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播剧情节及“情节冲突”

2019-09-10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广播剧情节

陈 臻

摘要:当前,部分广播剧创作存在“为完成任务敷衍塞责流于表面、创作不注重社会效益趋利媚俗、精品意识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对广播剧的情节和情节冲突设计认识不到位”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影响广播剧的创作发展和质量提升。本文结合自身创作实际就广播剧情节和情节冲突进行论述,既解释了什么是广播剧情节和情节冲突,又介绍了广播剧情节和情节冲突中比如差异、抵触等戏剧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广播剧 情节 情节冲突

笔者参加中宣部去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全国文艺创作”研修班学习后,意识到有的广播剧创作中确实存在比如“广播剧创作为完成任务敷衍塞责流于表面、创作不注重社会效益趋利媚俗、精品意识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对广播剧的情节和情节冲突设计认识不到位”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加以重视,才能震撼当前略显平庸的快餐式创作觉醒”,才能让广播剧这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要项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外宣道路上,高歌奋进。

一、广播剧的情节

广播剧是戏剧的一种。无论是剧作的情节内容,还是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段,都具有戏剧的表现特点。因此,广播剧必须要注重情节的安排。

(一)什么是情节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一文中说,“文学的第三個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也就是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1]对于广播剧剧作者来说,情节是剧作者构思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是通过具体事件塑造人物性格,表现广播剧冲突,体现剧作主题思想。它既包括剧作的内容,又是剧作的表现形式。

(二)广播剧的情节及其重要因素

广播剧的情节是剧作者构思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它通过具体事件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戏剧冲突,体现剧作主题思想。其重要因素是事件、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和冲突,即事件是情节的起点、人物关系是情节的重心、人物性格是情节的核心,冲突是情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2]。

1、事件是情节的起点

广播剧剧作者在编写剧本时,大都把事件放在开头作为情节的开端。因为事件作为情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能够产生矛盾,发展冲突,推动人物行为发展,改变人物关系。比如,笔者主创的广播剧《永远的信仰》,事件就是90岁高龄的老人张玉林入党。该剧全剧矛盾、冲突就是围绕“这个已经90岁高龄了的老人为什么要入党”故事展开。开篇首先推出已经90岁高龄的老人入党事件吸引人,然后进一步探究他为什么要入党?入党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步步为营、步步深入推进剧情发展。

2、人物关系是情节的重心

剧作者所写的剧本是离不开塑造人物的,而人物在剧中又不是孤立的人,他与其他人物相互间一定要有关联,或是矛盾的,或是统一的,或是同情的,或是反感的……这些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形成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编写广播剧剧本就是处理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些人物关系,主要有“家庭关系、职务关系、友敌关系”“是非关系”“爱情关系”“同志关系”等。然而,所有这些关系要能够成为具有艺术活力的情节因素,就应该渗透着“性格关系”。所谓“性格关系”,也就是关系双方都应该是有生动个性的人物,他们遇到一起,或者发生性格的撞击,或者是一般个性的交往。只有这样的关系,才会真正成为“戏剧性存在的基础”。比如笔者主创的、荣获贵州省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的广播剧《飞扬的青春》,就是精选六盘水市“三线建设”时期的部分三线建设者的事迹,然后用群像叠加的方式,将北京热血青年田欣、王建军、文胜利以及老军人田大为等人物组合在一起,把人物关系当做全剧情节的重心,进行人物关系设计处理,最终形成了一部能充分展示三线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品质的好广播剧。

一个剧本中有戏或没戏,其实指的也就是有没有戏剧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戏剧性比作一颗种子,那么人物关系就是培养这颗种子的土壤,而事件则是促使这颗种子发芽生长的气候和水分。因此说,剧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都是与戏剧性密切相关的。在构思和处理戏剧情节时,不应忽视人物关系,这是戏剧情节的重心,也是戏剧性的主要源泉。

3、人物性格是情节的核心

剧作者的任务是写人,展示人的人生道路、生活命运。在创作剧本时,刻画人物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剧作者在构思情节时要善于从人物关系中体察人物的性格是怎么发展的。人物性格是由稳定的部分和运动的部分两部分构成,其中隐匿内部的是稳定的部分,形露外部的是运动的部分。稳定的部分亦即倾向性,倾向性是人物对于现实所体验到的经过选择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表征他的特性,影响他的活动。戏剧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指的是人物性格关系,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和那个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交往时,双方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性格的人物总是按照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展开行动,处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人物关系,人物每次出场都能在与其他人物的交往中喷发出性格的火花。

比如笔者创作的广播剧《春天的号角》,剧中的主要人物余芳与肖万友,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余芳所具有的大公无私、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人物性格,影响并决定着全剧事件的进程,推动着全剧情节的发展。肖万友呢?笔者在剧中先把他设计成一个自私自利、一心只想自己发财、不顾群众利益的农村小商贩,然后根据剧情需要,再结合人物性格是情节的核心原则,在后期把他设计成为因为受余芳的影响,最终变成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村干部和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最终和余芳一起共同战斗、共担全村发展大计,带领烂泥村全体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广播剧情节的冲突

对于广播剧情节的冲突,笔者认为除了要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和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三个方面来认识外,还需要先掌握了解两个词——差异和抵触。

(一)什么是差异

差异是矛盾的一种形态。在剧作中,由于主要人物之间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如活泼与文静、严厉与温和、勤快与懒散、喜爱装饰与不修边幅等差异存在。只有当具有差异的人物因不同的目的或愿望发生联系,构成冲突或抵触时,才能推动情节发展,产生戏剧性因素。从另一层意义上讲,差异又是冲突或抵触的条件及基础,但还不能构成冲突的本身。要知道,只有在稳定的部分有差异、运动的部分有抵触的冲突的广播剧,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剧。一些广播剧创作者,就不太注意这一点,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平平淡淡的陈述、罗列事实讲述了事。笔者以为,一部剧作,若只有差异而没有冲突或抵触,只能算是构成不同性格色调之间的对比,很难产生艺术魅力。如若只是敷衍塞责,完成任务了事,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会影响广播剧的发展,给广播剧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什么是抵触

抵触,是矛盾未构成正面冲突的一种比较含蓄的表现形态。形成抵触是剧作中处理普通生活矛盾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偏重抵触形态的剧作,往往以细腻深刻地描绘人物感情、反映真实自然的生活场景取胜。但当两个人物的意志由于目的不同、行动上相阻碍时,就要碰撞出火花,引起冲突,这种冲突才是真正的戏剧冲突。孤立的性格不成其为性格,只有把人物安排在一定的关系里,互相摩擦、比较,才能出现不同的个性。比如笔者在创作广播剧《春天的号角》时,就故意将主要人物余芳放到村民这个群体当中去,让她去与村民惠珍、小玲、清河妈等发生摩擦,形成冲突;让她与老支书大山伯形成比较,与村支书竞选对手肖万友形成摩擦,甚至是她的丈夫肖劲松,也列为抵触人物。多方面的情节冲突设计,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戏剧性,而且映衬效果明显;不仅很好地映衬出余芳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美好形象,而且较好地反衬出余芳百折不挠、不怕困难、执著追求的善良正直个性。

(三)广播剧情节的冲突

广播剧作品中的情节,就是生活中矛盾冲突发展过程的艺术反映,人物的行为及其矛盾冲突构成了情节的基础和动力。在实际创作中,广播剧离开了冲突,就不可能构成引入人胜的情节;只有内在的矛盾不断地积累、爆发,形成对立势力的一个又一个回合的斗争,才能推动戏剧情节的向前发展。我们每一个广播剧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该记住:冲突是情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3]。它能揭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人物典型性格的形成。如果情节的进展不是由人物性格的意志部分决定的,那么,这个情节自然就不能体现戏剧冲突的必然发展过程。

1、人物之间的冲突

社会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地位不同,因而性格不同,思想感情、看事物和处理事物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之间产生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在意志上也就必然产生矛盾和斗争。在剧本里表现这些矛盾和斗争,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冲突的对立面,冲突的内容,始终基本上不变,但通过一次次交锋,冲突越来越激化和深化,到最后的爆发点,雷电交加,一泄而尽。

2、人与环境的冲突

广播剧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冲突,表现在人物的理想、抱负、志向常常与社会环境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抵触,形成了冲突。这种冲突,在剧中往往没有正面的交锋,冲突的对方在剧中也没有出现,但从剧目里却能感受到冲突的存在,甚至还比较尖锐。比较典型的广播剧是《彭元帅故乡行》,在这个剧中,没有出现与彭德怀相对立的人物,当然也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交锋。但是,彭元帅那种实事求是、刚直不阿的性格与那种浮夸、欺骗的社会环境形成尖锐的冲突,在这种极“左”思潮占上风的环境,又是彭德怀个人所不能抵御的,这就必然造成了被罢官和解甲归田的悲剧性结局。

3、人物内心的冲突

顾仲彝在《编剧自我修养》一书中说,“意志行动包括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分简单和复杂两种。在复杂意志行动采取决定时,对行动目的和方法的选择可能产生种种顾虑和内心矛盾,这反映在戏剧里就成为复杂的内心冲突。”在广播剧中,人物的内心冲突常与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结合在一起进行表现,较少的剧作有单独地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时代文化成就、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文藝精品。”笔者以为,只有在稳定的部分有差异、运动的部分有抵触的冲突的广播剧,才能算是真正意义、具有艺术魅力的好剧。因此,创作好的广播剧精品,广播剧情节安排及其情节冲突设计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葛兰西.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M].1988:335.

[2]任超.狄德罗启蒙主义戏剧理论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1-3.

[3]廖高会,论张欣.对面是何人.叙事张力结构[J].创作与评论,2009(2).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广播剧情节
耳朵里的声音大戏:新中国广播剧风雨历程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广播剧音乐研究成果简介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旧时王谢堂前燕,于今将往何处飞?
当广播剧走上舞台
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