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9-09-10伍尚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57期
关键词:操作性层次性针对性

伍尚燕

【摘要】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课堂效果好,课前预习不可少。只要我们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的预习作业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针对性、迁移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就可以使学生通过预习在课堂学习中绽放绚丽之花,缔结丰硕之果。

【关键词】预习作业;操作性;针对性;迁移性;层次性;开放性

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今天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预习作业的设计还是流于形式,布置的预习作业无非是算几道计算题,看看书本,这样的预习既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不到好的预习效果。那么,怎样的预习作业才能使课堂教学绽放绚丽之花呢?我认为教师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预习作业内容与形式的设计,设计的预习作业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针对性、迁移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做到让学生“动”起来,思维“飞起来”,这样的预习作业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的预习作业要有可操作性——作业别太难

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设计的预习作业,要具體、明确,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如果设计得太繁琐,势必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设计得太简单,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识。所以要把作业设计得具有可操作性,要让学生感到做预习作业不是一种负担,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积极预习,使他们愿做、乐做。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争当数数小能手,怎样又对又快地数500粒大米?

_______个_______个地数:

_______个_______个地数:

_______个_______个地数:

_______个_______个地数:

我最喜欢的方法是_______个_______个地数。

2.用计数器数一数。

(1)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2)从九百八十九起,数到一千。

3.边做动作边数数,看哪个同学数得最准确,动作最有创意。

从439数到445

从756数到761

从991数到1000

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贴近学生实际。通过预习不但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当然每次预习作业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

二、设计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要变难为易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别是有关时间、位置、平移等知识,虽然课时不多但学生不易掌握。因此我们就要善于把新课的知识变难为易。如果作业是学生看不懂,弄不明的,那他们就会失去探究的兴趣。所以设计的作业要有针对性、指引性,能突破新课的重点、难点,使新知识变难为易,学生也才有兴趣进行自学。如《平移》一课的设计:

(一)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房子是从( )向( )平移了( )格。

2.请你画出房子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画。

这样的预习设计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房子是从(右)向(左)平移了(5)格,使原来枯燥乏味的平移概念教学“鲜活”了起来。如果没有指引性的箭号,学生就会出现多种答案,那预习就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预习设计要为重难点“铺路架桥”,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三、设计的预习作业要有迁移性——由旧知“转化”到新知

在设计预习题时,注意有目的地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特别是突出旧知与新知有共同因素的有关概念,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的生长点,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学习新知,为学好新课起到好的铺垫作用。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比较》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用“>”“<”或“=”号比较下面的数

10( )9 67( )157 100( )1000

观察上面的题目,我发现了不同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 )。

(二)比一比、填一填,看谁的发现多

21( )12 210 ( )120

观察上面的题目,我发现了相同位数的大小比较,从( )比起,( )大就大;如果相同,再比( )。

(三)练一练

1.比一比

999( )1000 560( )650

407( )704 230( )240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7<12( ) 568>5( )7

877<( )77 ( )<1000

(四)我做小老师(出有关1000以内数的比较题目考同学)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对比较的方法也已经掌握,因此我的预习作业就从旧知识10和9 、67和157的比较转化到新知识100和1000的比较。学生在预习时通过比较发现:不管是不同位数或是相同位数的比较,方法都相同。由于预习题的设计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深化,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因此这堂课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计的预习作业要有层次性——让学生各有所得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设计预习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也就是说,有作业任务,但不是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有选择性的完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9加几》,我设计了必做题、挑战题,学生对挑战题可以选做。

(一)必做题(四星题)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每行的白点数和黑点数,然后仿照例子完成表格(如下表一)。

我的发现:我发现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

(二)挑战题(五星题)

12=□+□=□+□=□+□=□+□=□+□=□+□

在批改预习作业时我发现,很多后进生敢于挑战自我;面对挑战题,每位学生都认为我能行,至少想出了一种方法;大部分学生想出了多种答案。这样根据学生的基礎能力布置预习作业,让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做得到”。 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从不同角度掌握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为第二天的课堂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设计的预习作业要有开放性的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提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预习题,去挑战学生的智慧。而且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去思考,有兴趣和信心来解决。如《20以内数的加法》一课的设计:略

(三)设计游玩方案

星期天小明和小朋友一起到公园玩,可是每个小朋友只有17元,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合理的游玩方案,看谁的方法多。(见下表二)

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我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喜欢玩的活动引进课堂,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作业中。这样的作业,学生的收获是全方位的,既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总之,只要我们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预习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激活学生的潜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思维“飞”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这样的预习作业就能为数学课堂减负,让课堂教学绽放绚丽之花缔结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胡光友.浅谈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

贵州教育,2001 (5)

[2]勾小丽.预 习 习 惯 的 培 养.

[3]金敏芳.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4]宋兆明.养成预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天水日报社,2008(6).

[5]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中国教学资源网

[6]小学数学教师.2005(8).

猜你喜欢

操作性层次性针对性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
情态动词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