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立三女儿讲述相簿里的家国情缘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俄语哈尔滨苏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一本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女儿李英男撰写的回忆录《红莓花儿开》,近日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书中,李英男用一幅幅珍贵生动的老照片,深情讲述一个普通又特殊的中俄家庭波澜起伏的往事。

“国际家庭”的温馨往事

李英男说,父亲是湖南醴陵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原名叫丽萨·基什金娜,到中国后改名李莎,“父亲和母亲相识相恋历经坎坷,在苏联期间,父亲还曾受到诬陷进过监狱,母亲成了他很重要的精神支撑。所以他们俩有着很强的情感基础”。

1943年8月,李英男在莫斯科呱呱坠地。李英男说,1946年父亲回国前,一家三口拍了一张全家福,合影上母亲却一脸忧郁,因为不知道何时能到中国和父亲团聚。“大概是1946年9月初,哈尔滨来人了,来的是著名的将领罗荣桓和他的夫人。在这之后不久,妈妈就获得批准,带着我坐上了前往哈尔滨的火车”。

李英男说,“到哈尔滨后我又有了一个妹妹,所以在哈尔滨我们是一家四口的小家庭,但是1949年我们搬到北京后,就从一个小家庭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因为父亲在早年去苏联之前就有过几次婚姻,生了我的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后来有了条件实现家人的会合,于是哥哥姐姐还有其他家人从1949年春到1950年初先后來到了北京”。

就这样,李英男的俄罗斯姥姥到了北京,老家湖南的奶奶也到了北京,“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其实分成中俄两个部分:以奶奶为核心的中国圈和以姥姥为核心的俄罗斯圈,围绕着这两位老人形成了既有联系又互不干扰的两个生活圈。到了用餐时间,全家人走到一起,餐厅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桌子,大家围着它坐下,采取分餐的办法吃饭”。

李英男说,因为母亲一开始不懂中文,也不太了解中国文化,所以还有过一些误解,“比如奶奶坐火车到北京站时,下车时由我堂哥背着,父亲见到奶奶,鞠了一躬,然后过去轻声问候了一下。母亲觉得很奇怪,要是在俄罗斯,多年不见的母子相会,一定会拥抱、亲吻、热烈地聊天。到后来母亲才理解,原来中国人的情感都是深藏在内心的”。

一个有俄罗斯情结的中国人

李英男说,其实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时候李英男在北京上的苏联学校,说的也都是俄语。后来李英男到苏联上了高中,并且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免试进入莫斯科大学的机会,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回到中国,“所以后来有人问我到底是俄罗斯人还是中国人,我说我是一个有着俄罗斯情结的中国人”。回国后想学中文,“就到北大的汉语补习班学习了一年,那一年对我的影响很大,但也让我明白,中文博大精深,我很难比别人强”,所以最后,李英男考上了北外的西班牙语专业,毕业后,因为俄语师资力量匮乏,她就教起了俄语。

回忆往事,李英男觉得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父亲是我们家的精神核心,我在苏联读完高中决定回国时,就得到了父亲的很大支持。另外父亲的视野也很宽广。他经常跟我分享他对哲学问题和国际形势的看法,这对提升我的思想境界很有帮助”。

李英男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当时我知道俄罗斯还没有完整的《牡丹亭》,就决定把这部中国传统经典翻译过去。”

(摘自《济南时报》)

猜你喜欢

俄语哈尔滨苏联
武装保护苏联
静听花开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倘若,爱在哈尔滨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