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识木兰,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

2019-09-10梅芳

学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从军木兰英雄

梅芳

【设计突破】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也是我国脍炙人口的一首叙事诗。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其主题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开掘。

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三读文,三识人”:1.初读体会民歌魅力;2.品读文本,三识木兰。深入文本,咬文嚼字,品读木兰形象:人们第一印象是英雄,但远离战争时,她并不是一个豪迈彪悍的女汉子,反而是细腻柔美的平凡女子。再深入木兰内心,这样的一个女子如何走上英雄道路的?由此来感知木兰那颗女儿心。3.师生共读,深化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对比了解这首诗的民歌特色;2. 品读文本,多角度了解木兰形象;3. 体会木兰的优秀品质及其对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文字,理解木兰形象,剖析木兰内心情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理了课文,简单了解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木兰诗》。

二、初读诗文,体会民歌魅力

其实,关于这段传奇,除了《木兰诗》,史书碑文上也有记载,比如侯有造《孝烈將军祠像辨正记》《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你觉得哪种形式更容易广泛传播木兰从军这件奇事?请说说理由。

【环节解说】这是铺垫性环节,也是整体感知的环节,让学生熟悉内容、熟悉民歌的特点,为后面的展开张本。

三、品读文本,三识木兰

(一)初相遇——是英雄

这节课我们重点说说木兰。提起她,人们一般会用哪个词来概括她的形象?她的这一形象在诗中有没有体现?

预设: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坚定、果敢、义无反顾。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寒光”言战地之苦寒。4.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战死”惨烈,“十年归”写征战之持久。

【环节解说】同学们最先了解到的就是那个替父从军的英雄木兰,这个环节在孩子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着眼于文本,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切实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再相识——是女郎

1.那么,远离了战争,木兰还仅仅只是英雄形象吗?请从文中找答案。

预设:(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诗歌开篇,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位对着织布机叹息的女子。这是传统耕织的女子形象。在此,我们不妨把木兰与另一位北朝乐府诗的女主角作比较。(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前两句以互文手法写出了木兰对家中之物的亲切感,情感细腻。

“脱”“著”“理”“帖”活描出了木兰对女性服饰的钟情依恋,她对女性美的追求一点也不因驰骋疆场多年而减弱。

2.学到这,木兰在你心中又是什么形象?

娇美、细腻,爱打扮的平常女子,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女郎”(指年轻女子)。

她不是性格单一,没有七情六欲的铁血女将军,在她身上,虽不乏男人的果毅与勇敢,但更有着平凡女子细腻、柔美与俏皮,这些塑造出了一个多面立体,鲜活真实的木兰形象。

【环节解说】教材注释说木兰是一个“女英雄”的形象,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对比,想象还原情景的方法让学生打破教材的局限,多角度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使这一人物回归本色生活,是这个环节的重点。

(三)深相知——是女儿

远离战争,木兰并不是一个豪迈彪悍的女汉子,反而是细腻柔美的平凡女子。那么,这样的女子本身渴望成为英雄吗?请结合诗句进行小组讨论。

预设:1.参战。一方面是“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一方面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昨夜”军情紧急,“大”极言需补充兵员之多,给人听觉上战鼓频催之感。“十二卷”“卷卷”,更以夸张的笔法显示了征兵文告之多,君命难违,父从军别无选择。两个“无”字反复出现,潜台词:如果父有儿、木兰有长兄,绝不用木兰替父从军。

从点兵之“大”到军书之“密”再到儿兄之“无”,一点一点地写出了木兰一步一步无奈地被逼上替父从军的漫漫征程。

2.思家。“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细究这段文字,我们会发现:文章在此处第一次打破了五言的形式,在字数上从五言增加到七言,再增加到九言。

五言“旦辞暮宿"和“旦辞暮至”极言行军之急。七言、九言写尽了身为少女混身行伍的花木兰,与家人、亲人渐行渐远,离种种已知未知的艰苦凶险越来越近时对亲人的绵绵情思。

为了烘托这一份思念之情,诗作者还采用“不闻……但闻……”的对比形式,以“鸣溅溅”“鸣啾啾”等外在凄凉之声来烘托木兰内在思亲的怅惘之情。

3.辞官。金戈铁马,十年征战,战争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平。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凯旋回朝。面对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她又一次做出了选择,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只“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与家人团圆的幸福胜过一切!

4.团聚。(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诗作者采用铺排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家人迎接木兰归来匆忙而热闹的场景:爷娘不顾年迈,摇摇晃晃地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女儿。父亲还健在,她代父从军的目的已达到。(2)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姐姐闻说妹妹归来,盛装打扮迎妹归,匆忙之中顾不得女儿之礼,当门梳理红妆,那种一边梳理一边举目张望的画面如在眼前,急切之心呼之欲出。

小结:家庭成员相亲相爱,木兰怎舍得离开这样的家?在为情倾尽天下而不顾一切中,是她作为女儿的天性,作为女儿的勇敢,作为女儿的对家的那份深深的热爱与依恋。

【环节解说】这个环节中将木兰置身于“她渴望成为英雄吗”这一矛盾的话题之中,让学生由上两个环节的外在的形象分析深入人物内心,还原其作为平民女儿的无奈与对家的责任、热爱。

四、小结内容,师生读文

当然,不是每个女儿都能做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所以木兰注定不凡,称得上英雄。但作者却不是以英雄人物的形象来塑造她、描写她的。这使我我想起张爱玲那句话: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木兰是英勇善战的英雄,也是对镜贴花黄的女郎,更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儿!她在任何一种角色里,都活得很投人很欢畅,然而她又不被任何一种角色捆缚,角色的转换,都源于那颗跳动的女儿心,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请带着你们所有的理解与感悟,静下心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木兰诗》,读一读木兰心。

【环节解说】倘若不经过读的形式,恐怕难以深入作品的内核。这个环节在教师小结后进行范读,引导学生对整体内容的再感受。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则是必不可少的内化过程。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周末观看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试比较中西方眼中木兰形象,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500字左右)

猜你喜欢

从军木兰英雄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英雄
送友人从军戏作
元好问的军旅生活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从军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木兰诗》考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