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2019-09-10石星宇周稞罗萍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竞赛创新能力学科

石星宇 周稞 罗萍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各高校也将创新型人才作为当前重要的培养目标。开展学科竞赛能将教学工作引领到创新人才培养上,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运用问卷调查及文献研究等方法,了解目前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基本情况,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并提出合理建议。

从教高[2007]1号文件强调改革创新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能体现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另外,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学科竞赛,强化了教与学的互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到底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着怎样的相关性?带着这些疑问,我展开了如下调查。

一、调查设计

本研究利用问卷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填完问卷之后,进行有选择性的回收,将没有填写完整或不具有实际情况的问卷剔除。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420份,有效问卷414份,有效率为98.6%。按照性别分为男性196人,女性218人;按照所处年级分为大一41人,大二78人,大三172人,大四123人。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与初步分析;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分类;根据统计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目前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基本情况及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

二、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情况

(一)参赛率

在414名被调查者中,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大学生人数占37.99%,未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大学生人数占62.01%。这说明,大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参与度不高,学科竞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推广。

(二)了解学科竞赛的途径和参加原因

结果显示,大学生了解学科竞赛的途径多种多样,61.93%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或学院的相关通知,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相关专业教师的告知以及学科竞赛的宣传海报,仅8.12%是通过同学或朋友的告知了解到学科竞赛的。这说明,大学生了解学科竞赛的渠道虽然很多,但主要还是通过学校或学院的相关通知。因此,各高校相关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科竞赛的宣传,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到学科竞赛的相关信息。

(三)参加学科竞赛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56.92%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21.54%的学生是为了增加比赛的经历,15.38%的学生是为了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只有6.16%的学生表示是为了享受成功的乐趣。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对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四)参加学科竞赛的主要作用

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学科竞赛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团队合作协作性,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与提升综合素质。它们分别占36.71%和32.91%。这说明,高校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学科竞赛的作用和重要性,但目前之所以出现了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那很可能是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所造成的。

三、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性

(一)参加学科竞赛可提高的能力

如图1,在“参加学科竞赛可提高的能力”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参加学科竞赛能提高的主要能力。其次参加学科竞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科竞赛的开展,也让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培養创新能力的途径

结果显示,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但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手脑并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有助于大学生主动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追求竞赛作品优良化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四、所在学院对学科竞赛的政策支持

(一)所在学院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

结果显示,45.18%的学生表示他们所在的学院对学科竞赛是比较重视的,有28.91%的学生认为是一般重视。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学院是非常重视或根本不重视学科竞赛,这些高校忽视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本身也不太重视学科竞赛,由此便会导致参赛作品水平低下、数量少、学生参与度不大和成绩一般等问题。

除此之外,部分高校面对学科竞赛没有制定完整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以及科学的训练计划,也没有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管理。

(二)所在学院对学科竞赛的激励措施

学校对参加学科竞赛的激励措施包括:奖学金加分、免交报名费、物质奖励、保研加分、找工作优先等。主要为奖学金加分和免交报名费,这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学科竞赛,但是相对来说,找工作优先推荐这一激励措施是大部分高校都缺失的。

五、建议

根据本次的调查结果,我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研究发现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由此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良好的政策支持

当前,绝大部分学生虽然能意识到学科竞赛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参赛积极性并不高。这虽然跟学生自身原因有关,比如自身能力不足等,但与学校的大力宣传和激励措施也密不可分。针对这种情况,各高校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比如,奖学金加分、保研加分或找工作优先推荐等。另外,学校还应给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参与学科竞赛的能力。

(二)强化教师队伍

竞赛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学科竞赛因其自身的特点需要一大批有专业知识、有实践经验,而且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参与。部分高校师生数量差距较大,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能够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已属不易,难有精力引导学生进行教材以外的实践创新活动。专业教师配备不充足,学生缺乏专业性指导。在此情况下,应扩大专业指导教师队伍,不仅如此,这支专业教师队伍还相对稳定,应包含较多专业在内。

竞赛赛题多种多样,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需要教师紧扣理论课程知识点,对赛题进行不断提炼和总结,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特长和习性,并在日常的训练中及时给予指导。

(三)优化教学方法

部分高校应加强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积极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氛围,制定区别于传统化的培养课程,将学科竞赛与教学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学科竞赛所包含的知识跨学科居多,而学校的课程主要是针对所学专业开设,因此,应当制定完整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此高校应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勇于冒险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要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组建竞赛团队,或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注:本文为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C+P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172011)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竞赛创新能力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创新思维竞赛(6)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