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分析及当代启示探讨

2019-09-10石杨柳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延安时期

石杨柳

摘要:延安时期作为我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是党的群众理论成熟、推广应用的关键阶段,为我国革命事业的最终成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我党发展历程来看,延安之所以可以获得特殊的历史地位,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在延安地区的十三年时间,是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但诞生了延安精神,同时也推动了党从局部执政进入到全国执政的最终变化。因此,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党的群众路线创成与发扬,为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同时系统阐述了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当代启示,旨在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關键词:党的群众路线;延安时期;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D252;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8-0053-04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节点,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必须要清醒的意识到,现阶段我国在制度、人口以及资源方面的红利正在不断减弱,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价值、经济实力方面的冲突正在不断加剧,贫富差距增大、贪腐现象等严峻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价值重构、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将党的群众路线渗透到治国理念中,将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党的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时期,延安时期本身的历史地位独特,且具有重大的实验性价值,延安时期我党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不单单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某个方面的有效落实所获得的成就,而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建、经济、政治、战争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全面落实来所获得的成就[1]。所以,深入分析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探讨其在当代的启示,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内容分析

延安阶段的十三年历程,党中央在这段时间内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瓦窑堡会议、盘龙战役、山城堡战役、羊马河战役、延安整风运动以及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等等,上述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延安时期革命工作的开展影响重大,直接决定了后期国内形势的整体发展,为党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从具体情况来看,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治建设

基于革命根据地阶段建设实践方面的经验与理论总结,早在1940年党中央并开始致力于团结各个阶层的力量,致力于拓展抗日力量。毛主席采用“两头小、中间大”的方式巧妙概述了该时期我国社会特征,并提出群众作为数量最大的群体,革命必然离不开群众的认可之、参与、支持。三三制的正式提出,全面解决了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思想,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朝着争取群众支持的方向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开始参与到政治建设,有效区别了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权方式,使得部分保持中立的阶层开始产生抗日志愿,动员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日工作中来。在三三制推动的初期,尽管部分乡绅本身的参与不足,但通过我党各项工作开展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乡绅开始参与进来。基于三三制具体内容来看,其明确提出,在政府、参议会的成员当中,共产党、非共产党左派、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3]。三三制充分表现了我党对发动群众力量的诚意,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所进行了有效实践,将各个阶层的群众均纳入到革命事业中来。

1.2 经济建设

在延安时期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延安地区的物质、经济严重匮乏,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极为艰苦,党中央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之所以存在上述情况,一方面在于日本所采用的殖民政策,导致我国经济水平倒退;另一方面则在于国民政府开始广泛开展反共活动,在各个地区开展经济封锁策略。在严峻的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减租减息的政策,充分考虑地区人民群众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针对人民群众进行了有效的团结[4]。众所周知,农业大国历来是我国的历史标记,农业生产生活是大部分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延安时期抗日的中坚力量。减租减息的政策,有效解除了传统政权存在的剥削、压迫问题,真正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有效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抗战的能动性。

1.3 文化建设

我党在延安时期召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其对党内外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整风运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本质上是针对文化整顿的一种活动,明确了党中央服务大众、服务工农兵的战略方向,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化建设进入到全新的篇章[5]。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无产阶级文化对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意义。正是因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巨大的号召力,国内诸多爱国文艺人士从全国各个地区奔赴延安,综合利用多元化形式的文艺创作,全面表达了其本身对于无产阶级的一种高度赞扬,歌颂了共产党一心为民、推动民族团结的伟大精神,有效号召了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革命事业。这个时期,毛主席亲自与诸多文艺界人士进行了密切的交流沟通,充分表达了党对人民群众意见的尊重,有效吸收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建议,并最终将文化建设纳入到群众路线中来,进一步提升了党在人民群众的认可度。

1.4 党风建设

延安时期,我党召开了历史进程中首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即延安整风。从行为层面来看,延安整风属于我党所进行的自我教育活动,通过活动针对学风、文风以及党风进行全面的整顿。从此次整风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整顿:一方面,针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以及左倾右倾错误思想进行整顿,而上述问题是第一次进行诊断;另一方面,全面整顿党员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延安整风之前,党内存在严重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相关活动的开展本身缺乏科学的指导理论,不仅导致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受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群众路线的开展[6]。通过此次整风运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品质以及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党的用户也更为牢靠。

2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成果探讨

2.1 明确党的群众路线新观点

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当中至关重要的观点,群众观念同时也是广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进程中始终遵循的基础观点。从延安时期的十三年来看,党的群众路线内容阐述历经了从表面到实质、从浅入深的摸索进程。根据地建设的持续推进,革命事业在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坚持下获得了成果,保障抗日战争朝着胜利的方向持续推进,并且在这个进程中,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为保障这种关系、感情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推动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刘少奇全面集合整个党组织的智慧,首次针对党的群众观点实施了明确的阐述,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上述观点即党的群众观点。在接下来的《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刘少奇进一步肯定了党的群众观点,他提出群众观点是一种革命精神,也是一种革命观点,倘若缺乏群众观点,自然也就没有群众路线。

2.2 建立党群关系全新认知

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并非领导、被领导,也并非其他政党所采用的武力、统治方案,而是需要基于身后的感情、热爱作为基础。延安时期之所以能够建立党群关系全新认知,根本在于我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其是我党针对群众路线理论进行不断总结、实践所获得的重大成就。实质上,我党早在延安时期各项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党群关系本身的重要作用,基于延安时期制定的各项政策、战略能够反映出,党对群众路线思想极端重要的高度认可,即只有保持这种高度认可,才可以保障党在各项事业开展的进程中,始终根据革命事业现实情况,针对群众观点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7]。也正是因为群众观点的持续优化,党的群众路线内涵、外延才能够进行有效拓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在上述原则、方法的引领下,党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生活、共同战斗,以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可、拥护的政党。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的进程中,党群关系对应的实践内容得以持续丰富,最终得出引领群众斗争,但并不是强迫群众片面的服从,而是需要与群众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彰显人民群众的意志。所有的工作正是基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着手,真正围绕群众推动革命工作的开展,集中精力提升生产力,敢于与各种破坏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度进行斗争。

2.3 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根本方法

调查研究是保证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基础所在,无论任何优秀的理论成果,其本身都是传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基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入整合,实现不断的完善、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正是严格按照上述流程所开展的工作,群众路线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高度重视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其不仅是我党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涉及我党执政的关键内容[8]。最终实践充分证明,充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密切,党的各项工作开展自然能够更为顺畅,最终的成绩更为理想。由此可知,调查研究同时也是联系党与人民群众的关键途径,由于各类问题的解决均需要党的决策作为引导,而决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必然需要客观实际作为参考,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所进行评价。必须要始终坚持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党的政策才会根据正确的轨迹运行,最终保障各项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直以来,针对人民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就是我国党高度重视的内容,其将人民群众放在核心位置,把人民群众视作实践的感受者、参与者,群众的意见、感知才是调查研究的真实内容。在获得调查研究结果之后,在针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转化,将其转变为各项政治经济的决策依据,最终基于人民群众实践来针对政策进行检验,从而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均不会脱离群众。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党的路线思想体现实质上为群众路线观点,思想路线检验标准则属于群众检验的重要准则。

3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现代启示

3.1 将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作为服务宗旨

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各项工作开展的宗旨,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则是党纲实现的基础所在。毛主席提出,作为共产党人,需要密切关注广大人民群众所承受的疾苦,真正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面临的问题,给他们创造看得到的物质福利。邓小平也反复强调,共产党人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几件让他们高兴、满意的事情,而并非站在人民群众之上进行领导。作为共产党各项工作开展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提出群众并不需要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政党,同时也不需要不关心群众疾苦、推诿事情的政党,而是需要一个真正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政党[9]。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重要宗旨,必然需要将为民谋利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来,真正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来开展工作,在带领群众全面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群众的疾苦,用心倾听广大群众的真实呼声,全面解决人民群众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只有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的权利,才能够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成果,使得我党各项事业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3.2 始终坚持发挥人民监督主体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共产事业发展的基本路线,要求始终坚持发挥人民监督主体作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即只有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保障群众监督主体作用,才能够有效推动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组织与党的工作进行全社会的有效覆盖,始终坚持有群众的地方就存在党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坚持有党的工作,就存在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实现有党组织的地方,就存在完善的组织生活,从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范畴,使得人民群众真正參与到考察谈话、民主推荐以及民主评测等诸多环节中来,全面提升舆论监督的功能,保障党的工作在阳光下开展[10]。

3.3 依靠群众力量完善各种群众工作

从历史进程中我党取得群众工作的成就来看,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以及组织群众是保障我党革命成功的坚实基础。人民群众的力量本身是无限的,真正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使得群众参与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才可以保障革命、改革、发展的持续胜利。比如,带领妇女解放、团结地层群众、引导流动人群,其是我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获取胜利的关键所在[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农民、工人作为我党的阶级基础,其是我党依靠的重要对象。而现阶段,引导律师介入到各类拆迁案件,实质上也是一种让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解决纠纷的重要尝试。未来,我党必然会进一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通过群众力量去完善各种群众工作,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力量。

3.4 遵循调查研究的工作理念

有效畅通党群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是纠正党风、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毛主席提出,放下臭架子,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只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无论大事、小事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2]。新形势下,党的各项工作需要严格遵循调查研究的工作理念,耐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同时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反映的事情,真心诚意地肯定人民群众提出意见,尤其是对于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将调查研究结果反映到各项政策、制度中来,以此来拉近干群关系,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

3.5 领导与群众之间的高度契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有效推动领导与群众之间高度契合的重要进程,必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全面发挥领导骨干与群众的能动性: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主动团结积极分子,以此来建立领导骨干,应当在日常的工作进程中培养一批能力出众的骨干队伍,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通过领导骨干去團结广大人民群众,领导与群众之间的高度契合,不仅需要将人民群众当中不够完善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其转化为党的政策、路线以及方针,同时又需要将这些党的政策、路线以及方针转化为实践活动,使得两者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6 群众路线要通过实践活动持续创新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领导方法上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我们的干部要追求上进,我们党的作风要转变,我们的国家也要稳定发展,我们的民族更要繁荣。我们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群众路线要通过实践活动持续创新,通过全面推动工作理念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工作载体的创新,实现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源源不断的创新。

4 结语

综上所述,延安时期作为我党在陕北工作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是我党各项方针政策日益成熟、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在恶劣的环境、兼顾的条件下,我党通过群众路线的完善,真正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支持,其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肯定。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如今各项工作而言,其仍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参考意义,面对新的社会格局、新的国内形势,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使得党与人民群众时刻保持密切联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两个百年“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郑玉豪.略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观——兼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创新研究》 [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01):5-10.

[2]刘翠萍.延安精神的内涵、特点与实践成效述论[J].榆林学院学报,2018,28(05):100-103+118.

[3]朱清河,汪罗.延安时期中共媒体“群众路线”实践面向与价值诉求——以《解放日报》为例[J].新闻大学,2018(04):31-39+150-151.

[4]刘国习.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的主客观条件论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23-29.

[5]柴奕.延安时期陈云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党内政治生活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11(06):130-136.

[6]焦振南.延安整风对当前党的建设的几点启示[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7(05):51-55.

[7]朱文浩.延安整风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比较与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7(11):102-104.

[8]武星.治党视角下延安整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比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2):36-40.

[9]赵浩政,刘常春.“延安整风”的经验对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启示[J].黑河学刊,2016(06):111-113.

[10]赵耀宏.延安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9(03):112-116+129.

[11]王玉萍,宋炜.延安时期群众路线在社会教育中的创造性运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2):91-95.

[12]朱小玲,胡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20-27.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延安时期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