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主题诗歌的心理语言分析

2019-09-10吴斐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3期
关键词:图式容器意象

吴斐

摘  要:“梦”是诗歌中常出现的主题,诗歌中对心理的描写是诗人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渠道。对诗歌心理语言的分析可以深化对诗歌的解读。本文以埃德加·爱伦·坡的A Dream Within a Dream为例,从认知语言的角度对“梦”主题诗歌的心理语言进行分析,力图诠释该诗的诗歌意象,加深对“梦”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关键词:梦,诗歌,心理语言

一、引言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和文学理论对世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者很难在坡的诗歌中找到快乐的源泉,因为坡的诗虽然感情真切,但往往充满了消极和悲伤。这些阴暗的情感来源于他坎坷的人生:亲人和爱人的离去,人生的失意,使坡沮丧消颓,丧尽希望。“梦”是坡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如A Dream,Dreams,Dreamland和A Dream Within a Dream。这些“梦”主题诗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悲观,表现出作者被现实的残酷打败,宁愿逃避现实,活在梦境中的愿望。本文选择埃德加·爱伦·坡“梦”诗歌A Dream Within a Dream,考察“梦”主题诗歌的心理语言。

心理语言是对心理的描写。诗人通过这些语言来传递思想,表达内心情感。通过对心理语言的分析,可以了解诗人使用语言进行思维的方式,从而对诗歌有更为深刻的认知。A Dream Within a Dream的心理语言表达真切,不仅深入挖掘了作者的内心,也捕获了读者追寻“梦”主题诗歌的灵魂。该诗的心理语言可以从多视角解读。本文主要从意象图式角度剖析该诗的心理语言认知价值。

二、诗歌简介

A Dream Within a Dream创作于1849年,是坡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这首诗仿佛在总结他的一生。坡3岁丧母,被人收养,依恋的养母也在他20岁时去世。年轻的坡又先后遭受了爱人的抛弃或死亡。在该诗发表的前两年,爱妻弗吉尼亚先他病逝。而专执于写作的坡,有生之年也没有获得想要的名声。这些现实令他深受刺激。他坎坷一生,穷困潦倒,麻醉于酒精中,分不清梦境与现实。所有的一切都如金色的沙子一般,从他的手中流走,他无力挽留。因此,他选择逃避现实,选择藏匿于梦境之中——一个对他来说最佳的庇护场所。既然一切皆为梦,那还能抓住什么?这首诗也反映出了坡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消极态度,即所有的美好虚无缥缈,如梦如幻。当现实的离别和残酷压迫着他,他宁愿留在有爱和有希望的梦境中,不愿醒来。全诗如下:

Take this kiss upon the brow!  不能再吻你的额头,

And,in parting from you now, 到了再见的时候,

Thus much let me avow—  我不得不说——

You are not wrong,who deem  你是对的,我的生活

That my days have been a dream; 不过是一场梦。

Yet if hope has flown away  但是,如果希望已经飞走

In a night,or in a day, 无论在夜里,或在白天,

In a vision,or in none, 無论在幻想,或在虚无中,

Is it therefore the less gone?  那么它是否会因此留下一些呢?

All that we see or seem  我们所看到、所感受的一切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不过是一场梦中的梦。

I stand amid the roar  我站在

Of a surf-tormented shore, 怒涛彭湃的海岸上,

And I hold within my hand  我的手中

Grains of the golden sand—  攥着金黄的沙粒——

How few! yet how they creep  留不住啊!它们快速地

Through my fingers to the deep, 穿过我的手指而去,

While I weep—while I weep!  我哭了-我哭了!

O God! can I not grasp  哦,上帝!为什么我不能

Them with a tighter clasp?  牢牢地抓住它们?

O God! can I not save  哦,上帝!为什么我不能

One from the pitiless wave?  从这无情的波涛中救出一个?

Is all that we see or seem 难道我们所看到、所感受的一切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不过是一场梦中的梦?

该诗分为两节,第一节11句,第二节13句。第一节主要描述的是“我”与爱人离别,“我”承认“我”的人生是一场梦,失去了所有希望,一切都是梦中的梦。第二节,“我”站在怒海的岸边,手里握着一把黄沙哭泣,“我”无法阻止黄沙的流走,正如飞走的希望,“我”什么也抓不住。

从叙述手法上来看,该诗的心理语言采用体验式的第一人称叙述,比讲解旁观式的第三人称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与爱人分离,“我”承认现实,但还在质问,期望有所遗留,“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一场梦中的梦。以第一人称“我”的体验,使得心理语言的展开变得自然而真切,这样直接的心理描述,也更具感染力,更加激动人心。这是“我”的内心独白,使得“我”的心理显得充实、饱满、热烈、可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

对于坡的诗的分析,更多的学者倾向于研究诗中的“死亡”、“女性”以及诗歌的音乐性,对“梦”的分析则为数不多。但T. S. Eliot曾称,坡的想象力最生动地体现在对梦的描述上,David M. Rein也曾在1958年发表题为“Poe’s dream”的论文。王萍(2010)分析了坡诗歌的梦幻性及其根源。

三、基于意象图式理论的心理语言分析

本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从认知语言的角度对以埃德加·爱伦·坡的A Dream Within a Dream这首诗歌进行心理语言剖析,力图诠释该诗的诗歌意象,加深对“梦”主题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最早由Johnson和Lakoff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1987年,Johnson又在《The Body in the Mind》中对意象图式的体验基础和其在概念构建和推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释。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Johnson,1987,xiv)。它是“人们通过具有相似关系的多个个例反复感知体验,不断进行概括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是介于感觉与理性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王寅,2007)。我们可以利用意象图式,理解抽象的概念。近年来,意象图式理论的应用也已扩展到了文学领域。利用意象图式理论,Deane(1995)分析了叶芝诗歌中的隐喻,Freeman(2002)对弗罗斯特和狄金森的诗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找出了狄金森近年来更受欢迎的原因。此外,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中国古诗。贾红霞(2009.1)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展示了人们在思考时用身体体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余平(2005.2)以唐诗三百首中的212 首绝句为语料,从意象图示理论的视角寻找人类思维构筑的内心图像与古诗蕴含的丰富意象之间的某种天然契合;李庆明,林芳(2015)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鸟呜涧》(王维)的语篇连贯性进行了阐释,以检验意象图式这一认知理论对唐诗语篇连贯性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综上所述,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常见的意象图式主要有:容器图式,联系图式,标量图式,路径图式,力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循环图式,部分—整体图式,上下图式等。本文对A Dream Within a Dream一诗的心理语言分析主要运用容器图式和路径图式这两种认知理念。

1. 容器图式(CONTAINER)视域下的“梦”主题诗歌

容器图式主要涉及生理或隐喻的界限,闭合或不闭合的区域或容器。容器图式的体验基础是我们对空间界限的认知,而我们的身体既可作为容器,也可以是容器中的物体。如“I’m in my home”,是“我”处在“家”这个容器中。“I have nothing in my heart”,则将“心”视为容器,而这个容器中空空荡荡。容器图式暗含局限和约束的意味,在容器内的事物受到容器的保护,不受外力影响,同时自身的力量也受到容器的约束。

本诗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容器图式:“a dream within a dream”,梦是一个容器,利用介词“within”,梦的空间内又构造出了一个梦,表现出“我”所感受的一切与现实有两层的隔离。“All t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诗人所看到的,和内心感受到的,是梦中的一场梦,都与现实相去甚远。另外,诗中还通过介词,使用了多次容器图式。“in a night,or in a day,in a vision,or in none”,这里借助介词“in”,表现出了“深夜”,“白昼”,“幻想”,“虚无”四个闭合容器的场景。“in”在四句中的连用,表现出了强烈的空间性,且前后两句分别对立,给读者以深刻的空间变幻感。梦的夜晚被现实照亮,美丽的幻想最终归于虚幻。这四个“in”构成的容器图式,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这样的无奈和残酷。“I stand amid the roar of a surf-tormented shore”,“我”站在海岸上,处在波涛怒吼之中,“amid”将“我”放置在了容器中,被波涛的怒吼所包围。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波涛咆哮的震撼和压迫感。“I hold within my hand”,“我”手中攥着沙粒,希望将它们置于“我的手(within my hand)”这个容器中,进行限制和挽留。但是结果是“they creep through my fingers to the deep”,沙粒从手中流走,“我”无法挽留,表示容器的破敗,无法再限制容器内的事物,体现出容器的无力和无奈。后文也与此呼应,“我”不能紧紧抓住,无法从海浪中救出一粒沙。回忆也好,希望也罢,都是“我”在此时无力留住的美好。

2. 路径图式(PATH)视域下的“梦”主题诗歌

路径图式(PATH)主要涉及生理或隐喻的移动,包括三部分:起点,终点和中间连续的各个点。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我们移动,都会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我们还需要按一个方向走过这两点间的一段路。如“I went to school from my home this morning”,“家”是起点,“学校”是终点,“我”通过了这两点间的路径。路径图式是有方向性的,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若要想从起点到达终点,就必须经过两点之间的路径。

A Dream Within a Dream这首诗整体是一个路径图式,描述了由梦到現实的过程。由现实到梦境是动人心弦的,但由梦境回到现实却是悲伤残酷的。穿过两层梦境回到现实,经历的悲伤也是加倍的。A Dream Within a Dream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这个悲伤痛苦的过程。这种如无声处感伤悲的写作手法以路径图式的视阈展现在读者面前:“if hope has flown away”,希望已经飞走,这是一个路径图式。“希望”仿佛是鸟儿,从“我”这里,越飞越远,离“我”而去;而“我”还留在原地,留在梦里,期望着它的离开会有所遗留。这个精心雕琢的路径图式给予读者视觉和感觉空间上的延展感。这里的希望还指对于爱情的希望,整首诗以吻别爱人开始,通过路径图式描绘出告别爱情后的内心悲伤和折磨。“how they creep through my fingers to the deep”,沙粒从“我”手中流走,穿过手指,去向深处,这个路径图式显示了诗人和大自然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我”站在海边,手中攥着沙粒,但它们却飞快地流走,不管攥得再紧,不管“我”是否哭泣,还是不会多停留一秒。这个路径图式与前句结合,更体现出了“我”的无力和现实的无情。从这里读者可以深刻体会到,面对时间和美好的流逝的徒劳和悔恨。

四、结语

梦与醒,是不同的精神状态,若说“醒”是现实和正常的状态的话,“梦”则是与世俗不同或超常的状态。诗人在“梦”中创造出比“醒”时更丰富、更美好的体验和精神世界。出于对现实世俗的厌恶,在冥冥之梦中,诗人获得了一个更加灿烂、疯狂的世界,只属于诗人的世界。在这里,他获得了灵魂的栖息地。

本文从意象图式理论的角度对A Dream Within a Dream这首诗的心理语言分析,诠释了“梦”主题诗歌的意象认知符号,为对该类主题诗歌的多角度体验和深化理解提供了新的路径。从诗人所使用的隐喻和意象图式结构,读者可以了解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看法,体会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梦”是一个容器,装载着希望和美好,爱情和人生也如此。但是希望会飞走,美好会流逝。因为人的无力和现实的无情,这个容器所承载的,最终全都破灭。而醒来的过程,又将是无尽的痛苦和折磨。诗所描绘的悲伤和绝望,也表现出了“梦”独特的心理哲学意味和诗歌的美学灵魂。

参考文献

[1]  Carlson,E. W(eds). 1996. A Companion to Poe Studies. Westport:Greenwood Press.

[2]  Johnson,M.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Lakoff,G. & Johnson,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  Poe,E. A. 2004. The Collected Tales and Poems of Edgar Allan Poe. 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

[5]  Rein,D. M. 1958. Poe’s dreams. American Quarterly. 10(3):367-371.

[6]  Eliot,T. S. 1949. From Poe to Valéry. The Hudson Review,2(3):327-342.

[7]  埃德加·爱伦·坡(著),曹明伦(译),《爱伦·坡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版

[8]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贾红霞,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李清照的《一剪梅》,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1

[10]  余平,意象图式与唐诗绝句语篇的视点分析,重庆大学,2005.2

[11]  李庆明,林芳,基于意象图式的唐诗语篇连贯性分析,新西部:中旬·理论,2015.1

猜你喜欢

图式容器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来自林间的风
难以置信的事情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