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9-09-10陆安荣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6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

陆安荣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其中二年级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性阶段。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探讨了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及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学生主体地位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是课堂上的重要角色,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较弱,缺乏自我思考意識,很容易导致其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若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首先,于学生而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摆脱在课堂上单方面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的被动地位,而获得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与更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于教师而言,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了课堂上的师生角色与师生关系,师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相长这一良好教学作用。同时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最后,于教学而言,将学生放在教学发展的主体位置,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战略思想,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小学数学的教育宗旨。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年级学生自身并没有较强的学习力,渴求学习知识的欲望并不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技巧。比如设置问题,引起悬念,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解的兴趣和掌握的欲望。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教师在讲课前可先设置问题,如十除以五得二,那么十除以三是多少呢?这时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便会产生渴求答案的欲望,教师再接着讲解余数,如此一来,学生便带着疑问听讲,会产生更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在小学二年级这一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数学思维尤其重要。小学生知识面尚且还不宽泛,难以完全凭借自己已知的知识去解未知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并鼓励学生对课上未听懂的知识点大胆提问,及时解决疑惑。对此,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下课前预留几分钟,作为学生提问时间,也让其再将本节课所讲内容在脑海中重复思考,查补缺漏。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小学数二年级学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领悟也是因人而异。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学。例如,在做数学练习题时,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做题思路,每个学生的做题速度与方法有所不同,应尽量避免直接给出固定答案,给学生留有足够发挥空间。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可给其准备适当的附加题,进一步拓展做题思路。

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四)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若要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授时,就要避免老师单方面讲解,学生单方面听讲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将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互动,确保每个同学对课堂的参与度。此外,教师应多倾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想法,避免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除了课堂提问的互动形式,鼓励学生讲课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互动方式。比如,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在课堂上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解题思路。

(五)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在大脑中构造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小学二年级正处于思维培养的初步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鼓励学生自我做知识总结,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地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完某一章内容后,布置自我小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把握整章内容,构造出知识框架,填补具体内容,提炼出重难点,添加典型例题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在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在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致力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只有正确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落实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景荣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9).

[2]马华品.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读写算(教师版),2016(38).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地位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
解析小学二年级语文夯实学习基础的途径
探究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高校学生工作开展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论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创新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