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自主游戏促进教师与儿童共同学习

2019-09-10居君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材料儿童游戏

居君

一、问题提出

什么是自主性?什么是户外自主游戏?我们如何激发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自主性?这一系列问题的抛出,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学习与成长。心理学和教育理论认为,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离不开游戏活动,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之一。而幼儿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发展的过程,正是教师在观察、指导中反思改进的过程。如何将这样的关系充分地挖掘和提炼,让两种力量在互生互长中形成合力,同时获得成长,正是我们在研究中思考和实践的内容。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教师如何与儿童一起学习,成为反思型教育者,同时在共同学习中,促进儿童自主游戏能力的提高?美国学者德布·柯蒂斯、玛吉·卡特在《和儿童一起学习》一书中,陈述了几个关键性原则:教师行使自己的权利,对自己的行动做到反思(包括明晰自己的行动计划、专业教材和专业理论对自己的影响等),关注儿童的观点,养成接纳的心态,跟随儿童的兴趣并与之对话,根据儿童的特长采取相应行动。

另外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孩子们做了哪些特别的事,说了哪些特别的话,可以表明他们与他人建立的联系和友谊。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游戏中,儿童如何使用物体和材料?出现了哪些挑战或者矛盾?为排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儿童做了什么?又说了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与儿童共同活动时,教师通过有效的观察获得的经验与反思。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园大班四个班中部分幼儿和教师5名(不含班级辅助的配班老师)作为研究调查对象。

(三)研究工具

教师通过和儿童一起进行游戏前计划讨论,游戏中的指导,游戏结束的组织交流等环节的预设和现场反思,共同制定“户外自主游戏计划与反思”表格。

(四)研究程序

1.讨论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场地、内容、形式和方法。

·教师困惑列举:游戏时长?场地的选择和分配?游戏内容包括哪些方面?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进行户外自主游戏?

·讨论交流情况说明: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总人数和班级教师的配备情况,以及幼儿园现有的外部环境创设,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最终确定了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方法。

时间的安排。研究初期,计划每周一次上午时段开展游戲。

幼儿的安排。我们将幼儿总人数100人分为四组,用混班的形式分组,每组幼儿来自不同的班级,设计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手环,每组一种颜色。四组幼儿在四个场地分别进行自主游戏。

老师的安排。大班四个班级,每个班级含保育教师共3位,四个班级12位教师,分别担任四个幼儿小组的指导教师。为了便于指导教师持续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情况,老师负责的游戏区域四周为一个周期,幼儿四周轮换一种游戏内容。

场地的安排。我们将连成一片的操场划分为大型建构区、自主游戏区两块场地。花园为一处自主游戏场地,沙池为独立的游戏场地。

游戏材料的收集、提供与收纳。幼儿园设计了迷彩罩布的户外双层收纳架共10个,用来存放由透明收纳箱分类摆放的自主游戏材料,包括布类、纸盒类、铁罐类、塑料类、纸类等丰富的材料。所有材料都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收集材料总动员”活动中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清洁、收集的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游戏内容的安排。通过自主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游戏探索,运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游戏的主题根据幼儿提前一天的讨论和交流制定,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游戏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安排幼儿进行小组或集体讨论交流,把快乐的事或者遇到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享解决,并画在日记本上。

2.户外自主游戏的实施与日常反思情况。

每周进行一次上午时段的户外自主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成长。以下选取两位教师的观察与反思,从中发现儿童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轨迹,同时分析探究自主游戏过程中的教育价值(见表1)。

游戏开展背景:

大班幼儿已经拓展为实物材料跟沙池结合的自主游戏探索,他们借用沙池换了一个地方进行娃娃家游戏。

教师的观察与反思:

教师的观察仍以客观记录为主。教师的分析,可以看出依然关注材料的配备,认为丰富的材料促进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和交往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发现幼儿用了1小时再进行已有经验的重复,游戏水平并没有提高,这时老师是否需要介入进行有效的引导,在观察与指导中产生了矛盾心理。

共同学习的轨迹:

因为有了高结构的玩具作为辅材,幼儿相当于换了一个地方进行角色扮演,这相对于前一次游戏的室内空间而言,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高结构的材料限制了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和延伸,以及想象和创造。

教师发现材料的丰富性、环境的改变,增加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关注因为喜好相同而结伴进行游戏的场面。在反思中发现游戏内容只是换了一个场景而已,游戏能力的提升并不显著,对什么时候介入指导产生了疑问(见表2)。

游戏开展背景:

最近提供了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开放型材料,幼儿已经开始尝试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自由、自主、创造性的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发现了许多一物多玩、替代玩法等多种形式的游戏内容和主题。

教师的观察与反思:

教师的观察以排比句式呈现,描述幼儿材料运用的丰富性,说明教师以点式观察法在关注每个幼儿对材料的运用。分析中开始有重点地对材料的讨论和实践进行了描述,关注长纸卷这一新材料的多种用法,从中看到了幼儿探索材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共同学习的轨迹:

开放型的低结构材料给了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的潜能得以发展和发挥,他们运用纸盒和金属罐搭建“迪拜塔”,正是已有经验和材料的碰撞,在探索中不断提升建构技能。

教师开始关注材料的变化带给幼儿的体验,并且开始介入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讨论材料的使用。这样的引导,丰富了幼儿对材料的想象运用,同时给幼儿提供了材料多样玩法的线索,促进了幼儿对材料的探索和使用。由此,幼儿的游戏经验在不断丰富,游戏水平也逐渐提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游戏能力与水平的发展

户外自主游戏的价值是什么?孩子们告诉我们,可以奔跑、撒欢、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只要进行了户外自主游戏,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的表现太令人惊喜了。游戏之于幼儿就像水之于小鱼,幼儿自由自在,在游戏中发展各种能力。

1.环境的丰富拓展思维的广度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各种环境资源成就了儿童活动游戏的天地。幼儿园所有户外空出的地方都被充分利用,例如小菜园除了种植,一旁的小路正是儿童探秘轨道的路径;小花园的山坡、洞穴、迷宫成了天然的生活地域,孩子们在迷宫里捉迷藏,在洞穴里装上窗帘成为私密空间,在山坡上奔跑、露营;沙池里各种探索,如挖洞寻蚁;大型滑滑梯下娃娃家、小阁楼、快递公司。只要有地方,不论哪里,幼儿都能因地制宜创造出不同种类的建筑,来完成他们意识里的各种角色扮演活动,并乐在其中。

2.材料的低结构、开放型促进自由自主的创造

从高结构玩具到开放型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儿童的创造力被无限放大。你看,大大小小的纸盒变成了迪拜塔、紫峰大厦、娃娃家的柜子衣橱;轮胎變成了冰箱、座椅、家具;长长的床单变成了娃娃家的窗帘;白色帷幔变成了女孩子的婚纱;树上散落的野果子变成了娃娃的红豆粥,就连落叶也成了中药;等等。还有什么不能想,不能去实现的呢?

3.游戏成员的交叉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大班幼儿混合编组,改变传统的只跟自己班同伴在一起的局面,从陌生的朋友到进了幼儿园都是朋友,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畴,让交往变得如此简单方便。在游戏开始前,每个班的孩子们自由讨论,想到哪个户外区域游戏就佩戴上该区域的颜色手环,佩戴手环一样的就在同一个区域游戏。孩子们喜欢这种自选自行搭配,因为同一个爱好走到一起的游戏交往,提高了交往的频率,促进了交往能力的提升。

4.教师的适时介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的深度学习才能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我们的教师从一开始的仅仅观察,到幼儿有需要时提供建议,再到幼儿经过思考重新实践,一直默默支持、适当介入,让幼儿由兴趣开始的探究转化为经过思考调整的游戏,能力不断发展,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二)教师观察、指导、反思能力的发展

1.运用拍视频、照片等手段促进观察的全面性、细致性

教师的观察手段多样化,让观察行为更加行之有效,运用拍摄幼儿游戏活动视频片段的方式,在事后进行视频的观看和信息的捕捉就更加便利了。幼儿的很多精彩瞬间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也方便老师们对之前的观察进行回顾,可以说现代化的手段不断促成教师对幼儿的细致观察,让观察过程有理有据。

2.白描式的观察记录加强了对幼儿的了解

借助于视频、图片、文字等记录手段对资料进行白描式的记录,就像是在画一幅素描作品,把幼儿的特征通过客观的文字表述出来。越是细致的白描记录,越能发现幼儿的行为特征,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到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多种原因,更具现实意义。

3.在相信和追随幼儿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

相信幼儿,教师们一路观察,从一开始给予有质量的引导,进而发展到与幼儿共同进步与成长。追随幼儿,时刻关注其发展动向、行为变化,在适当的时机指导他们,这是在追随儿童中必须明确的要领。

猜你喜欢

材料儿童游戏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材料
六一儿童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