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特政府时期中美建交进程研究

2019-09-10王淑妍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正常化中美关系

【摘要】:1977年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表示要推进对华关系,然而,在卡特执政的第一年内,其白宫决策班子却更为看重美苏关系的改善,加之其在台湾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态度,中美关系实质上徘徊不前。由于美苏缓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这刺激了卡特政府加快推动对华关系的决心。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与协商、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妥协,两国最终就建交事宜达成了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以来不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卡特政府 中美关系 正常化

尼克松政府上台之后,便积极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试图维持全球均势。1971年,基辛格访华,打破了中美隔绝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中美签署《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是,这种快速的进展并没有维持太久。1974年,尼克松由于水门事件而辞掉总统一职,福特接任美国总统。在福特任期期间,由于美苏关系缓和,以及福特在国内受到的种种掣肘,中美关系逐步放缓,中美陷入了停滞状态。直到1977年卡特总统上台以后,中美关系正常化又重新提上了日程。

第一章 卡特政府上台初期的中美关系

1.1 卡特政府上台之初对中美关系的认知

1977年初,卡特政府上台。截至此时,中美关系己经停滞了有三四年之久,双方在各个方面的合作交流都大幅度下滑。在政治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在1972年的《上海公报》中,中美两国都宣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卡特政府上台之后,中国对卡特的立场产生了怀疑。卡特在竞选总统时,曾在电视辩论中说道:“绝不会让(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谊阻碍台湾人民的独立和自由” 在总统竞选成功后的演讲中,卡特也对《上海公报》只字未提 在接受《时代周刊》杂志的采访时,卡特曾将台湾称之为“中国”。这些言行都使得台湾方面重燃发展美台关系的希望。因此,黄镇在与基辛格会晤时,曾对这一问题提出质疑,并再三求证卡特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

在经济方面,两国之间的贸易水平也有所下降,两国关系止步不前。1月25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奥克森伯格便向布热津斯基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的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奥克森伯格写道:“美苏关系向前发展,中美关系却停滞不前。我们没有使两方面达到平衡状态”。

国防部长布朗也认为:“新政府可能将注意力放在了西方同盟对抗苏联的传统框架中,而忽视了中国”。他认为,美国政府必须与中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因为中国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平衡作用。

1.2 卡特政府上台之初的中美交流

在美国的推动下,1月8日,黄镇与美国基辛格、万斯会晤。2月8日,美国新任总统卡特与黄镇会面。在此之后,中美两国又进行了多次交流与会谈。除此之外,卡特还曾建议中美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对此,中方认为,由于美国和台湾仍然保持外交关系,台湾仍在美国拥有使馆,因此,中国领导人不能访问美国,但同意美国领导人访问中国。与此同时,中国还同意扩大中美两国之间的互访计划。两国约定,1977年内,双方将分别派出三个代表团访美,四个代表团访华。四月中旬,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华。该代表团由十位来自两党的议员组成,是卡特上台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首次官方访问。卡特总统还派儿子奇普·卡特随团访华,并为中国领导人华国锋带去了一封亲笔信,表示愿意在遵守《上海公报》的基础上,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第二章 万斯访华

2.1 万斯访华的战略考量

卡特政府上台之后,逐渐地认识到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与中国进行了密切且频繁的接触。在这些接触的過程中,美国清楚地感觉到,中国也对中美关系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同样有意推动中美关系的进步发展。

在递交给卡特的备忘录中,万斯提到,“中美关系良好的关键条件是要让中国了解到,美国政府对世界局势和战略平衡拥有成熟现实的认识。美国需要向中国表明,美国拥有抵抗苏联的决心……美国要让中国了解到,美国有意与中国共商国际大事”。所以,卡特政府对华政策的第一步便是向中国传达善意,了解中国的立场,同时表明美国的政策方向。

正值此时,美苏两国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受阻。3月份,万斯曾前往莫斯科,与苏联谈判战略武器限制问题。苏联拒绝了美国提出的方案,双方的高层会谈无果而终。在此之后的谈判也都未能取得进展,双方谈判逐渐胶着。

美国原定万斯于1977年11月访华,但由美苏谈判停滞,为了抢占谈判中的有利地位,给苏联施压,美国决定将万斯访华提前至8月。万斯访华一事,是卡特政府基于对中美关系的评估、也是基于中美苏三角战略关系而做出的重要决定。

2.2 万斯访华及邓小平的回应

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后,8月万斯访华,为两国关系正常化作一次“试探性会谈”。万斯访华,卡特政府想提三项条件: 第一,正常化不妨碍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 第二,美国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将不受损害 第三,在实现正常化时美国可以单方面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切。显而易见,这是美国针对中国提出的两国关系正常化三原则(即断交、撤军、废约)而提的反要求。

8月22日,万斯抵京。他“出于政治考虑,打算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人持尽可能强硬的立场”。【1】24日,邓小平会见了他。会谈中,万斯提出关系正常化后美国要保留在台湾的领事馆或联络处,邓小平立即予以反驳。他尖锐指出: “你们这个方案,集中起来是两个问题。第一,你们实际上要我们承担不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实际上还是干涉中国的内政。第二,你们提出不挂牌子的大使馆,实际上是‘倒联络处’的翻版。”【2】并明确表示不能同意美方的方案。

毋庸置疑,万斯来访是很不成功的,但美国一些媒体却煞有介事地宣称: 中国领导人在万斯访华时表现了灵活性的立场,万斯访华取得了进展。【3】这无异于向外界暗示,美台关系并不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对美方的这一做法,邓小平给予坚决回击。9月6日,会见美联社代表团时他明确否认了这一说法。实际上万斯访华,中美关系不仅没有进展反而倒退了。

第三章 布热津斯基访华

3.1 布热津斯基访华之行的确定

中美关系的停滞状态自万斯访华结束之后起,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的春天。布热津斯基受邀访华成为了中美关系的突破点。布热津斯基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出发,认为中美关系的缓和能够向苏联施加压力,增加美国在美苏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因此,他主张提高中美关系,以此来震慑苏联。为了向中国传递美国的善意,布热津斯基曾通过奥克森伯格,主动推动中国方面邀请自己访华。【4】因此,在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的道别午宴上,中国首次向布热津斯基发出了邀请。布热津斯基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表明自己很高兴能访问中国。

但是,美国政府内部却对布热津斯基访华拥有不同的看法。万斯强烈反对布热津斯基访华。万斯认同增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中美关系的加强,应该是有限度的,不应损害美苏之间的合作。他担心,布热津斯基作为美国政府中的对苏强硬派,可能会在访华期间,推动中美联合对抗苏联,这将不利于美苏之间的缓和,影响到美苏战略武器限制谈判的顺利进行。

美国国内对于到底派谁访华一直争执不下。恰在此时,苏联在非洲之角大肆扩张,而美国对苏联行为的对策失衡使得卡特最终下定了派遣布热津斯基访华的决心。3月16日,卡特总统终于做出批复,决定派遣布热津斯基访华。

3.2 布热津斯基访华及邓小平的回应

1978年5月卡特下定决心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推动和加快这一进程,卡特派遣布热津斯基访华,并授权他告诉中国: “美国决心已下,愿意接受中国提出的三项条件 但希望在实现正常化时,美国单方面发表要求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声明,中国不要发表声明公开批驳 正常化后,美国还要继续向台湾出售用于防御目的的军事装备。”【5】

携带卡特政府的重大使命,5月20日,布热津斯基来到中国。次日,邓小平会见了他。听到美方的态度转变后,邓小平说: “如果卡特总统下了这个决心,事情就好办。”对中方的立场,他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历来阐明的就是三项条件,即断交、撤军、废约,这三项条件都涉及台湾问题。我们不能有别的考虑,因为这涉及到主权问题。”“对两国来说,关系正常化问题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对美方的条件,他回复说:“对这个问题,你们要表示你们的希望,这可以 但我们也要表示我们的立场,即中国人民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放台湾,是中国人自己的事。”【6】

邓小平与布热津斯基的这次讲话,为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定下了基调。谈及成果,美联社评论说:“驻北京的外交官和这里的分析家一致认为,这次访问已为导致正式外交承认的谈判创造了良好气氛。”【7】

第四章 中美建交的最终实现

4.1 分歧与共识的并存

根据与邓小平的会谈方针,伍德科克于12月13日首次拜会邓小平。邓小平基本赞同美国的提议,如“同意美国修订的公报草案,同意将1979年1与1日定为发布公报的日期,接受美国的访问邀请,赞同会谈的私人性质”。【8】但同时,邓小平也向美国提出了几点要求:1.在公报中或者在两国的单方声明中增加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文 2.希望两国向彼此呈现单方面声明 3.针对美台“终止”而非“废除”条约的说明,美国不要在建交公报中提及条约的第10条,即不要提及一年后条约正式终止 美国也要答应在“终止期”以前的一年内不向台湾出售武器。

通过本次会谈,伍德科克认识到中美建交谈判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决定性的”阶段。此时,中美双方似已对所有商谈的问题达成了共识,外交关系的确立只差向外公布消息这一步之遥。但若细致推究,邓小平与伍德科克在“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上的谈判却一直是模糊的,双方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同时又误判了对方的立场。美国答应的是只在1979年内不与台湾进行新的军事交易,从1980年起,美国将恢复对台湾出售武器。而中国以为美国答应的是从1979年以后都不会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礙。

伍德科克认为,可以先建交,因为关系正常化后许多问题也许会变得更好处理。邓小平最后决定,先与美国建交,保留继续讨论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的权利。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

4.2 中美宣布建交

华盛顿时间1978年12月15日晚9点(北京时间12月16日上午10点),美国总统卡特和中国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同时向世界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正式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由此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的不正常状态。除了联合公报之外,中美两国还发布了单方面声明。美国在声明中说道:“1979年1月1日,美国将与台湾结束外交关系,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将按照条约的规定予以终止。”

针对美国方面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中国也发表了自己的声明。在声明中,中国说道:“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从而否定了他国对于台湾问题的干涉。

结论

《中美建交公报》的发布和单方声明的发表意味着两国已向世界阐明了建交立场,标志着两国外交关系会在新的一年正式确立,宣告了两国长期以来非正常关系的终结。对于美国而言,“美国并非出于策略上的权宜之计而承认中国,它承认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中美之间有不同的观点、有分歧,但最后还是达成了建交公报”。所以我们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布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为其后几十年内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原则框架。

【参考文献】:

【1】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 《美中建交前后——卡特、布热津斯基和万斯的回忆》。

【2】 《邓小平年谱( 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 参见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72—2000)》(下)。

【4】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邱应觉等译:《实力与原则:1977-1981年国家安全顾问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5】 转引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72—2000)》(下)。

【6】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

【7】 《美联社记者评布热津斯基访华结果》,《参考消息》1978年5月25日。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王淑妍(1994-),女,汉族,吉林省,研究生,延边大学 ,研究方向:朝鲜半岛问题、东北亚各国政治关系。

猜你喜欢

正常化中美关系
优势视角和增权取向的高校心理辅导实践与反思
用“正常化”战术攻克心灵堡垒
奥巴马任期内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诱因探析
中美关系已不是说翻就翻的“小船”(观察家)
战后改造与国家态度:德国的“正常化”之路
中俄关系中的非“正常化”现象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