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区域故事,做好教师反思

2019-09-10曹红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扑克牌纸杯磁铁

曹红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以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区域活动能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幼儿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观察、了解和评价幼儿的学习状况,并据此做出针对性的回应,是重点也是难点。现结合以下四则区域活动故事,来谈一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磁铁的故事

在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后,孩子们对磁铁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设置了“有趣的磁铁”科学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对磁铁的两极以及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磁现象有了更具体直观的认知和感受。我还和孩子们一起选取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回形针、玻璃球、小布片、螺丝钉等,设计了一张“磁铁能吸什么”的调查表,让孩子想一想、试一试、记一记。

玩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对磁铁没了兴趣。怎么办?是把磁铁撤出区域,还是做出改变,让磁铁继续发挥作用?在和孩子们讨论后,我决定留下磁铁,创新磁铁的玩法。

玩法一:“小动物走迷宫”。我和孩子们把可以被磁铁吸住的回形针别在小动物图片上,这样小动物就能在迷宫图上站起来移动了。这个小小的改变,让孩子们对走迷宫的游戏有了兴趣。他们还自发地运用小动物图片,玩起了角色扮演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一张A4纸大小的迷宫图拿在手上有点软,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一不小心,小动物们就从迷宫图上摔下去。我悄悄地在旁边摆放了几个积木。有孩子很快发现了,把迷宫图架在积木上面,开始有点不稳,用手压一压,问题就解决了。有时,教师的支持不一定体现在语言指导上,增加、调整材料就足够了。

玩法二:“小动物大营救”。小动物不小心掉进了深深的瓶子里,需要用磁铁把小动物救出来。有的瓶壁是光滑的,营救小动物的时候稍微简单点;有的瓶壁凹凸不平,营救工作就没那么简单了。快要被救起来的小动物一次次地掉下去,再一次次地重新开始,锻炼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手部动作,还有他们的意志力和韧性。通过观察他们的活动,我发现不平的瓶子反而更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的操作也更为专注认真。

教师反思:在区域活动中,材料应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就能获得有益经验,达成教育目标。在材料投放上,我遵循着多样化和开放性的原则。多样化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材料是指向经验的,不同材料隐含不同的關键经验或者教育价值。材料的开放性则意味着同一材料可以进行改变、组合和创造,也就是说用同一材料实现多层目标。我鼓励幼儿挑战新玩法,由被动选择转变为自主选择,挑战难度高的玩法,由单一技能转变为综合技能。

二、扑克牌的故事

实习老师在一次活动中使用了扑克牌作为教具,把它留在了班级里,于是孩子们就自发地玩起来了。起初,我跟孩子们一起玩扑克牌,比大小、排序、分类等。后来,我觉得扑克牌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幼儿数学能力的教具,就以此为模板,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游戏牌,既可以放在桌面玩,也可以挂在墙上操作,起到巩固数学知识的效果。

我将制作的游戏牌投入数学区中,本以为孩子们会非常高兴地去玩它,但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没玩几分钟,就扔下它,继续去玩扑克牌了。为什么差不多的纸牌,孩子们更喜欢扑克牌,而不喜欢我制作的游戏牌呢?也许这就是孩子游戏的天性,扑克牌的游戏他们做主,玩法由他们设计和规定,更像个游戏;而我制作的游戏牌在孩子们眼里,则更像个任务、作业。显而易见,有时成人思维模式作用下产生的游戏,不一定是孩子们想要的。

教师反思:幼儿的活动不是为了机械地完成教育目标,而是在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是由兴趣和发展需要维持的,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当前倡导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深度学习,本质上都是让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强调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成长。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能硬性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让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完全失去了自我。教师应充分尊重、信任幼儿,把幼儿当作独立、有能力的个体,以此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寻找乐趣,获得发展。

三、纸杯的故事

在建构区里,我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杯。在堆叠、垒高的过程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着轻薄的纸杯,慢慢地掌握搭建的平衡,努力垒得更高。但是,随着与纸杯有关的活动的开展,纸杯的损耗在所难免:破了、裂了、变形了……

这样的纸杯还能用吗?在我的建议下,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查资料、动脑筋,探讨废旧纸杯还可以怎么玩。他们找到了很多的好办法,如裂开的纸杯做扇形的底板,把纸杯做成小小的台灯,装饰了花纹的纸杯串起来做吊饰……还可以做纸杯花,剪一剪、画一画、卷一卷,几个步骤,一朵漂亮的纸杯花就完成了。大大小小的纸杯花叠加在一起,花朵的效果就更加突出了。

偶然一次,有个孩子把自己做的纸杯花扣在了头上,对面的孩子看到了,笑笑也学着做了,于是纸杯花帽子出现了。活动讲评时,大家讨论说可以投放在美发屋,给小舞台的演员做装饰。

教师反思: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是在活动进行中体现出来的。幼儿的探索有时刚刚开始就夭折了,有时进行到一半会因受挫而放弃,还有时只差一步就会成功。这都需要教师细致观察、积极引导,来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活动。教师要学会倾听,全面了解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遇到的困难,让自己的回应做到有的放矢。

四、植物角的故事

结合主题活动,我让幼儿在种植区给妈妈种一棵爱心小植物。孩子们需要自己动手,从挖土到种下种子,从浇水到插上属于自己的牌子。在家长群里跟家长交流过后,我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孩子们非常高兴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有的家长还用饮料瓶、鸡蛋壳、小皮鞋等为孩子制作了种植的容器。

孩子们的兴致都这么高,接下来我该如何支持他们的观察和记录呢?我陆续地把他们种植的植物,用悬挂的方式布置在有阳光的走道窗户栏杆上。一开始,植物没有叶子,看上去光秃秃的,为了增加美观的效果,我给窗户栏杆围上了几条装饰藤蔓。孩子们看过后都赞叹不已:“哇!太漂亮了!老师你真棒!”我给这片墙起了名字——“亲亲大自然”。后来当一个孩子给别班老师介绍时说:“老师,你快来看看我们的秘密花园。”瞬间,孩子的话让我觉得自己起的名字不够生动。“秘密花园”,多好的名字啊,赶紧换了吧!

每天点心之后都有一小段时间,我让孩子们去他们的“秘密花园”看一看,营养土都是一样的,位置也差不多,怎么我的没有长出来,他的就长这么长的藤呢?还有的长出了两片小嫩芽。孩子的问题一个个都抛出来了。通过引导、观察,孩子们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我和孩子共同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以便他们用简单的图画为自己的植物做记录。

教师反思:以前的自然角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主创,幼儿大多都是被动接受。通过理论学习,我认识到环境是第三位教师,幼儿才是环境的主人。因此,在自然角创设中,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从幼儿的意愿出发,将幼儿和家长都纳入到主人的队列,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猜你喜欢

扑克牌纸杯磁铁
混乱的扑克牌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纸杯提气球
纸杯的艺术
扑克牌中的数学
玩磁铁
巧摆扑克等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