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2019-09-10梁艺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学

梁艺

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人类文明、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阶段,是发展学生历史兴趣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是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发挥太大的效果。所以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优化和创新教学策略;争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形成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科学观念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策略。

一、渗透趣味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最佳驱动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但是历史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古板,使历史课堂沉闷的氛围更加浓郁,从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方向,合理渗透趣味元素,比如渗透历史故事、影视、歌曲、谜语等等,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渗透趣味元素时要注意关联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开元盛世》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提问:“杜甫有一首诗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便是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景象。那么大家知道这时期是哪位皇帝在位呢?”学生回答“唐玄宗”,于是我便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了解唐玄宗。这时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讲了一些关于唐玄宗的故事,比如:长生殿、唐明皇游月宫、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等。在学生讲完故事后,我便将问题向学习内容靠拢:“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后来又导致了安史之乱,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朝又是什么样的面貌?”这时学生便主动打开课本寻求答案。所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渗透趣味元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导入课堂教学的可行之法。

二、树立时空观念,促进知识理解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所以要想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就要在特定的时间联系以及在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时空观念。但是初中生历史知识和历史相关技能不足,尚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史学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把握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历史,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时空下历史面貌的不同。进而逐步形成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

例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我便先为学生进行拓展:“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到了汉武帝时期却‘独尊儒术’;并且西汉初年采用黄老思想为治国方针,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用儒家思想呢?”这时学生便会意识到不同朝代对儒家思想、黄老思想的不同态度。在学生陷入思考时我加以提示:“汉武帝当时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和其他资料,了解到汉武帝时期诸王国势强大、威胁中央,以及边境不宁、阶级矛盾激化等问题。这时我再强调儒家学说“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思想,以说明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另外,我再通过拓展西汉初年百废待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来说明当时采取黄老思想为治国方针的原因。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综合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强调先学后讲,锻炼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方法和技能。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进而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妨创新教学形式,采取先学后讲的教学策略。即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补充式讲解。

这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时,因为这节课内容较为简单,我便让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和探究目标,我先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1.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隋文帝得以统一全国?统一全国有何意义?

而后我便让各组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探究结束后,我便让各组学生派出代表,将本组答案进行整理,对以上两个问题做出解释,而我在这一过程中适时提问。比如:隋朝的统治类似于哪个朝代?隋朝为什么开凿大运河?而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据此进行补充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习过程,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创设历史情境,深化情感体验

情境就是一种氛围。所谓创设历史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语言描述、组织活动、多媒体展示等途径重现历史图景,以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优化教学效果。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取情境教学法。争取让学生在氛围的感染下积极投入课堂进行思考和学习,并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然后向学生提问:“当年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这幅景象?”在學生提出“八国联军侵华”后,我便为学生播放电影《圆明园》的片段,该片段中展示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的场景,以此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而后我向学生提问:“这段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被侵略?”以此深化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价值。

五、注重教学拓展,丰富学习渠道

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参悟。然而初中历史过于浅显,仅仅起到普及学生历史常识的作用,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无法发挥太大的效用。并且初中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教学拓展。

根据教学内容引出其他历史知识以及历史学习渠道,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历史、学习历史并分析历史。从而拓宽学生的史学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明朝相关的内容时,我便引出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万历首辅张居正》等等,并让学生列举一些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并鼓励学生简单介绍其中的历史人物。之后我便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影视剧中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并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便会意识到历史与生活紧密相连。于是我再给学生推荐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历史纪录片《公元一六四四》《大明皇帝全套记录》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历史。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提升学生的史学素养。

六、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认知水平来创新教学策略,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从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价值。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