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9-09-10刘莎曾令丹尹雪曾婷婷

健康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缺血性溶栓静脉

刘莎 曾令丹 尹雪 曾婷婷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3月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进行護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脑卒中康复知识掌握较好,满意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时实施标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助于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理解,促进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急性缺血性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1],约有50%~70%的患者会留有失语、瘫痪等严重残疾,不仅危害了人类健康,还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作为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并且被循证医学证实唯一可以减少残疾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法而广泛运用临床[3]。通过分组研究常规护理和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的诊断标准 [4]。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72.1±6.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72.9±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即配合医师进行溶栓治疗,完成穿刺、监护等常规护理[5]。

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

(1)首先由科主任牵头,护士长配合,组织科室技术过硬的医生和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FAST团队,制定标准化的静脉溶栓护理流程,为患者开通溶栓通道,缩短各种检查时间,做好护理评估,争取最快时间内溶栓治疗。

(2)溶栓过程中:护士接到溶栓医嘱后,立即遵医嘱配药,两人进行三查八对无误后采取微量注射泵进行泵入,采取单独静脉通道。在药物泵入过程中专人守护,准确记录泵入和泵完时间,确保1 h内药物泵入完毕。为保证用药安全在泵药过程中适当约束输液肢体,防止药物外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①神志、瞳孔、肌力等神经系统体征。②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③出血征象:主要是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痰液、呕吐物、大小便颜色。④用药反应、输注速度、输液部位是否有药物外渗等。做好护理记录,溶栓过程中每15 min记录1次.

(3)溶栓后观察与护理:①溶栓结束后立即送往监护室病房,进行1 h内每15 min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6 h内每30 min观察患者生命体征,24 h内每1 h观察1次。如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做好详细记录。②溶栓后第一日护士与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外出行CT检查,保证检查过程快速平稳。③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安静,按要求落实基础护理,严格卧床休息24 h,做好大小便护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到达病房至使用rt-PA静脉溶栓平均时间比较

观察组到达病房至使用rt-PA静脉溶栓平均时间为132 min,低于对照组的19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参与调查的医护人员为同一批人员,观察组医生及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标准化护理模式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为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并缩短平均住院日,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为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由15.35天下降到9.23天。

3.2 标准化护理模式有利于规范护士行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它可以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使护士按标准、按流程完成每一项操作。标准化的护理流程的实施,使医护人员更加明确患者的溶栓流程,护士能够主动积极为患者服务,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能够认真落实护士职责,有助于规范个人行为,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3.3 标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  FAST团队每月组织召开小组会议,针对溶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特别是医护合作方面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出现。溶栓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实施使得医护人员更加强了医护的团队配合。医生及护士的平均满意度由实施前的56.6%上升至93.3%。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中实行标准化护理模式,不仅能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主动为患者提供报务,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静脉溶栓的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医护间的合作更紧密,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 蓉,冯 灵.神经内科护理手册[M].科学出版社,2015:135.

[2] 沈传业,陶如华,刘玉清.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7,07:781-782

[3] 徐 立,王 群.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2):257-260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5] 蔡 怡.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12-314

猜你喜欢

缺血性溶栓静脉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静脉曲张“喜欢”谁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