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2019-09-10林春菱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幼儿

林春菱

【摘要】大肌肉动作是指由大肌肉或大肌肉群参与完成的动作,是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命活动。动作的完成主要是由身体的大肌肉或肌肉群参与的。3~6岁是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促进大肌肉的动作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及日后的运动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大肌肉的发展状况与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我们应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让幼儿获取广泛的动作技能基础,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探讨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

社会普遍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育,3~6岁幼儿是生理、心理、智力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国内外有海量的关于幼儿这一阶段的成长发育研究成果,包括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等。本文将探讨3~6岁幼儿大肌肉发展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促进策略。

一、动作发展的相关概念

“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即动作,动作发展是人一生中的必然发展,也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动作发展具有自觉的目的性特征,会自发地被一定的动机激发,因此动作具有一定社会性质,且通过运动来实现。动作在运动学中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定下,肢体和躯干的肌肉、骨骼、关节协同活动的模式”,动作是运动的基础,与人的肢体、肌肉、骨骼、关节密切相关,动作的产生需要人体各个部分协调运作。神经科学认为动作的产生与神经系统调控有关;心理学则认为动作是人心理行为的外在表现。可见,动作发展与人的运动、神经、心理各系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动作是运动的基础,相反,人体的任意运动都会引起动作,都要在动作产生的状况下进行。握、踢、跑、跳等动作可以肉眼直观,而神经活动、胃肠蠕动等动作则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来观察。本文中的动作主要指大肌肉或大肌肉群运动产生的动作,称为“大肌肉动作”,大肌肉收缩是大肌肉动作的显著特征。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不可忽视,了解其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有效策略,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

莫月红在《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一文中,对108名浙江省幼儿以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GMD-2)展开大肌肉动作发展研究,所有幼儿均处于3~6岁年龄段,共测定了12 个大肌肉动作,经过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大肌肉发展水平一般,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但不同动作的发展幅度、发展速率却存在差异,其中位移动作技能发展更突出,而物体控制技能动作的发展则呈一般水平。张莹在《我国3~6岁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特征研究》一文中,以北京市某一级幼儿园幼儿的投掷动作发展为例,对比投掷动作类型、使用率、使用效率,经过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3~6岁幼儿投掷练习动作各异,不同类型的动作能够表现出身体运动的差异性特点,且随着年龄增长,个体投掷动作会向高效率转变,成熟的动作技能使用率也将更高,此外,男幼儿和女幼儿在投掷类型上存在差异。总体来看,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中,位移运动的相关动作发展更为突出,主要为跑、跳、滑等,但物体控制动作发展较为一般,如拍、接、运、投、掷、击等动作。对于位移运动的相关大肌肉动作,幼儿自学会行走后就在自我模仿、家长的指导下不断训练。移动,如跑、跳等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因此幼儿与位移相关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更佳。这一现状应引起幼儿教育机构的重视,在幼儿早教发育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促进幼儿物体控制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让幼儿协调控制機体。

三、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

1.活动时间

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与活动时间有关,幼儿大肌肉动作整体发展呈偏下水平,经过分析发现,幼儿活动时间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文献对中国某省91所幼儿园展开研究,发现174个班级的户外活动没有达到实际的教育标准。幼儿教育多数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展开,要求保障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活动量,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园由于天气过热或过冷、雨雪天等原因,致使幼儿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多数幼儿园组织幼儿在室内活动,而室内活动涉及的大肌肉动作很少,难以满足实际的训练需求。

2.活动内容

幼儿阶段大肌肉动作发展需要多样化动作技能的支持,但多数幼儿园受师资、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的训练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幼儿兴趣不高,难以主动接受训练。幼儿园教师考虑到安全、简单等因素,一般会组织开展位移动作相关练习和游戏,所以幼儿在位移大肌肉动作方面的接触更多、练习更多,发展也就更好。而由于物体控制类的大肌肉动作练习较少,导致这类动作发展水平相对一般。

四、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策略

1.幼教机构整体教育层面

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是幼教机构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幼教机构整体教育层面来看,相关工作者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修订教材内容。学前教育的体育活动多依据学前教育教材进行,教师应在教材中增添基本动作技能教育,尤其是物体控制大肌肉动作发展的相关内容,在体育活动中重视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训练。(2)加强有利于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序列研究。3~6岁幼儿的骨骼、关节、神经、大脑等功能发育规律都应纳入研究范围,教师只有根据有针对性的研究数据,才能相应地设置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和任务,这样不仅保障了动作训练的安全性,而且有助于幼儿大肌肉动作的训练和发展。(3)增加大肌肉动作训练手段。幼儿处于特殊的年龄时期,在此阶段单一枯燥的教育方式难以发挥作用,教师应创新动作技能多元化的练习路径,创设幼儿喜欢的训练情境,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自发参与动作训练,如此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还能发现幼儿的运动天赋和特长。(4)扩大活动范围。幼儿的活动场地不能仅局限于幼儿园的教室和操场,相关部门应投入资金,给幼儿配置多样化的体育器材,让幼儿多与体育器材接触,并定期组织校外活动,让幼儿借助多样化形式展开大肌肉动作发展训练。(5)加大对师资培训的力度,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2.教育活动内容层面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在教育过程中,以强硬的方式强迫幼儿训练,不如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让其模仿,让幼儿主动参与训练和学习。例如,在物体控制大肌肉动作训练中,以拍球、击球、运球等为例,教师首先示范正确动作,选择颜色鲜艳、有卡通图案的球,这样幼儿就对球产生了兴趣,并强烈渴望亲自摸到球。当幼儿兴趣浓烈时,教师让全体幼儿共同尝试,模仿教师正确动作,同时尝试新的拍球动作,和小伙伴互相分享、互相训练。在足够的练习后,教师可开展某个动作的小竞赛,先让个别幼儿展示,组织幼儿讨论,然后逐一竞赛,最后由幼儿集体评选出动作最正确、最规范的幼儿,奖励一朵小红花。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更愿意尝试和训练,通过多样化的拍球形式加以巩固练习,最终达到训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思考,从幼儿的角度发现问题,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如此才能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参与,进而提升大肌肉动作训练的质量。

3.家庭和社区层面

除学校之外,家庭层面、社区层面也应全面与幼儿园合作。幼儿园应多多组织亲子活动,可以与社区沟通合作,举办亲子体育活动,让社区、家庭方面明确幼儿阶段大肌肉动作发展的重要性,集中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活动,让幼儿在幼儿园之外也能有效锻炼。此外,社区应增设适宜幼儿训练和活动的健身设施、娱乐设施,让幼儿有更多时间参与训练。

五、结语

众所周知,婴幼儿自降生于这个世界,就能自发产生身体动作,以吸吮、挥手、踢腿等动作来感知周围世界,在后续成长发育过程中,幼儿通常可学会爬、站立、走、跑等基础动作。幼儿的动作发展一般出自生长发育本能,来源于对生活中所接触人士的动作模仿,如抬头、翻身、抓等,在幼儿生长的特定时期均会出现。幼儿在3~6岁阶段,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其动作不再局限于感知世界,而要通过动作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能够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知并学会更多的动作技能,通过有效的训练使肢体、肌肉、关节等各个部位协调,最终将大肌肉动作发展为一种习惯和本能,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生长和发有。

【参考文献】

吴升扣,姜桂萍,刘威彤,等.韵律性身体活动促进3~6岁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J].天津體育学院学报,2015(04):317-320+363.

吴升扣,姜桂萍,张首文,等.3~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特征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02):172-175.

莫月红.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J].运动,2015(14):34-35.

熊艳,王会会.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开展与设计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4):89-96.

张莹.我国3~6岁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特征研究——以北京市某一级幼儿园幼儿的投掷动作发展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3(04):92-102.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