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镇化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因素研究

2019-09-10陈云群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侗族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云群

摘 要:城镇化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主要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观保护意识淡薄,城镇化环境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土壤,传承与保护投入有限。因此,在城镇化环境下通过整体性、生产性和记录性保护措施、通过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博物馆收藏等措施,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维护民族文化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9-128-02

侗族人民生活生产留下了丰富多彩且宝贵的文化遗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积累创造的文化财富,比如由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黎平县侗族摔跤“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称号。但是,城镇化背景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基于传统农业文明产生形成的,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使得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其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业化发展带动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在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和保护。尤其是城镇化背景下,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村人生活方式得到了变化,在提高生产力、劳动者收入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带动了城乡传统聚落空间的一系列变化,文化空间、文化形态以及保护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城镇旅游业、工业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变迁甚至消失的许多危险。基于城镇化研究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因素,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可实施的建议和措施,从而加强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城镇化背景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因素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自然产物,是依托于农业文明的肥沃土壤与自然经济的滋养而形成的产物。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城镇化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变迁,面对新的环境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工业文明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夹缝求生,使得依托于农业文明和传统自然经济的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加上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广泛存在,使得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问题,后继无人的现象使得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变迁。

1.1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使得人们主观上保护意识淡薄

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以摔跤為例,就是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然演变形成的。对于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他们口传心授、世代相传而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无形的、活态的、流变的特点。保护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侗族的精神家园与民族记忆。但是,由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资产,人们对其概念模糊,城镇化发展使得他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存发展中,认为这种无形资产是过时的、难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导致当地人们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非常冷漠和淡薄,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度在潜移默化中大大增加了,也使得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着变迁甚至是消亡。

1.2城镇化迅速发展使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城镇化发展带动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活生产现代化发展,使得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新兴娱乐活动涌入到侗族人的生活中,传统娱乐活动项目正在迅速减少或逐渐消失,传统娱乐活动受众越来越少,而外来文化的入侵也破坏了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活动和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更乐于接受新的娱乐文化,对于传统的民风民俗没有那么重视,社会条件变迁、技术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一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娱乐需要,从而使得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变迁难题。

1.3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上面临断层问题

城镇化背景推动了经济一体化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外来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冲击,年富力强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摔跤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缺乏传承人,许多项目传承人年龄已高,但是又后继乏人,使得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断层难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主要是依靠于口传心授,这种方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尤其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影响,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但是也使得传统手工艺、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市场竞争力不足,也使得传承人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不足。

2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城镇化背景下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变化,结合不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坚持以保护、继承和弘扬为基本原则,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保护与传承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2.1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首先,采用活态整体性保护方式加强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侗族特定的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依存的,要让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下来,就必须建立生态保护村等形式来加强侗族人们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一个“活文化”载体。其次,要采用生产性保护方式加强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进行合理开发,又要坚持以生产性方式为导向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积极举办侗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旅游节、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展示活动等来开发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生经济效益。并将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为地方文化名片,促进和带动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最后,要通过记录式保护方式加强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加强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综合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准确记载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真实的图像、声音、文本记录等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技艺、生产过程等展示出来,再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资料库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永久保存,实现资源共享。

2.2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馆内收藏

针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有效地收藏,但是还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博物馆、文化馆等的作用,依托于公共文化机构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藏与保护。全面普查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收集整理侗族各类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图像、声音以及实物,建立资料库、数据库与图像库,将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图像和资料展示,并培养专门人才加强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和收集,为继承和弘扬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条件,让博物馆、文化馆等成为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保护、传承、研究和宣传的中心。

2.3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城镇化背景下必然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要积极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利用商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加强对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要大力开发与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的内容,依托于侗族民间艺术节、民俗表演项目、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等活动,依托于古鎮游、生态游等旅游项目来加强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同时,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加强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整合,开发设计具有侗族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韵味的体育艺术系列产品,促进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产业化、商业化方向有序发展和经营,将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商业化、旅游化手段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带动侗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和体育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3结论

侗族经过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侗族人民生产生活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和文化果实。但是,新形势下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以传统农业文明为根基所孕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因此,在城镇化环境下要通过活态整体性、生产性和记录性保护措施,通过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博物馆收藏等措施,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胡艳丽,曾梦宇.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初探[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曾梦宇,胡艳丽.侗族非遗的社会功能及馆藏传承作用发挥[J].兰台世界.2012年02期.

[3]胡艳丽,曾梦宇.侗族“非遗”保护与传承模式的缺陷与重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猜你喜欢

侗族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