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城县北留中心学校:聚焦减负增效 推进作业改革

2019-09-10张立明石满库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作业

张立明 石满库

阳城县北留中心学校,下辖8所完全小学,现有教职工173人,73个教学班,2000余名小学生,900余名幼儿。

近年来,北留中心学校以“好身体、会读书、善交往、能生存”为总目标,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综合实践活动”三项工程,铸造“提升文化素养、培养自主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三大品牌,强化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抓常规,抓节点,抓细节,抓落实,各项工作领跑全县。

在作业改革方面,以“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和谐发展”为根本,以“创新作业形式、开放作业内容、改革评价方式”为突破口,不断推进作业改革。减负增效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作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作业也是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因此,作业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打交道的话题、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学研讨的课题。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作业功能异化、弊端较多,集中表现为:重复训练数量多,占用学习时间长,主观能动作用弱,评价激励方式差。特别是由此产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令人担忧:首先,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近视率攀升,睡眠长期不足,身体素质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学校和家长毫无感恩之心,甚至心怀憎恨,产生过激行为;最后,导致学生多种基本生活能力缺失,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国家缺乏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和创新保障。

(一)围绕一个“趣”字

1.注重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在教完三年级科学《校园的树木》一课后,教师布置了一项独特的作业:让学生带着科学书、蜡笔、白纸走出教室,走近树木,拓印树皮。学生在动手“做”中激发了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2.设计趣味问题,让学生在动脑“思”中运用知识,提高素养。以六年级数学为例,小明妈妈原来计划给他一块半径9厘米的蛋糕,后来说:“给你换成一块6厘米的蛋糕和一块4厘米的蛋糕,可以吗?”小明一算,说“不愿意”。那你们愿意吗?在表面现象和深入思考之间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3.利用信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玩”中海量阅读,增加积累。在阅读训练时,我们通过班级微信群,利用“晒读”这一新形式,让学生参与阅读。一开始,教师规定名篇佳作,学生在班级群中晒出自己读的音频。后来,随着学生参与量的增加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晒读”转向了“赛读”,大家比一比谁读得更好。读得好的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再次展示,还可以在学校广播里“崭露头角”。于是,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形式也由学生自读发展为亲子读、全家读,学生在“晒读”和“赛读”中提高了朗读水平、拓宽了知识面,逐渐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二)突出一个“真”字

有效教学必须先从有效作业开始。学生做作业不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教师批改作业不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作业设计要“真”,要体现“百里挑一”:学生不下题海,教师要下题海。教师要依据课标,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在浩如烟海的“题库”中精挑细选,选择那些对巩固知识、养成习惯和提高能力有效的作业让学生做。另一方面,提倡一课一题、一题多变,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做到事半功倍。

石苑完小的科学日记,分为科学探究、科学记录和科学百科三类。科学探究是學生在课上的科学实验过程和反思,或生活现象与知识的结合。科学记录则是用思维导图、气泡图、科学图画、柱状图、网状图等对科学知识进行梳理。科学百科转向课外,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收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这样几种日记方式,达到了理解、巩固、拓展和运用的目的。

(三)体现一个“实”字

以南留小学侯平平的语文习作训练为例,《秦兵马俑》第十段,作者运用观察加联想的方法描摹了兵马俑的各种神态。教师先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写法,然后再总结写法,最后再出示兵马俑的其他图片,让学生仿写练习,进行迁移运用。

在接下来的作业布置中,教师遵循“学科作业要为生活服务”的原则,让学生运用在课上习得的观察加联想方法,来描摹身边的事物。于是,春天的花、秋天的叶、天上的白云、地上的雪人……都成了学生写作的素材。《莫高窟》一课的段落结构也很分明,同样在习得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的构段方式描写家乡的风景名胜。这种将课文写法延伸到实际生活中的做法,体现了学科作业为生活服务的原则,使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作业的实效性。

(四)注重一个“活”字

传统作业,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注重知识再现、概念记忆,多机械训练、模仿重复。针对这些局限性,我们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了如下探索。

1.观察式作业。学科小知识,生活大课堂。比如数学,在学了《图形分类》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点,然后写一篇数学日记。比如英语,在学完水果、颜色、形状、味道等单词后,教师让学生尝试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介绍水果,然后进行一次英语小练笔。

2.操作式作业。手脑并用,学习高效。如学了《姥姥的剪纸》一文后,为教育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教师布置了“学剪一幅作品”的作业。许多同学在身边老人的帮助下,呈现了尽管粗浅稚嫩但童心童趣十足的剪纸作品。又如学习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这样在操作中便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另外,根据学科特点,呈现不同的操作式作业:比如科学课,让学生做一些动植物标本,写观察日记;品社课,让学生做手抄报,写调查采访日记等。

3.阅读式作业。我们的阅读,不只是语文学科的阅读,还是全科的阅读。如学习了《认识更大的数》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数的扩充》,学习了《神奇的计算工具》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计算工具发展史》等。学习科学和品社相关章节后,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

4.绘画式作业。这种方式在低段用得较多。英语课上学了生日(Birthday)、圣诞节(Christmas)、新年( New Year)等单词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给同学、老师、亲人做一些贺卡,用英语写上祝福话语。还有一些学科借鉴绘本形式,丰富了作业内容,拓展了作业功能。

(五)貫穿一个“变”字

1.变“生硬布置”为教师指导下的导学。以李家小学的习作教学为例。教师先备出进行习作指导的思维导图和学生习作要点的导图。学生习作前根据老师的指导也画出自己的习作思维导图,然后开始习作,师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师知道指导什么、如何指导,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最终提高了习作效率,提升了习作水平。

2.变“被动完成”为自主反思总结。学完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组织学生认真回顾,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画出思维导图,形成系统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建构能力。现在,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知识已成为学生的习惯,改变了老师出题、学生被动做题的传统方式。学生自主反思总结,融入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变“单打独斗”为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也同样适用于完成作业这一学习活动。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我们认为,完成一些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时,做比较复杂的科技作品时,外出调查采访时,进行科学标本制作时,都要强调寻求帮助、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在完成作业中培养交往意识和合作精神。

总之,作业是撬动课程改革的杠杆,是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作业改革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北留中心学校将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工作,大胆创新,为阳城教育再次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阳城县北留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作业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快来写作业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作业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习作展示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