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县示范小学: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增强“三全”育人实效

2019-09-10原建华韩俊仙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德育

原建华 韩俊仙

祁县示范小学是省级德育示范校、晋中市国学基地校,也是一所传统文明礼仪特色校。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创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德育一体化工程,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大空间的综合管理,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创建为载体,以强化班级自治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积极架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工作模式,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其根本目的就是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创新德育管理的方式,尊重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和自主德育实践,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言行自己管、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让学生在德育践行的过程中,提高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搭建平台,展示自我。首先,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展各类评选活动。每年一届的大队委竞选、校长助理竞选、“八大习惯”每月之星评选、年度美德少年评选……这些活动的策划、组织都由学生自主开展和实施。参选学生要通过登台演讲、才艺展示、知识问答等环节,由学生评委公正、公平打分评比,竞选成功后,学校颁发奖章,并印发海报进行宣传。其次,结合重大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月主题教育活动:9月主题为“感恩教育”;10月主题为“红领巾相约中国梦”;11月主题为“责任·担当”;12月主题为“科技·创新”;1月主题为“庆元旦·展风采”;3月主题为“学雷锋见行动”;4月主题为“缅怀先烈、珍爱和平”;5月主题为“校园文化艺术节”;6月主题为“端午粽飘香、浓浓爱国情”。活动中,学生通过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手抄报、绘画、征文、讲故事、演讲等形式接受教育。多形式、多途径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培育品格的平台。

完善机制,突出自主。凸显学生管理的自主性,不断完善“学校———班级———家庭”三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在学校层面,建立校长助理岗、红领巾监督岗、卫生督查岗、课间纪律巡查岗、课间操评比岗、文明礼仪岗六类学生自主管理岗位,全面拓宽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途径,如学生的仪容仪表、晨诵午写、课间纪律、环境卫生等工作均由监督岗的学生督查评比。自主管理岗的设立,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树立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的自主管理意识。在班级层面,实施“三制”管理:一是班级管理责任制(即班级设立不同管理岗位,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二是班级文化共建制(即班级管理目标、班训、班规、文化墙的装饰均由班级学生共同讨论决定);三是班级常规管理自检制(班级每周开展一次自查对照活动,实现“他律”向“自律”转变)。在家庭层面,针对不同学段,学校制定《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家庭层面评价细则》,家长结合细则对孩子在家庭中习惯养成的表现进行过程性等级评价,班級以月汇总,评价结果纳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综合评估体系,每班每月评选推荐两名学生参加学校“习惯之星”评选。家庭教育的有效参与,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为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学校拓宽办学渠道,多途径开展家校合作,全面渗透家校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巩固完善三级(班级、年级、校级)家委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家委会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知认同与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监督功能。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委会(每学期一次)与家长会(每月一次),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和孩子的近期动态,同时征求家长的建议意见,有效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监督指导作用。

建立学校“家长学苑”培训体系,定制度,出方案,全面落实“学生入校,家长入学;孩子毕业,家长结业”的学苑培训理念。每学年开学前,学校为新生家长举行“家长学苑”开班仪式。学校每位家长每学年要接受不少于8次(16课时)的培训,家长参训率高达99.5%。通过系统培训,引导家长注重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实施“家长驻校”办公制度,发挥家长对学校管理的辅助监督功能。学年初,政教处统一安排,每天有两名家长全天挂牌驻校办公,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全过程。驻校家长可参与活动,可列席会议,可随堂听课,可参与管理,可与领导交流,可提意见与建议。每学年共有400余名家长轮流参与驻校办公。通过驻校办公,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标。

开展“亲子共学开放日”活动。每学年一次、每次半日的“亲子共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同入校、共晨诵,同上课、共思考,同合作、互交流,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产生了不同感受;既深化了家校联系,又促进了共同成长。

为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增强德育实效,学校积极与当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多方联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部门联动,全方位创设德育情景活动。学校与社会各党政部门、机关团体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每学年,根据不同学段需求,开展不同内容的社会道德教育。与县人民法院联手,开展“我是小法官”实践活动;与公安部门联手,开展“我是小警察”实践活动;与消防部门联手,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实践教育;与县关工委联手,开展“我是合格小公民”读书活动;与社区联手,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实践活动;与交警部门联手,开展“我是小小交通指挥员”实践活动。

挖掘地域特色,多层面创建德育实践基地。学校与政府管理部门联系,建立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四个实践基地,有体现环保教育的“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实践基地,有体现晋商文化内涵的“渠家大院”教育基地,有体现农耕产业文化的“腾达农耕文化园”实践基地,有体现工业特色的“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课程,可以全面了解家乡地域文化特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近年来,在德育工作新模式的引领下,我校师生行为习惯表现更具规范性,逐渐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无空隙教育环境,学校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成功的经验、示范的引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小学德育实验基地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先进集体”“山西省红旗大队”“山西省家庭教育实验学校”“山西省文明礼仪体验教育试点学校”等多项荣誉。

今后,我校将继续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凝成工作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作者单位:祁县示范小学)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