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艺之行

2019-09-10马蔚

参花·青春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鲁艺窑洞钢琴

马蔚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下午是我们的文学理论实践课。凭借这次机会,我有幸参观了鲁迅艺术学院旧址。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培养革命文艺大军的一所著名大学,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四月,一九四三年四月并入延安大学,为延大文艺学院。当时的鲁艺群贤云集,郑律成、王昆、成荫、罗工柳、钟惦、李波、贺敬之、时乐、于蓝、秦兆阳、黄钢、康濯等作家、艺术家都是这所学校的学员,他们在何其芳、陈荒煤、周扬等一大批教师的培养下,成长为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在鲁艺诞生的歌曲《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至今仍被传唱不衰。鲁艺在革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新文艺圣殿”。

刚下车,一踏入鲁迅艺术学院旧址的大门,我不禁被眼前那座欧式建筑所吸引。它是一座中世纪城堡样式的大礼堂,名为天主堂。是当时原西班牙传教士易兴化一九三一年在桥尔沟修建的一座教堂,也是当时延安唯一地道的西方罗马式风格建筑。它坐北朝南,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特点,又吸收了西式建筑的风格,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佳作。它和周围的一些窑洞一样是鲁艺的校舍。

天主堂的正面像三座连在一起的塔,两边的塔相对称,略高于中间的塔。三座塔下面分别有三个入口,都呈拱桥形。拱桥式的石雕中间镶嵌一扇半圆形的窗户和两扇长方形的门。门和窗户都是木质的,并被漆成了暗红色。半圆形窗户以圆心为中心又画了一个小的半圆,其余部分被切分为六份,最右端的部分被挖空,剩下的五份分别被漆成蓝色、绿色、黄色、蓝色和绿色。窗户下面是两扇门,它们是对称的,两扇门的重合处正好是以圆心为中心的一条射线。三个入口形态相似,两边的大小形状相同,中间的形状与两边相同,但比两边的略大。

从天主堂的左侧进入,是鲁艺音乐系、戏剧系、美术系的旧址。那是三孔大窑洞,窑洞里面又是几孔小窑洞相串联。窑洞用白泥刷过,但拱形洞顶的白泥已有多处脱落,像一张白纸落在了湿地上被污染了一样。窑洞里面陈列着当时各种鲁艺师生们的照片和他们曾用过的物品。音乐系的窑洞里摆放着一架钢琴,琴框用棕色木质材料雕饰而成,掀起琴盖,钢琴的琴弦已有多处磨损,但仍然可以发出声音。这架钢琴是当时全延安唯一的一架钢琴,是大后方一位爱国民主人士赠送给周恩来同志的一架外国钢琴。周恩来听说当时鲁艺音乐系最缺的就是钢琴,于是就将这架钢琴于一九四一年春转赠到鲁艺。有了这架钢琴,音乐系的师生们创造出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如歌曲《黄河大合唱》、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

参观历史旧物,仿佛穿越到了那时——学生们坐在木凳上在天主堂外进行整风讨论,手持纸笔,眼神专注。图书馆藏书不多,他们就将书借来,抄写上面的内容,抄完后把它当作宝贝,送给自己最敬重的人。

简陋的窑洞,灰白的照片,这是一种古朴的美。这里沉淀着鲁艺师生们留下的物质宝藏和艺术精华。参观鲁艺旧址,不仅是去观赏风景、建筑和文物,更是去品味鲁艺师生们在艰苦环境中创造和拼搏的那一份感动以及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奉献的精神。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文化,那它离灭亡就不远了。正是如此,毛泽东高度重视抗战时期的文化建设。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一九三八年二月,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爱思奇、周扬等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中说,艺术是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最有力的武器,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因此创立鲁迅艺术学院,要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进。中共中央委托沙可夫、李伯钊、左明等人负责筹建鲁迅艺术学院,为鲁艺的创办创造了条件。

一九三八年四月十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四月二十日,毛泽东在鲁艺发表演讲时说:“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毛泽东还为鲁艺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鲁艺的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一九四〇年更名鲁迅艺术学院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办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系,培养出许多优秀学子。创造出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振奋了中國人的爱国热情,为当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我觉得这次的文艺理论实践课要比在课堂里学到的东西更多、印象更深刻。参观鲁艺,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见证历史,感化心灵,不枉此行。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鲁艺窑洞钢琴
回望鲁艺初心共谋鲁艺学科发展新向度
延安鲁艺与文化强国
纸钢琴
陕北窑洞民居
钢琴
大西北的窑洞
旧报纸的童梦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论延安“鲁艺”音乐的“红色经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