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改善策略思考

2019-09-10孟泽宁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

摘  要: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对日常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大有裨益。本文剖析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探索有效的改善方法,旨在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网络成瘾和心理焦虑

当代大学生对电子移动设备存在严重依赖,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购物、游戏、信息传递等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上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很容易让学生出现选择困难,从而形成各种焦躁心理。上网耗费的大量时间、金钱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当学生对网络世界的依赖与现实生活无法平衡时,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

2.人际交往困惑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不同于现实世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呈现出隐秘性、平等性、交往对象选择多样性等特征。现实生活中有交际问题的学生往往借由网络交往作为突破口,宣泄心中的郁闷,实现交友目的。然而网络的双面性为网上交际增添了很多负面话题。网络上流转的信息不乏低俗、虚假甚至暴力、反动因素,这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有重要影响。

3.认知障碍

网络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他们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大学生可以在线查找自己兴趣相关的资源信息,高效快速地掌握知识,这有别于过去仅能从教师处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但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碎片化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知识,但这种了解往往浮于表面,很难有更深层次的掌握,这就造成了“门门通,门门松”的现象;其次,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往往有待考究,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容易让其形成错误的认知,并难以纠正;再次,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高职大学生的感知能力,造成认知麻痹。比如现在流行的各类短视频APP,通过有冲击力的音乐节奏将观看者带入其中,让人觉察不到时间的流逝。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特征因素

首先,大部分当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进入大学校后,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人际关系上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就会突显出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累积形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焦虑。因此,一些大学生会借由网络逃避现实生活。其次,部分大学生在这一阶段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標,对于未来缺少规划和想象。因此,他们会通过网络游戏或网购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最后,虽然大学生还未真正踏足社会,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压力已经通过各种网络等途径介入到大学生的生活,进一步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

第一,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授方式较为传统、形式单一,往往无法达到因人而异的传授目的;第二,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一般集中于如何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学生进行咨询和治疗,而忽略了其目的应该是普适性,旨在预防和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第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工作存在脱节,师资薄弱且教育活动开展收效较差。第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缺乏制度规范,软硬件设施及相关配套条件不足以应对目前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改善策略

1.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

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应当按照以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原则灵活运用和合理开展:

第一是主体性原则,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对症下药。第二是全面性原则,要坚持以所有高校大学生为对象,实施面向所有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层面合理区分和对待。第三是活动性原则,要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扮演各种角色、漫画比赛、大学生辩论、演讲、喜剧、话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是的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心理素质的提升。

2.加强大学生加强网络自律精神教育

自律教育即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行调整自己行为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面对当前网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严重侵蚀,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看待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才能使大学生在健康上网的同时培养道德文化修养。

3.大力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原有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己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是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投入,保障好软硬件配备;二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教育高度融合,培养辅导员和班主任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通过进修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资格,壮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三是要进一步增强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教育水平,引导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更好的服务高校大学生。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为应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对这一类现象进行分析,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不断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创新与工作方法。本文旨在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思路,如有不当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孟泽宁,男,1993.12,满,辽宁省葫芦岛市,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