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程资源 优化教学设计

2019-09-10葛名威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唐三彩图例课程标准

葛名威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材已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选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和图表,配以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辅助栏目,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素材,也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未对这些资源深入研究,甚至将教材搁置一边,去教材外寻找和开发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建立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充分利用基础之上。”该如何根据课程标准使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七年级上册第3课《盛唐气象》为例,教材提供了1首古诗、4则文字史料、4则“相关史事”、22幅图片,地图册提供了《盛唐经济》《犁的演变》等5幅图片。考虑到教学时间和目标达成的效率,全部使用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就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上各类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教学价值,进而选择最典型的资源,采用适切的教学策略。

一、巧用教材插图,创设生动情境

北京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认为插图的主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二是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使学生观察、感受历史情境,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借助教材插图,创设具体生动的历史情境,引领学生观察图片的细节特征,逐步挖掘隐含的历史信息,最终得出历史结论,获得历史感悟。

例如课本中的《雨中耕作图》,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画,对应的课文内容是唐朝前期农业的发展情况。初看这幅图时,笔者不禁产生疑惑:壁画与唐朝农业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教材编者希望学生通过这幅图认识到什么?在研读课程标准,查阅相关资料后,可判断该壁画的教学价值体现在:直观形象地反映唐朝农业生产的场景;帮助学生树立证据意识,理解壁画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培养唯物史观,认识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是唐朝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在学习完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后,展示《雨中耕作图》,向学生简单介绍这幅壁画来自敦煌莫高窟,生动描绘了唐朝的农业生产场面。然后提出问题: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人,试着想象他们各自在做什么?想什么?经过一番观察和想象,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当时的天空正在下雨,壁画的作者描写这个场景想表达什么呢?学生思考后答出作者想反映农民劳作的艰辛,即使是下雨还在进行劳动。接下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唐朝前期农业发展迅速,想一想这和农民的辛勤劳作有什么关系?学生进一步思考后回答:唐朝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农民的辛勤劳作。最后教师总结:这幅壁画为今天我们了解唐朝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唐朝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至此,教材插图作为教学资源,本身的价值被较大程度地挖掘出来。

二、巧用实物模型,开展体验活动

历史实物模型(或仿制品)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历史信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不是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利用实物模型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去触摸、观察、思考,学习兴趣被最大地激发出来,历史课堂本身的歷史味也孕育其中。

例如对唐朝制瓷业的高超技艺,教材以唐三彩为例做以下描述:“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并配以文物图片“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但实际上学生很难从一句描述和一幅插图感悟出唐朝手工业技艺的高超。这时就可拓展资源,借助仿制品展开体验活动,让学生欣赏实物,获得感悟。具体设计如下: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唐朝制瓷业兴盛,代表性的瓷器有青瓷、白瓷和唐三彩,而其中唐三彩更是闻名中外。然后教师展示三彩马仿制品,介绍这件三彩马虽然是现代仿制品,但基本保留了唐三彩的特色,还原了当时骏马的风貌。接着展开体验活动:请两位学生代表走上讲台,近距离触摸和观察,试着从色彩、造型、神态等方面给其他同学做简单介绍,并说说三彩马让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心情激动、跃跃欲试,两位代表先后上讲台仔细观察、侃侃而谈。接下来教师补充讲述唐三彩的制作过程和得名原因,归纳出唐三彩色彩艳丽、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特点,并指出三彩马的雄健奔放气息也正是盛唐时代风貌的体现。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兴致盎然,充分感受到唐朝制瓷业的技艺水平和唐三彩的独特魅力,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从培养家国情怀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三、巧用历史地图,进行学法指导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历史地图“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意识,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所倡导的证据意识、逻辑意识的培养。”[1]新教材和地图册增加了很多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历史地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印证历史结论,并掌握研读地图的方法,培养识图能力。

《历史地图册》上的“盛世经济图”全面反映了唐朝前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仔细观察地图,可以知道唐朝主要粮食产地、手工业部门的种类和分布、商业都会等大量历史信息。在这里可引导学生观察该图,初步掌握利用图例识读地图、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第一步,教师介绍图例的含义和重要性: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地图上各种符号的说明。读图前,先把图例弄清楚,理解地图中的内容就方便多了。第二步,学生找出图例在该图中的位置,识别这些符号具体描绘了哪些事物。第三步,试着按照农业、手工业、商业来对各种符号进行归类。第四步,根据图例说一说盛唐农业发展有哪些表现?手工业中哪些部门发展迅速,这些部门分布在哪些地方?商业繁荣的城市又有哪些?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了唐朝经济发展的情况,初步学会利用图例来研读历史地图,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四、巧设问题链,整合多种资源

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基于课程标准,使用问题链形式整合多种类型的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既然是“链”,必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到到教学设计时就应“以学生已有的思维发展为基础,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问题或者活动逐步深入,以此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生成过程。”[2]

例如在学习唐朝民族关系时,笔者设计以下问题链来整合各种资源:首先展示地图册中《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图,设置问题(1):观察地图,找一找唐朝前期在边疆地区生活着哪些民族?学生观察后回答有靺鞨、回纥、东突厥、西突厥、吐蕃等。接着展示文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并提出问题(2):阅读材料,想一想唐太宗与他之前的中原统治者相比在对待边疆民族的态度上有何不同?学生分析后得出:以往的中原统治者只重视汉族,看不起边疆的民族,甚至视他们为一种威胁,而唐太宗却对周边各族一视同仁。

随后展示教材上的一组图片《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步辇图》并提出问题(3):阅读书本,讲一讲这组图片反映了唐朝民族关系方面的哪件大事?学生简述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步辇图》,先试着找出唐太宗和吐蕃求婚使者,然后提出问题(4):比较两人的神态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之后教师总结:这幅绘图既体现了唐朝绘画的高超技艺,也再次凸显了唐太宗宽广的胸怀。最后分组讨论问题(5):唐蕃和亲对吐蕃和唐朝各自的发展、对两个民族的关系会产生哪些影响?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唐蕃和亲的意义:它带动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唐朝边疆地区的稳定,加深了汉族和吐蕃的友谊,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以上问题链按照历史认知逻辑,引导学生对各种资源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从而对唐朝前期的民族关系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

课程资源必须经过教学环节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养。只要我们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材提供的资源为基础,深入思考其功能和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定能发挥不同类型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注释】

[1]於以传:《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5期。

[2]陳建波:《以模块构建历史课堂,用合作引领学生思考——“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结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感悟》,《考试周刊》2013年第45期。

猜你喜欢

唐三彩图例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唐三彩”是哪三彩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找拼图
找照片
如何让学生巧用图例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可爱的小鸟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唐三彩大举布局华中地区武汉20家门点正面对抗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