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扶”“放”有度的研究性教学

2019-09-10朱翠萍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科学小学研究

朱翠萍

摘 要:小学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有效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由浅层次达到深层次,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要做到“扶”“放”有度,所谓的“扶”,绝非直接的告诉,而是针对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理性认知的困惑,以灵活性的教学策略,给予点拨,恰到好处。所谓的“放”,就是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正盛时,让学生自由地做起来;在学生问题探究接近结果时,让学生自主地“冲刺”。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扶”“放”有度,简言之就是把握好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的思维活动,“火候”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研究

引言: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学科,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按教学过程预设,按部就班,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铺设轨道进行,就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果,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孰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师过度的“扶”,学生变成了“机器人”,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依照书上的设计去实验,没有问题思维与问题探究习惯,养成了思维惰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有序地自主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增强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研究性教学现状

(一)流于形式,低效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已经开始受到推广,但是教师本身缺乏对科学探究以及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视,因此整体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只有科学探究的表层形式,但是没有做深入的挖掘。教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甚至会出现思想游离到课程内容之外,课堂秩序受到冲击。教师在教学上,也缺乏因人制宜的教学引导,采用笼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学与学生情况缺乏有效的匹配性,由此导致学生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渗透到学生深层层面。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本身效率低,执行成效不明显。由于缺乏成效,教师采用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也就更为弱化,由此进入科学探究运用的恶性循环。甚至导致教师认为科学探究教学方式不适应小学科学教学,形成教师内心的消极心理暗示。

(二)教学资源缺乏

科学探究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需要硬件条件的支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设备器材陈旧滞后,硬件资源缺乏丰富性、便捷性,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推进。小学科学教学中,较多的内容需要依靠学生亲身动手体验去感受,单纯的文字记忆与理解往往具有较大的感知局限性。如果学校在硬件的实验或者其他资源支持上较为缺乏,则会限制学生科學探究的效果,学习兴趣减弱,知识只是单纯的记忆,缺乏深刻的理解。

二、小学科学“扶”“放”有度的研究性教学策略

(一)满足学生实验过程参与的需求而“扶”

才接触科学教学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缺少实验操作经验,科学探究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对学生科学实验探究前期“扶”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科学理性认知的建构。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就要做好“扶”的工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探究的目的与要求,准备材料,根据实验操作的需要,恰当选择实验操作方法,这样学生才能走进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偏离方向。“扶”是为了后面的“放”,注重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三个因素”实验中,首先要将第一个实验扶稳扶好,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让学生知道为何要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常量,如何来控制,是学生探究的重点问题,即学生认知建构的目标。教师的“扶”要用在这里,对问题关键点进行逐一分析,并强调反复实验的重要性。第一个实验的计划做重点研讨,特别关注变量的控制,学生掌握了方法,为后面的两个实验做铺垫,自然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有了较大的时空。

(二)满足学生探究过程经历的需求而“放”

学生进入实验探究过程所需要的是用脑动手的自由空间。教师可扶或不扶,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学生自主探究,可在过程经历中获得具有真正意义的认知体验。在这其中,教师在学生个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或实验有误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实验中的问题所在。这是关注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探究过程,都能经历理性认知的体验。

在“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三个因素”实验中,在第一个实验完成后,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边扶边放的问题思维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第二个实验,同时做好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引导学生从浅层次进入深层次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三个实验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使学生在过程经历中提升实验能力和验证科学的品质,并在自主探究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三)满足认知思维互动过程的需求“扶”“放”融合

我们坚信: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中不乏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背后却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缺失,因此,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不能放弃对学生思维的引领,要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经历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科学理性认知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首先提示学生按实验过程有层次地组织好交流的材料,整理好交流的数据,使交流的内容达到系统有条理的要求,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

《电和磁》一课,我安排了两个思维点:第一,在学生“重演”奥斯特的实验,并交流了观察到的现象后,让学生分析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肯定与电流有关;随即我又出示第二个问题: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明显?引导学生从电和磁的关系方面思考,学生想到增加电池、导线的长度,把导线变粗,电路短路等方法。学生在课堂中不可能一一探究,随即延伸到了课外探究活动中去研究。

结论:

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探究,有效的发挥教学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吸取各种教学方法,综合搭配的提升教学水准。要考虑到教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灵活性,让优质的教学方法发挥实质的作用。科学探究教学的运用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保持与时俱进,让教学跟上时代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1]陈枝钧.让记录成为习惯 使探究走向深入——小学科学课堂提高实验记录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名师在线,2019(01):47-48.

[2]李贝贝.细节定成败,态度掌进退——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72-173.

[3]张懿,陈凯.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深度备课成果——以“表面张力”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34(12):50-54.

[4]王天锋.数字技术为小学科学深度学习掌灯——“催化与黏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8):72-75.

猜你喜欢

科学小学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