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9-09-10邓敏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互联网+互联网

邓敏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而在此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就是当下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借助“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是缩短师生沟通路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究,首先对混合式教学和雨课堂的相关概念和雨课堂的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提出了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时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100-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came into being,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context have also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rain classroom" mixed teaching mode is the combination of current online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duct. With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the "rain classroom" platform, i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self-motiv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shorten the communication path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in classroom" hybrid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the mixed teaching and rain classroo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 classroom in detail, and then proposes the rain classroom. Several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rain classroom" mixed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eachers.

Keywords: "Internet plus"; mixed teaching mode of rain classroom; applied research

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当下的高校教学方式也随之更改。最早出现在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始终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与预期有着一定的差异。我国当下许多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大班授课的方式,因此探究一种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我国高校事业来讲极具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是当下各行各业发生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正是由于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影響,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向数字化教学模式上转变。然而,许多实践研究证明,虽然学习者处于了一种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平台中,但是由于教师参与和实际课堂的浅显性,使得学生无法受到应有的约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为放松、散漫的状态,学习效率反而会不尽人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的优点整合起来,不仅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而且对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是当下各类学校应用较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这也为我国后续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具体方向。

(二)雨课堂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研发,学堂在线推出的一种集信息化和智慧化为一体的教学工具。具体来讲就是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将雨课堂植入到Power Point和微信当中,是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充分整合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雨课堂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向学生的移动设备推动网络学习资源,如连接、MOOC视频、习题等;另一方面,还能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各种数据准确地反馈到教师的微信中。从本质来讲,雨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首先,学习简单,方便推广。雨课堂是借助当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微信和PPT为桥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构起了集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即线上和线下为一体的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雨课堂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并不高,通常来讲,教师只需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智能手机即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学生借助自己的手机则可完成课堂学习。据一份网络调查显示,接近35%的教师认为雨课堂非常容易掌握,55%的教师认为只需要通过半天的学习和训练即可进行使用,这是其学习简单这一特点的直接体现[1]。同时,雨课堂只需借助网络和电脑来进行,这对当下学校来讲都是极易推行的。

其次,利于教学和沟通。一旦将雨课堂应用到了实际教学中,那就意味着师生之间开启了永不切断的沟通和互动。雨课堂的功能是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的,无论是课前预习内容的推送、课堂的实时答题还是课后的分析和提示,都能将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整个教学中“教”和“学”更加明确。同时,雨课堂还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據分析并将其推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这样不仅简化了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教起来更轻松,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主动。

最后,可以存储与分析。雨课堂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而出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等都可以以数据的形式被采集到雨课堂中,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例如,根据学生的签到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有无迟到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弹幕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性和学习情况;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速度和正确率则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同时,雨课堂还能将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搜集起来,并在课后对其的行为展开个性化分析,方便教师的保存和对比,提高教师掌握学生信息的科学性。

二、“雨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原则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要始终将学生的自身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根本目的,要顾及到班内的每一名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课后,教师要向学生推送与课上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资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进行知识复习和预习,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资源的整合

教学资源的多样化虽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随之而来的资源利用率低、查找不准确等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教师在应用雨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借助雨课堂资源载体的功能,将对学生有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借助PPT课件将其整合为语音资源、慕课视频资源等。同时,与知识点相应的试题、调查投票等也可以当做资源构成中的重要形式,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三、“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准备

1. 建构“雨课堂”课堂环境。教师首先要关注“雨课堂”的微信公众号,接着进入“我的课程”界面,将所在学校、姓名以及身份等详细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我要开课”,按照提示创建新的班级和具体课程。当班级创建成功后,可以自动生成所在班级的二维码和邀请码,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等平台将班级二维码或邀请码发送给学生,或者让学生通过扫码或输入邀请码的方式进入到班级中,以后上课无需再扫码可直接进入课堂学习。

2. 按照“雨课堂”的相关要求,制作适用于手机的课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考虑一下几方面内容,即课前思考内容、课程学习目标、学习指南、本节课重难点以及知识点。之后,要对上述五方面内容进行总结与加工,确保内容的精简性和精炼性,并推送到学生的手机当中。同时,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借助雨课堂对配套的课件、教材内容等进行编辑,且不会影响PPT功能的正常使用,例如公式、图形或图表等内容均涵盖在使用范围内。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借助“雨课堂”实现对课件页的编辑,如增加语音、图片或动画等,从而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全方位讲解,并将其发送到学生手机中。

3. 借助微信“关键词自动回复”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了帮助学生更方便、更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课件或习题等按照自身属性不同添加到微信“关键词自动回复”或“消息自动回复”模块中[2],提高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准确性。

(二)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上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方式为辅。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进度这些教师都可以直观看到,并给出相应的评价。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环境、学生的心理状态等,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课堂测试结果也得不到及时反馈,而是需要在一定周期下才可完成。基于此,可以借助雨课堂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下主要从多媒体教学、问题反馈、实时讨论和限时测试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当下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例如课件PPT或教学短视频都是常见的资源形式。同时,还可以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班内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并充分利用课件的同步功能将其与学生进行共享。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随时随地翻阅课件页面,这样既可以避免因教师控制幻灯片而使学生思路被打断等情况的出现,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需求调整自身的学习节奏。

2. 问题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较难理解或不懂的知识,且反馈给教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时性较差。雨课堂其中重要的一项功能设计就是不懂反馈功能,学生在学习接受到的幻灯片内容时,都会注意到幻灯片下方都会有一个“不懂”按钮,如果学生对本张幻灯片的内容不太理解或存在疑问,都可以通过点击这个按钮来对此内容进行标注。教师将学生标注的知识内容整理出来,并从中挑选出标注最多的内容,并在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的理解,同时这也是后续教师调整授课节奏的一个重要依据。

3. 实时讨论。弹幕是近年来观看网络视频中与众多观看者互动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以字幕形式显示出来的,以此达到娱乐、实时互动的效果[3]。在针对一些需要全班参与讨论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借助雨课堂中的这一功能来提高班内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并能够根据知识内容发表自身见解和看法。同时,开展弹幕讨论的时机和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既不能授课过程中全程开启弹幕,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弹幕开启时间过于分散,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因此需要教师对弹幕实施集中控制的方式,更好地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总之,在课堂授课时借助弹幕形式开展互动,是一种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活动,不仅更加契合当下学生的内心需求,使课堂互动更具时尚感,而且还能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加互动。

4. 限时测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测试具有速度慢,测试结果反馈时间较长等特征。而雨课堂还具有限时测试功能,借助这一功能,可以在课上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随堂练习题,学生在练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投屏等方式将學生的作答情况直接地呈现出来,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有更为清晰和快速地掌握。随堂练习题中的选择题又囊括了单选和多选两种,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前预设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回答后,系统就会自动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判断。投票题是一种开放性的练习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调查、征集意见和信息反馈等都属于投票题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作答后,系统会根据每个答案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并将其反馈给学生。如果在课堂中需要设计主观题,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反馈的方式,让学生以文字叙述或图片的方式将自身答案反馈给教师。值得一提的是,此种方式雨课堂系统并不能对班内所有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统计,这时需要教师自主选择,并对其进行投屏讲解。

(三)课后复习

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教学设计安排的科学性,学习任务和形式的合理性都是课后复习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4]。雨课堂就是结合课后复习的具体需求,设计出课后作业推送、课后测试、教学资源分享以及疑难点反馈等模块。

1. 课后作业推送。课后作业是巩固知识、复习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业内容可以借助雨课堂传送给每个学生,并将作业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等融入到课件内,与课前内容推动同理,也可以加入必要的语音讲解。此种形式与传统口头布置作业来讲有着本质区别,其优势也是较为明显的。例如此种作业布置形式可以使作业内容长期保留,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反复思考的空间,有效避免了每个学生学习进度不同而漏听作业的情况,保证了学生作业内容的完整性。

2. 课后测试。测试可以看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直接体现,在课后测试时,选择、问答或讨论等都是常见的测试方式。在对客观题推送时,既可以借助雨课堂的课件为载体来进行,也可以是试卷形式的推送,并由教师设置固定的收卷时间,这样系统就会根据教师所设定的时间收回试卷,从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判与公布。主观题可以以雨课堂的课件为依托实现题目和要求的推送,并让学生将自身的作答情况以拍照的形式上传到系统中,由教师进行批阅。

3. 教学资源分享。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也是比较受当下学生喜爱的一种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5]。视频资源不仅仅只局限于网络中的慕课视频,在所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延伸的视频和教师自行制作的微课视频也属于视频资源的范畴。同时,雨课堂还可以从多维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学视频资源,使学生对视频内容中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甚至部分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可以完成对其的深入学习,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4. 疑难点反馈。传统授课模式中想要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存在一定的困难,且获取方式也十分有限,最终的反馈信息也不够全面。基于此,雨课堂开发了疑难点反馈这一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或疑问可以将其进行标注,标注完成后,教师会根据班内学生的标注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以此进行强化训练。

(四)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必须立足多个角度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状况进行评判,雨课堂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即在线学习评价和面授学习评价。且此评价过程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实现多元化评价的有力措施。

采取多元化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借助评价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并为其后续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提供明确的方向,是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6]。其中在线学习评价主要将学生在线参与度、测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的数据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而面授学习评价标准主要涵盖了参与度、互动情况、同学之间协作情况等数据内容。同时,数据采集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一切行为活动都会以数据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也是个性化数据报表形成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关键因素。另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也都属于多元化评价的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不仅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将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而且教师自身教学特色也能得到充分发挥,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还是教师教学效率来讲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海涛.微课和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49-50.

[2]付艳芳,杨浩.基于雨课堂的《普通话语音训练》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9):68-73.

[3]杨康.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智库时代,2018(35):289+291.

[4]朱家云.浅谈雨课堂对《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的启示[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5):221.

[5]邓亮.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3(02):105-108.

[6]彭小青,李颖,姚晨姣,等.“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6(01):87-89.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互联网+互联网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