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本出发叩开课外阅读之门

2019-09-10周振南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白鹅读后感课外阅读

周振南

21世纪,信息时代来临,人们所接触的信息量急剧膨胀,新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我们提倡课外阅读,但并未取得我们想要的阅读效果。为此我们采用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本文以部编版阅读教学为例,对基于教材文本敲开课外阅读之门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借助信息技术沟通课堂内外,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教授《白鹅》这篇课文时,课堂即将结束时有位学生眼尖,他看到正文下方写着:本文作者丰子恺,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便问:这篇课文都有哪些改动?原文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哪里能找到?我认为这是进行课外阅读的极好机会,为了同时引发其他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欲望,便说:“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家一起在网上搜一搜吧!”于是我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网络功能,在搜索中输入“丰子恺 白鹅”等关键字,便迅速找到了原文。以往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为了将“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先播放了白鹅的精美图片以及白鹅游水的视频,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加上教师的语言引导:在原文中,丰子恺先生对曾经居住了三年、为他挡风避雨的小屋“毫无留恋”,却对大白鹅“恋恋不忘”,这是为什么呢?大白鹅到底魅力何在?大家想不想读一读?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阅读中作好了铺垫。

二、借助学习教材文本时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

以借物喻人类的文章为例,我们如何在课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引导他们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呢?许地山的《落花生》一文是借物喻人的典范,文章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就将其作为范文,教师从文章结构出发,教给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接下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以及主要写作手法,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中点面结合,层层深入,迁移效果非常好。学生再阅读课外同类文章时,就不会有畏难情绪,而且也有法可循,从而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地阅读同类文本,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文本,如袁鹰的《白杨》、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杨朔《荔枝蜜》等。

三、教材文本教学中以读促写,课外拓展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通過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然后把课外阅读后的感想写出来,并发表在班级论坛。

如学生们阅读了《两只蚂蚁》这篇文章后都受到了启发,纷纷写下读后感,并分享到了论坛,在留言区,学生对小伙伴的读后感也非常感兴趣:“这篇读后感抓住了故事的重点,对第一只蚂蚁的‘坚持不懈’和第二只蚂蚁的‘善于动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值得我学习!”“这篇读后感用了很多学到的词语,还有不少四字词语呢!使这篇读后感大放异彩!”……通过以读促写活动,不仅有效推动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使他们在读写结合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在互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比赛等活动,利用这种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强他们的语感,让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基于教材文本教学,巧找支点,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一是借助信息技术沟通课堂内外,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二是借助学习教材文本时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三是教材文本教学中以读促写,课外拓展提高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白鹅读后感课外阅读
我家的大白鹅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如何写读后感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大白鹅
《大闹天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