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株高与分蘖的观察比较研究

2019-09-10黄金星邱招渭刘玮婷王小兰季彪俊夏法刚吴锋

种子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株高比较

黄金星 邱招渭 刘玮婷 王小兰 季彪俊 夏法刚 吴锋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9-0039-03       中图分类号: S519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试验研究比较了5种农家栽培薏苡与5种野生薏苡在株高、日生长速度和分蘖动态上的异同。日生长速度与株高测定结果表明,农家薏苡中,龙薏1号与临2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余3个品种有显著差异;野生薏苡品种间,日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品种间的株高存在极显著差异,河2株高最高,与河1、石陂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寿宁有显著差异,与临1有极显著差异;野生薏苡株高伸长的延续时间上较栽培薏苡长15 d。农家品种表现出2个明显的分蘖缓慢期,分别在5月底(5月30日,约44 d)与6月初(6月5日,约50 d),野生品种没有明显分蘖放缓现象,直到营养生长后期才放缓分蘖。采用一元非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了株高与分蘖的方程,決定系数都在0.92以上。

关键词:野生薏苡;栽培薏苡;株高;日生长速度;分蘖特性;比较

薏苡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C4草本植物[1],因其用途广泛,药食两用,有“生命和健康之禾”之称。薏苡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河姆渡遗址有发现它的存在[2-4]。历史上,中原的日趋干旱和寒冷限制了薏苡的发展,同时玉蜀黍的子粒大、产量高,代替了薏苡在生产上的位置[5-7]。南方栽培稻的出现,也抑制了薏苡的进一步发展,逐渐退居为半野生的药用植物。

福建省薏苡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重要的生产省份之一,尤以闽西北地区为主要产地,曾以品质好而著名。但长期以来,薏苡以药用为主,种植粗放、品种杂乱、研究基础薄弱、关键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很不稳定,极大地限制了薏苡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保健的需求,促进了薏苡产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薏苡的产量和品质,也需要高效的高产优质薏苡栽培技术体系。

薏苡的生长与分蘖特性是研究建立高效栽培体系的基础,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比较薏苡的生长尤其分蘖特性,是建立薏苡高效栽培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所用材料为福建省收集的10个品种,其中5个栽培品种:浦薏6号(201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龙薏1号(2008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田2为三明永安农家品种;临2为浦城县临江镇的农家栽培薏苡;实验室2010年由莆田农家品种组培的组培苗。5个野生品种:寿宁为从寿宁县收集的野生薏苡;临1为野生薏苡,由浦城县农科所提供;石陂为野生薏苡,来自建阳县;河1为从永安市采集的野生薏苡;河2为从建宁县采集的野生薏苡。

1.2   方法

试验在福建农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每个材料各播一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5 m2,行距40 cm,穴播,每穴2粒,株距40 cm,2个重复。

试验于2016年4月16日播种,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长势一致的6株薏苡,作好标记,出苗后30 d开始,每隔15 d进行定点定时调查,测量各品种从出苗至成熟期间相隔一段时间的株高,计算其分蘖数。

数据曲线采用DPS统计软件的一元非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间株高变化的差异

10个品种株高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10个薏苡品种间有着极显著差异,其中农家品种的龙薏1号与临2无差异;但与剩余3个栽培品种有极显著差异;组培苗最低,与其余9个品种有极显著差异;野生品种中,河2株高最高,与河1、石陂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寿宁有显著差异,与临1有极显著差异。

日增长上,农家薏苡中,龙薏1号与临2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余3个品种有显著差异,是增长最快的品种;野生薏苡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

绘制生育期内栽培薏苡品种株高的变化,结果见图1;野生薏苡品种的株高变化结果见图2。回归模型拟合后的结果见表2。

由图1可见,株高生长上,5个栽培品种间有差异,多数播种后105 d(7月30日)接近最高值;仅品种临2迟至165 d(9月28日)才达最高,这也是该品种生育期较长的因素之一;5个品种在播种后30~45 d(5月16—31日)为株高生长低缓期间;在45~105 d(7月30日)则是各品种的株高迅速伸长期。

从图2可以看出,野生品种株高的生长差异较大。除河2外,野生种的株高低缓期与栽培种一致,也表现在播种30~45 d,可见这是薏苡生长的特性;野生品种多数在生长150 d(9月13日)达到伸长高峰,较栽培品种延迟45 d左右,也是野生种多数迟熟的原因。

河2播种后,没有明显的伸长低缓期,直至90 d

(7月15日)后,才逐渐伸长放缓,直至135 d (8月29日)开始第2个快速生长期,直至210 d(11月12日)达到峰值。石陂也有相似的表现,播种后45~90 d(5月31日—7月15日)为第1生长高峰,其第2伸长期开始于105 d(7月30日),至150 d(9月13日)结束。

表2中,10个薏苡品种拟合的方程都达到极显著,决定系数高于0.92,可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近似表达薏苡的株高变化。

2.2   不同品种的分蘖动态

绘制分蘖期内薏苡品种间分蘖的变化曲线,栽培品种见图3,野生品种见图4。回归模型拟合后,结果列于表3。

从图3可见,分蘖初期,栽培品种分蘖数量并不多。除组培苗外,其余品种在生长45 d(5月30日)与50 d(6月5日)有2个明显的分蘖放缓期。50 d后,分蘖快速增多;临2表现稍早,48 d(6月3日)开始分蘖增加;组培苗6月5日前一直保持分蘖势头,但在52 d(6月7日)后分蘖增加不多。总体上,各品种的分蘖数,龙薏1号>田2>临2>浦薏6号>组培苗,可能与组培苗刚转入田间生长而适应环境的过程有关。

圖4中,野生品种与农家品种表现不同,寿宁在49 d(6月4日)呈现分蘖放缓;临1表现迟1 d(6月5日);河2则在45 d(5月31日)出现。但石陂与河1没有出现放缓现象,直至分蘖末期才放缓分蘖。野生品种分蘖多,一直到营养生长后期才放缓分蘖,可能是与环境适应有关。

表3中拟合的方程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决定系数高于0.96,可见Logistic回归模型能拟合薏苡的分蘖变化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株高、分蘖特性上野生薏苡和栽培薏苡差异较大。在作物生长期内,野生薏苡多数有两个伸长峰值,栽培薏苡则只有一个伸长高峰;野生薏苡株高伸长的延续时间上较栽培薏苡长15 d,表现出较强的株高生长能力;野生薏苡株高的高峰值普遍迟于栽培薏苡,因此田间表现出野生薏苡的株高普遍高于栽培薏苡的现象。分蘖力上,野生薏苡没有与栽培薏苡的分蘖放缓期,只是在转为生殖生长时才表现放缓分蘖,这些可能是野生薏苡适应野生的状态,利用极强的分蘖性来扩散种子。

试验观察表明,野生薏苡的抗病性、百果重和百仁重较栽培薏苡大;而栽培薏苡的株粒数、结实率则较野生薏苡高,生育期比野生薏苡早[9,10]。这些性状的差异表明,在长期的栽培驯化中,薏苡适应了人们的需要,出现了性状的分化。因此,育种上能通过选择获得高产、优质与适应性好的新品种。

3.2   讨论

本研究试验地点在福州,并不在野生薏苡生长的原生态进行,环境差异对野生薏苡有否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 黄亨履,陆平,朱玉兴,等.中国薏苡的生态型、多样性及利用价值[J].作物品种资源,1995(4):4-8.

[ 2 ] 中国医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 3 ] 陈清硕.多用途的高产作物-薏苡[J].农村科学,1984 (12):2-3.

[ 4 ] 李瑶.中国栽培植物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 5 ] 余爱国,张桂珍,余世望,等.薏苡的营养成分分析[J].江西大学学报,1991,15(1):23-26.

[ 6 ] N.w.西蒙兹.作物进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 7 ] 李英材,覃初贤.广西薏苡资源性状分析与分类[J].西南农业学报,1995,8(4):109-112.

[ 8 ] 唐启义,冯光明.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9 ] 张华锋,邢冰玲,陈剑威,等.福建野生薏苡与农家栽培薏苡的生物学特征比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30(2):70-74

[ 10 ] 张华锋,邢冰玲,陈剑威,等.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110-113.

(收稿日期:2019-07-15)

猜你喜欢

株高比较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