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伢湘妹子,学湘剧

2019-09-10陈署艳

放学后 2019年2期
关键词:声腔长沙市长沙

陈署艳

“左脚向前,膝盖轻碰,双手叉腰,瞪眼……”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指令,40名小学生挺直了腰板,微微扬起小脸,眼睛瞪得溜圆。站在前排示范的周帆老师停止动作,来回巡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火星第二小学传统戏曲精品班的第六节课,他们的老师,来自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周帆说:“湘剧课是长沙市湘剧院剧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部分,这群孩子是从报名的200名孩子中挑选出来的,接受能力强,6节课学了不少东西。”湘剧源远流长,学起来可不简单,短短6节课,孩子们能学到些什么呢?周老师说,第一课,讲的是是湘剧的由来。

湘剧,顾名思义,是因为湖南省简称“湘”才称之为湘剧。湘剧也因用长沙方言官话演唱,又被称为“长沙湘戏”。

长沙一带的戏剧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九歌》;到北宋年间,民间有了俳优戏剧活动;元朝天历年间,北杂剧进入长沙;明代初,随着海盐腔、弋阳腔的傳入,长沙一带的戏剧,也就是湘剧的前身,开始用这两种唱腔腔作为自己的主要声腔;明代中叶以后,青阳腔、昆腔以及皮黄腔相继流入,青阳腔与戈阳腔合流产生了湘剧高腔,海盐腔演变为湘剧低牌子。昆腔与皮黄腔逐渐地方化,湘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了一个多声腔剧种。

很长一段时间,湘剧都是长沙的“官戏”。达官贵人祝寿请戏班,热闹的庙会也离不开湘剧班子的身影。1908年,一名沈姓商人在太平街开了湖南第一家湘剧戏园;1910年,叶德辉在坡子街建通春园,成为当时湘剧的第一大演出场所。

“接下来我们学了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周老师接着问大家。

“我知道!湘剧的角色分为小生、正旦、花旦……”

“湘剧的4功是唱、念、做、打;5法是手、眼、身、法、步!”

“周老师是青衣,也就是正旦,唱得最好听了!”

同学们顾不上举手,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一个个俨然成了湘剧的行家。周老师频频点头。一名小个子男生表现得尤为出色,举手抬足间有板有眼,虽然穿着笨重的棉袄,却给人英姿飒爽的感觉,同学们纷纷为他鼓掌鼓劲。

看着一群星星眼的孩子,周老师轻来:“日落西山黄昏后……”声调悠扬,一不出用的是长沙方言,反而觉得说不出白动听。

“难不难?”“难!”“想不想学?”“想!”

随着周老师的手轻舞节拍,教室里想起了孩子们的声音。不够整齐,略有跑调,但那股味道,已经初具雏形。

非遗小课堂

Q:什么是湘剧?

湘剧是与川剧、汉剧、豫剧、秦腔、赣剧、粤剧等剧种享有同等声望和影响的地方大戏。它拥有大约一千出传统剧目,解放后,又陆续创排了近百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它拥有高腔、弹腔、昆腔和低牌子4大声腔和丰富的打击乐谱(锣经)和过场音乐;它有着严谨的戏剧程式,表演、导演艺术既精湛又富于湖湘地方特色。

湘剧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特色剧目有《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2006年5月,湘剧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声腔长沙市长沙
爱上写信的大树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A Few Thoughts on Learning English Well in High School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浅析梆子声腔的当代发展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