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舞蹈打动幼儿,让幼儿生动地舞蹈

2019-09-10李莎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棒棒糖舞蹈动作

李莎

近些年的幼儿园舞蹈创编实践告诉我: 舞蹈创编必须从幼儿出发,并以幼儿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练生活,创编出符合幼儿特点、受幼儿欢迎的舞蹈作品,从而达到教育幼儿,并陶冶幼儿情操的目的,真正让舞蹈打动幼儿,让幼儿生动地舞蹈。

一、海阔天空,舞蹈思维——童真童幻

孩子们的思维海阔天空,他们的童心跳跃而又富有生机,天真而又富于幻想。唐代诗人刘长卿有诗句云 :“心镜万象生。”说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舞蹈对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而言,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天真烂漫,生动活泼,对世界充满纯真甜柔的爱。他们爱天空中飞翔的鸟儿、爱草地上盛开的花儿、爱蹦跳的小动物、爱门前悄然陪伴自己的大树……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

教师舞蹈创编一定要以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努力把握幼儿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悉幼儿微妙的心灵。唯有如此,教师才会从在成人看来不足为奇的事物中,生发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幼儿情趣的舞蹈形象来。

在欣赏舞蹈乐曲《蝶儿纷飞》时,孩子们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在熟悉舞蹈乐曲时,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孩子们脸上的表情时而喜悦、时而忧伤、时而严肃……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思考,并说出不同的感受,主动用动作表示。有的幼儿说:“下大雨了,美丽的花蝴蝶特别着急,它的衣裳被淋湿了,可以这样做。”有的幼儿说:“蝶儿碰到问题了,我们去帮助它吧。”有的幼儿说:“我们给蝴蝶建一个家吧。”教师用心启迪幼儿,为幼儿进一步尝试分析作品奠定了基础。教师让幼儿分别扮演蝶儿和花朵,在乐曲起伏的意境里有感情地跳舞。在整个舞蹈中,教师没有传授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借助音乐使幼儿身临其境、主动联想,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进而生动地舞蹈。

二、自然天成,舞蹈语汇——幽默、夸张

高尔基说:“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美学家朱彤也說:“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现实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幼儿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幼儿舞蹈的创作应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凝练出属于童心的舞蹈语汇。幼儿的世界充满欢声笑语,幼儿的舞蹈同样也可以有适于他们理解的幽默。运用幽默与夸张不代表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而是在于更好地表现出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

夸张是幼儿语言的特征,也是幼儿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有时候,幽默可以和夸张融合天成。比如在舞蹈《大西瓜》中,舞蹈者吞下西瓜子后翻白眼的表情,和担心头顶会长出大西瓜的动作都是极为夸张的。在练习这个舞蹈时,孩子们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在演出过程中,台上孩子们极其投入与兴奋的表现,逗得台下观众边笑边鼓掌,对孩子们幽默与夸张的表演赞不绝口。

教师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幽默与夸张处理,使幼儿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幽默与夸张,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孩子们乐于接受,所以收效显著。

又如在舞蹈《黑猫警长》中,教师模仿黑猫警长骑着摩托车去抓老鼠的夸张动作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理解了“身体90度前弓”“直腿”“碎步小跑”是警长追击动作夸张了的舞蹈语言。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也乐于表现。教师正是运用了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使得孩子们在快乐中学舞蹈、跳舞蹈、表现舞蹈。

三、 激情灵动,舞蹈手法——拟人化

拟人化的手法,非常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生命,会哭、会闹、会说话。教师可将幼儿的各种个性特征和情绪体验注入动、植物之中,整合成一个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孔雀、小黑兔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爱护幼小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

幼儿舞蹈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夸张,更不是只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新。幼儿的舞蹈语言应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幼儿的神与形、情与趣。

比如在舞蹈《老虎抬轿》中,扮演四只老虎的幼儿有滑稽、可爱的动作,在抓小花狗时又表现出老虎贪婪、凶狠的形象。又如在舞蹈《莲花娃娃》中,幼儿扮演美丽的莲花娃娃与老师扮演的采莲人说话、捉迷藏……无论是扮演老虎还是莲花娃娃,都是拟人化的舞蹈创编手法,能让幼儿快乐地舞蹈。

四、清新朴实,舞蹈意境——自然、生活化

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来自精心的选材。如《大树下的游戏》《海边拾贝》《旅行团游记》等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包含了自然的品性。当然,并不是说只要以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为艺术对象就能有艺术的自然风貌。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丰富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并用生动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为幼儿所乐于接受。

比如在舞蹈《棒棒糖》中,我这样设计:开始环节交代时间、地点及做些什么,中间环节是两群孩子高举棒棒糖向对方炫耀、比试,突然出现一男孩手拿特大棒棒糖,众人羡慕不已。男孩炫耀之后并没有独自吃,而是让每人都品尝一口,将情节推向高潮。孩子们你一口,我一口,一起高高兴兴地品尝棒棒糖,这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孩子们通过舞蹈动作自然地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出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主题。

舞蹈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动作的优美运动。舞蹈教育着眼于幼儿在舞蹈中得到快乐,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寓教育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纯朴之中。教师应不断努力地去了解、激发、巩固幼儿处于萌芽阶段的舞蹈兴趣,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幼儿舞蹈这片沃土上,教师只要有“几度春秋勤耕耘”的努力,就会有“月月岁岁绽新花”的收获和喜悦。

猜你喜欢

棒棒糖舞蹈动作
下一个动作
舞蹈课
棒棒糖
神奇的棒棒糖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