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9-09-10林朝福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小学生

林朝福

听力是英语教学的始点和基础,是教与学、读与写的桥梁。有效的听力教学不仅关系到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兴趣,也是进一步系统地学习英语,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前提保障。本文尝试分析农村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低下的原因,探讨提升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

听是学生接受语言的第一种方式,小学生学习语言总是从听开始入手。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来思维的。”听是师生、生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听是小学生获取来自外界信息、提炼、加工信息不可或缺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听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语言技能之一,对学生英语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影响听的理解

影响学生听力的主要困难就是语言。造成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有:语言基础不扎实,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听力习惯欠佳,听力方法不当。小学生听英语时习惯于看文字或者图片听录音,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用中文的思维方式,总是借助汉语来理解所听到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求不明确,没有指向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外研社《英语》一年级起点Book11unit 2 Module7 A child sleeps for eight hours a night. Chant: This old owl的教学。韵律诗的题材为教师提供了系统训练学生听力的好资源,有图片、文本和声音。但在实际运用中,很多教师认为该部分难度大,尤其是最后一句语速快,这样的训练不适合学生的听力练习。所以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很多教师采取轻率的态度,简单地让学生听录音跟读,有些英语教师甚至就不让学生听,自己边读边让学生记下来,很匆忙地把这部分内容讲完,然后忙着讲解这堂课中的知识点和语法点。长此以往,学生没有重视听的过程,听力技能很难得到很好提升。

(三)听力教学设计不科学,忽略听与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听力活动时,要选择符合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的相匹配活动形式。同时,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匹配,还需要明确所采用的听力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

以外研社《英语》一年级起点Book 7 Unit1 Module 10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课文学习时教师出示Tom 哭了的图片,学习单词 cry,问Tom 哭了,为什么?他看到了什么?看课文录像,回答问题: What did he see?通过学生的回答学习单词 monster , a scary thing。学完词汇后,教师接着提问:妈妈、Amy 和 Sam 分别问了Tom 三个问题,他们是怎样问的?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Did you fall ?Did you break your toy?Did you see a scary thing?

从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看课文的录像进行第一次听的语言输入。这样的设计学生不用听,可以通过视觉就可以完成教师的提问,并没有达到培养听的技能目的。第二次听的语言输入,教师同时提供了三个问题,没有难度的递进,没有关注个体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听力障碍。这样的设计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和交际性,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听的技能。

(四)英语学习环境限制,缺乏听音兴趣

由于农村小学生的自控性比较差,缺乏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只有在学校学习使用英语,走出校园就没有了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听力能力得不到足够的训练和强化,学生内心自然慢慢就认可和习惯了这一现象,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听力学习氛围,学生的听力就越差,进而学生的听音兴趣就越来越小,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

农村学生缺乏跨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背景不够扎实就是学生听力犯错的关键原因之一。英语学习材料中很多都是中外文化在饮食、习惯、工作、节日等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就很容易用固有的思维去判断听力内容,就会形成错误的听力理解。所以学生的跨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听力理解对于他们来说就越轻松,反之就越难。

二、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水平的策略

(一)重视语音基础,培养听的技能的拼读拼写能力

大体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分解读音,学习感悟字母,借助汉语拼音教学的正迁移,把字母、因素、词汇三者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感悟发音规律。第二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读音规则,从词汇中寻找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规律,自主认读,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生单词的拼读拼写能力。第三步,教师应帮助学生重读巩固读音规律,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接读出单词,按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拼读拼写,逐步达到“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水平。

(二)明确教学目标,关注技能发展

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教师在目标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课堂环境,提高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质量。以外研社《英语》一年级起点BOOK11 Unit2Module7 A child sleeps for eight hours a night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目标做了这样的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听说、认读词汇child\awake并能根据所学词汇发现、积累a/ei/的发音规律。

2.能听说、认读句型:How long does it sleep? It sleeps for hours a day\night.学动物的生活习性。3.学会说唱小诗This old owl。情感态度目标:学生能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懂得热爱动物,学会保护动物。

学习策略目标:

1.通过对意群的理解,能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任务完成时小组成员的分享,培养小组协作、独立探究能力。

3.根据小诗This old owl,引导学生懂得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从目标来看,本节課设计注重教学资料的整合。

(三)合理设计过程,分级梯度任务

英语课程倡导将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策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形成和完善独立人格。以田湘军老师上的《Big Mouth John Brown》一课为例。在语言感知阶段,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分级梯度的学习过程。

步骤一:在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后,田老师用PPT呈现了问题与贝克汉姆的说话视频。Q1:What did he say?Answers: He didn’t say anything. He said nothing. Not a word.

步骤二:Listen and answer

Q2:What did he see?

Q3. What did John Brown say?

Q4: What's John Brown's nick name?

步骤三:Notes

He has got a big mouth.他有一张大嘴巴。

He is a big mouth.他是个大嘴巴。

Big Mouth 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嘴巴很大,而是指说话啰嗦、喋喋不休的人。这节课上,教师通过完整的语篇输入,让学生感知语言。主要功能句的不断重现,语调的不断变化,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听力障碍,提高学生听的欲望,同时也加强了语音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输入性学习。

(四)多层评价机制,促进语言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开展有效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层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习习惯的评价,如: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无迟到、无早退;上课是否认真倾听、观察和模仿;上课是否大胆发言,声音响亮;语音语调是否流利、正确;是否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否能够不懂就问,虚心好学形成性评价应突出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重视努力程度而不仅仅是看等级、看分数。

三、结语

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学问题依然严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语言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多途径的听说活动。英语教师应尽量设计让学生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知英语语言、体验并实践英语知识,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农村小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来理解并内化英语学科知识,继而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小学生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