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绘本教学,支持幼儿身心发展

2019-09-10贾红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图画绘本内容

贾红

图画书英文为Picture books,在日本叫作“绘本”。绘本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讲的“小人书”、卡通图书或其他有图有字的低幼读物,它对语言、图画及其两者的构成形式有着特定的规范和要求,日本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做了非常形象的注解: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图画=图画书。顾名思义,绘本就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的书籍。也就是说,一本绘本就是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也就意味着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在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绘本里,以国外的经典绘本为主,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些绘本题材相当丰富,有关于友情的、亲情的,也有关于勇敢精神的、生命尊严的、自然和环境的,等等,几乎涵盖了幼儿生活、成长的各个方面。优秀的绘本不仅仅是文学或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具有珍藏价值的艺术品,即使是成人阅读,也能从中获益颇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进行科学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即使幼儿一个字也不认识,也能通过画面的连续观看,知道绘本的大致意思。自绘本被引进幼儿园教育以来,深受教师与幼儿的喜爱,随着绘本于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普及,如今的绘本俨然已成为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基于绘本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及灵动的意境,更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想象空间,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更能切实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纲要》提出,幼儿园在开展绘本教育时,务必向幼儿提供适合其阅读的绘本资源,帮助幼儿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让幼儿才能充分地展示。其次要始终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同幼儿,因其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在认知水平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故针对不同水平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既是教育开放性与多元性的具体体现,又能让幼儿更加充分地获取精神营养,从而在丰富幼儿情感的同时维护幼儿成长的健康与和谐。对此,本文将基于对绘本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望能对幼儿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挖掘绘本亮点,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方能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并最终确保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达成。经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有趣的绘本内容,则越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尽量选取具有一定趣味性,又不乏教育意义的绘本,以此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绘本的阅读涉及幼儿的知识、经验、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绘本中的图画配上自己的经验、情感等因素进行想象的。

如今市面上有着各式各样的绘本,自然有适合幼儿阅读的,也有不适合的。如果绘本的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那幼儿就能主动观察,在心中展现出丰富饱满的形象。否则,幼儿如何能吸取到丰富的文学营养呢?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它是一本外译本,译者在翻译时保持了绘本原有的风格,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些拗口,缺少连贯的组织,这些特点和孩子的欣赏习惯、语言发展特点不太一致。在仔细地分析绘本之后,将对话进行细微处理,采用了句式 “……有多……我就有多爱你”,使语言显得更加精练、口语化,幼儿在讲述时非常主动。帮助幼儿既理解了作品的主题,完成了语言的目标,又升华了情感。在重点阅读的时候,对情节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处理,留下经典与有丰富想象空间的情节。

杜威曾说过:“教育必须建立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之上,经验是个体的现实生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实际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绘本,比如我们选用的绘本有:《逃家小兔》《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棕熊的神奇事》《火焰》《老鼠牙医一地嗖头》等。这些故事有描写亲情的,有讲述人与人相处的,故事的角色及其特征都是幼儿所熟悉的,所以幼儿阅读兴趣相当高,他们总会目不转睛地看,全神贯注地听,设身处地地想,身临其境地感动。

例如,当进行《好饿的小蛇》绘本教学时,由于该绘本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形象,且绘本中的文字大多以“啊呜”“咕嘟”一类的拟声词为主,对此,教师便可采取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一来可帮助幼儿理解小蛇的滑稽形象,二来可组织幼儿模仿小蛇稚嫩举动,以切实深化幼儿对蛇的认知。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亦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要求幼儿在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后,结合故事情节进行相应的模仿,以发展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随后,当幼儿阅读到小蛇将苹果吞下肚子,而身体被撑成圆球形状时,幼儿亲切地将之称呼为“苹果蛇”,由此既能让幼儿感受到“苹果蛇”的幽默与滑稽,又能切实增强绘本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幼儿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二、调整教学方法,注重绘本细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显然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与此同时,由于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幼儿主体性的激发,还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以致幼儿无法全心全意地融入绘本学习中。对此,要想切实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便需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绘本细节,如此方能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继而在凸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采用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是安排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主动探究,当然有时情到浓处幼儿也会自发地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在第一次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们设计了老师扮演大兔子小朋友扮演小兔子的情节,教师和幼儿用动作比较谁的爱更多,有撑开手臂比谁宽,有举高手比谁高,有跳着比谁远,有跑着比谁快,有踢腿高……教师和幼儿的比较激发了幼儿想出更多用来比较的方式,活动掀起了一个师生互动的高潮,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也更深入一步了。又如第一次阅读《逃家小兔》中有一个小环节,让幼儿自由结对说说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兔妈妈又会怎么办时,小怡和佳佳、洪洪等人想起了语言角里有为小兔和妈妈提供的兔子的指偶和头饰:她们就商量着用头饰表示兔妈妈、指偶表示兔宝宝,开始角色扮演讲述活动。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不停地讨论着、游戏着,迟迟不愿从角色中跳出来。

如当进行绘本《小熊不刷牙》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首先为幼儿播放《刷牙歌》,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于大屏幕上投放牙刷与牙膏的图片,继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牙膏与牙刷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紧接着,教师要求幼儿翻开绘本,并着手进行故事内容的讲解。当幼儿翻到小熊与牙膏、牙刷搏斗的图片时,便可尝试向幼儿提到,如“小熊为什么不喜欢刷牙呢?”此时,部分幼儿认为小熊不喜欢牙膏的味道,而部分幼儿则认为是牙刷太硬,小熊不喜欢。尽管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无可否认的是,幼儿们已被故事所吸引。至此,教师便可顺势引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该怎样爱护我们的牙齿。

三、拓展绘本内容,深化幼儿对绘本的理解

针对绘本解读环节,若教师能基于此予以适当的延伸与拓展,则不仅有助于深化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且能对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至于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有效地延伸与拓展,则需结合绘本的整体风格与内容而定。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讲述和提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这种方式(顺序递进式)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绘本阅读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开放交流式”则是这样一个情景,在安静的氛围中,教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欣赏封面猜测图书的内容或人物角色之类,等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完整阅读,让他们选择想看的画面,讨论感兴趣的细节。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从同伴那儿学习看书的方法,并与同伴分享对内容的理解。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相关页面,讨论其中的细节,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丰富他们的情绪情感体验。教师的教育意图蕴含在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中,给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阅读感受和聆听别人阅读感受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绘本阅读要由“顺序递进式”转向“开放交流式”,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可以促进幼儿相互学习。

如针对《我的爸爸》《疯狂星期二》《我的连衣裙》这一类充满想象力的绘本作用,其教学拓展环节则应注重对幼儿想象力的激发。以《我的连衣裙》为例,教师可基于绘本内容提出如下问题,如“小白兔还会往哪走呢?”“裙子会发生怎样的變化?”等。而针对《小蓝和小黄》这类包含科学知识的绘本,则可组织幼儿自主动手实践,如此既有助于增强绘本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切实提升绘本教学效果。

总之,对幼儿而言,绘本教学不仅能为其提供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还有助于促进社会、情感、艺术等领域教育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从而发展幼儿个性。在促使幼儿感知绘本材料的同时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图画绘本内容
绘本
绘本
绘本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