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9-09-10叶翠青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流浪心理护理

叶翠青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由相关部门送入我院的74例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后,针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进行心理护理,6周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估心理护理效果。结果 心理护理前后IPROS量表评分中各因子分和总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心理护理对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社会功能缺陷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66-02

精神分裂症是重性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估计全世界约有1%的人群罹患此病,我国1993年的全国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55‰。该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相当部分的发病者会转入慢性状态。这其中一部分的患者会由于家人疏于管理、交通的便利等因素而走出家门,与亲人失去联系而流落街头,成为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些患者生活得不到保障,并且因病态而发生攻击他人的行为,既造成对他人及自己的伤害,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问题,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对社会功能缺陷恢复的效果,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由相关部门送入我院的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慢性持续病程≥2年;③目前至少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病情相对稳定,无需药物调整;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限。排除标准:既往有其他精神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共74例,男63例,女11例;年龄26-65岁,平均(46.51±5.68)岁;婚姻状况:已婚25例,未婚39例,离婚10例;职业:无业43例,工农7例,其他24例;受教育年限:2-15年,平均(7.69±2.83)年。治疗用药以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氯丙嗪为主,换算成氯丙嗪等效剂量平均为(329.67±157.36)mg/d。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  所有入选74例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予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他们在外流浪时间长,极少与他人交流,缺乏他人照顧、关爱。而且患者到一个新的环境,空间上也较以前受到约束,故时常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惶惶不安。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接触也极为被动,时常沉默以对或答非所问,造成了护理工作难度的增大。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要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以热情、亲切的语言与病人交流,耐心细致观察病人的言语、行为,掌握其情绪变化及精神状态。同时,严守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人格,并以关心、友善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②改善认知模式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常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满足患者功能恢复的需要,此时,心理护理的介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纠正其错误的认知,代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正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帮助患者树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式,令其对未来保持着希望。从而摆脱消极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起自信心。③心理卫生宣教  护理人员可以用讲课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舒缓患者住院时的压力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④行为干预   因为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在外流浪,往往都会出现乱捡垃圾、随意大小便、席地卧睡、不知换洗、抢食等不良习惯。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督导矫正,如每天按时刷牙洗脸,洗澡更衣,整理床铺,准时上床休息,对生活懒散的病人,也予以示范教育,加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要求病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表现好的患者予以奖励等正性强化,尽可能调动患者的潜能。

1.2.2 观察指标  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于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进行评定,从而判断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量表分为5个分量表共计3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5级,依次为:0=正常;1=轻度;2=中度;3=较重;4=重度;9=无法评分。评定小组由至少3位护理经验丰富的精神科护师组成,所有参与评定的护师均经过量表评定标准的一致性培训。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护理后

74例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6周心理护理IPROS评分值显著低于心理护理前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时常缓慢起病,病程特点具有不断发展,逐步加重的趋势。大部分病人会因此遗留缺损症状,导致精神分裂症的慢性化趋势,而流浪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功能缺损更为明显,其生活能力显著低于非流浪精神病病人。目前抗精神病药物虽然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精神分裂症的慢性化,尤其是长期在外流浪的这类患者,在临床上的功能恢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迫切需要多方面的探讨、实践,以促进其更好地康复,回归社会。

本文对74例流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护理,通过IPROS评分,各因子分及总分分值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这提示我们,即使是流浪的精神病人,与非流浪的病人有多么不同,但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仍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其融入社会,重新树立生活信心,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心理护理,6周内的康复疗效是明显的,但时间较短,样本量偏小,后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追踪随访研究,期待将来有更大的样本,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研究数据对本研究作出更严密的验证。

参考文献

[1]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94.

[2]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CCMD-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83.

[3]王红,流浪精神病病人的护理要点[J],吉林医学,2010,31,(21):3555.

猜你喜欢

流浪心理护理
流浪行星
橄榄树
视觉
流浪猫鲍勃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