困难者的动物辅助阅读[45]等一些新策略,以及普通教育界日益流行的VR教学、“云班课”等新技术也值得在聋人群体中进行尝试;从研究方法上看,一线聋校教师经验总结式的研究较多,由专业研究人员组织开展的阅读辅助策略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从研究结果上看,作为“脚手架”的阅读辅助策略对于聋生来说是有效的、必要的,但是成果的系统性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借鉴国外聋生阅读研究的成果,对阅读辅助策略进行系统化、实证性的深入研究,掌握不同策略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探讨不同学段聋生使用阅读辅助策略的需求和特点,并通过教材和课外读物的出版印刷、教学和阅读资源库建设等方式,使之为聋生阅读提供持续支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尧美.来华预科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07.

[2]克里克山克,贝勒尔,梅特卡夫.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48.

[3]杨旭.听觉障碍学生汉语阅读辅助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19-20.

[4]刘全礼.聋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44-50.

[5]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3.

[6]陈红香,张必隐.小学三、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5):464-465.

[7]朴永馨.聋童教育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43.

[8]饶媛萍.浅谈聋生绘本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7(19):57-58.

[9]查怡韵.听障学生记叙文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5.

[10]肖瑞雪,郑权.多媒体课件中插图对听障儿童閱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45-49.

[11]张海燕.听障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眼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37.

[12]何先友,莫雷.文章标记效应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2):39-43+72.

[13]杜晓新,宋永宁,黄昭鸣.组织结构图标记对文章整体信息理解与保持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5):1101-1103.

[14]何先友,莫雷.文章标记效应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3):279-282+381.

[15]程益基,赵锡安,雪湘明.聋教育入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82-84.

[16]袁茵,张宁生.听觉障碍中学生汉语阅读辅助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41-44+90.

[17]宋永宁,杜晓新,黄昭鸣.聋生段落、篇章阅读中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0):15-21.

[18]宋永宁,杜晓新,黄昭鸣.标记对聋生句子意义整体理解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3):17-20.

[19]宋永宁.聋生阅读中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4.

[20]李兴珊,刘萍萍,马国杰.中文阅读中词切分的认知机理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4):459-470.

[21]彭泽润,马庆株.汉语汉字文本词式书写的心理障碍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59.

[22]李德健,李秀芬,陈建林.词式书写对小学生阅读效率影响的实验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0-64.

[23]沈德立,白学军,臧传丽,等.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10,42(2):159-172.

[24]閆国利,张兰兰,卞迁,等.词切分对语文学优生与学困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32(6):525-530.

[25]GAUSTAD M G,KELLY R R,PAYNE J,et al.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 morphological knowledge applied to printed english[J].Am Ann Deaf,2003,147(5):5-21.

[26]高宇翔,田健华.初中聋生篇章阅读的眼动特征:教师作为研究者[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33(3):73-76.

[27]闫国利,梁晓伟,宋子明,等.颜色交替文本促进小学高年级聋生篇章阅读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9,42(3):570-576.

[28]吴铃.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9):45-49.

[29]王凯旋.聋校语文教学导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15.

[30]孙海荣.聋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2(Z1):88-89.

[31]顾玉荣,杨成,陈琳.聋教育环境下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11-14.

[32]邹敏.平板电脑在聋校阅读课堂上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5(21):52-54.

[33]TRUSSELL J W, DUNAGAN J, KANE J, et al.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e storybook reading with preschoolers who are deaf and hard-of-hearing[J].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2017,37(3):027112141772001.

[34]汪杨珊.从纸媒到数字媒体的跨越——电子绘本中的交互设计研究[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5:5.

[35]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8.

[36]贾彩贞,宋永宁,杜晓新,等.组织策略在聋校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8(2):31-34.

[37]宋永宁,杜晓新,黄昭鸣,等.组织策略及其对聋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2-25.

[38]杜晓新,宋永宁,黄昭鸣.聋校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组织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4):42-44.

[39]周素萍.听障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组织策略运用的特征及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51.

[40]吕亚萍.组织结构图在聋职业中专语文古文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4):26-28.

[41]高宇翔,刘艳虹.思维导图在聋校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中国教师,2011(23):37-39.

[42]高宇翔,石李梅.聋校议论文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实验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24):28-32+37.

[43]高宇翔.试论思维导图对聋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现代特殊教育,2018(15):63-65.

[44]高宇翔,赵萍.思维导图在聋校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应用[J].湖南特殊教育,2014(2):37-39.

[45]简少君.动物辅助阅读在图书馆与学校的发展对比分析——以美国R.E.A.D.阅读计划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4,33(4):64-67.

(责任编辑白丽媛)

[收稿日期]2019-06-13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年度博士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 “词切分对聋人中文句子阅读影响的研究”(XJNUJKYA1907)。

[作者简介]高宇翔(1989—),男,福建福州人,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史、聋教育。E-mail:gyxiang@mail.bnu.edu.cn

猜你喜欢

聋生阅读语文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