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10杨丽平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6期

杨丽平

摘要:目的:研究在当前儿科护理的相关工作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提高当前的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相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统计相关研究对象共有220名,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一般的护理模式,加强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研究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状态,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恢复状况以及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当前的临床護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护理模式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46-02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台了二孩政策,伴随着二孩政策的推广实施,我国的婴儿出生率逐年提高,大量的婴儿出生以及环境的巨大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儿童的身体健康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与儿童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是当前护理中的一大难点,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我也在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相关经验基础上,针对当前儿科护理的实际,在护理工作中大力推行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进展,相关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相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排除了相关特殊病例后,经过统计相关研究对象共有220名,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8名,女性患者有52名,年龄分布在3个月至12岁,对照组患者应用一般的护理模式,加强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6名,女性患者有54名,年龄分布在4个月至13岁,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研究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状态,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引入非语言性的沟通护理模式,相关的流程是:

(1)使用面部表情进行护理沟通

相关的医护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工作中要保持微笑,给予相关患者一定的鼓励,对患病儿童进行安慰,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对治疗的恐惧,逐渐建立起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相关医护人员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切忌过于严肃,避免儿童因紧张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下降。

(2)通过肢体动作对儿童进行护理沟通

相关医护工作者在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频繁的肢体接触,来建立相关的情感交流,在治疗过程中,增强儿童患者的心理安全感,这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有利于提高当前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强同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家属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3)通过眼神同儿童患者进行护理沟通

受儿童思考问题的影响,儿童可能从与相关医护人员交流过程中的眼神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相关护理工作者在对儿童进行护理过程中,要保持眼神亲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慰,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配合治疗,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4)合理布置病房等相关治疗环境

环境相关医护人员和儿童之间的有效沟通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非语言沟通的护理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设立合理的环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减少患者的不适,促进患者康复。相关医护人员要加强卫生清洁,合理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院内感染的产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资料及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频数、百分比、x±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恢复状况以及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精神需求的满足。高品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也是病人的重要需求,人性化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富有爱心、具有熟练的护理技巧等,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作为最贴近人性本质特征和体现人文关怀的行业,需要护理工作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社会和病人的需要。

非语言性的沟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使用面部表情进行护理沟通,即保持微笑,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安全感,通过肢体动作对儿童进行护理沟通,培养建立与儿童患者之间的信任度,患者患者及家属的不适感。通过眼神同儿童患者进行护理沟通,提高儿童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合理布置病房等相关治疗环境,提高医院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

4.结束语

要保证护理工作的积极有序的开展,就需要不断强化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让护理工作人员能够真正的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护理每一位患者。要为病人提供方便就医就诊的导向服务,从而方便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就医。医院内部也要做好“绿化建设”,给前来就诊的患者以舒适感[4]。并美化病房环境,建设“三无病区”,从而减少儿童患者因住院而产生的心里恐惧。护理人员积极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爱娟,王会会,宋红芳.带教护士教学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提升儿科临床护士带教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3):135-137.

[2]莫敏玲,孙佳,方露燕,贡亚平,姚静婵.以PBL为主导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6):85-86.

[3]陈清钦,彭山玲,袁浪.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我国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17):2052-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