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享教研“三部曲”

2019-09-10张银红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部曲户外活动研讨

张银红

我园的十三五市级课题《基于本土资源的乡村幼儿园循环式户外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后,教师们被动参与,研究热情不高,尤其是每次的户外活动开展总缺少创意与思考,课题研究一直没有实效性发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此我进行了调研与思考,发现户外活动材料单一、数量不足,各区域内容雷同,缺少趣味性,玩法有限等,这些户外活动开展的瓶颈。针对如何在户外活动中体现本土资源特色,进一步提升户外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优化教师指导策略,我决定进行一次推进式教研的尝试。

一、研问题,找路子

探讨户外活动时间、内容、区域、材料等问题。我园每天下午的户外循环活动由各班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在相应的位置摆放完成后开始活动,而后中大班进行交换循环活动。通过连续一周的观察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材料选择种类单一,班级间有雷同,不利于均衡发展幼儿的动作。

2.活动区域设置不合理,材料摆放混乱。

3.幼儿对于循环的概念不明晰。

4.教师的观察目的不明确,缺少有意义的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对户外活动的时间、内容、区域、材料等设置进行了思考:

1.每天的户外循环活动存在哪些问题?

2.一周的循环式户外活动时间和内容怎样安排才能更合理?

3.如何投放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幼儿动作均衡发展?

围绕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个人思考、教研组分组研讨、业务学习集体讨论三轮研讨,最终形成了新的户外循环活动方案:

1.每周五天的户外循环活动内容在确保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基础上,要有本土资源、本土文化的渗透。我们将户外活动时间及内容做了如下调整 :星期一、星期三开展“体能大循环”,主要发展各种基本动作,星期二、星期四开展“民游大聚会”,主要以本土特色游戏为主,星期五开展幼儿自主合作游戏。

2.每周内容确定后,关于材料的选择,我们采用了思维导图的研讨模式,每一个内容由教师们发散思维后,通过讨论最终确定,形成新的方案。“体能大循环”中投放凳、椅、圈、格、棒、梯子、轮胎、油桶、跨栏等材料;“民游大聚会”中投放样板、担子、连枷、铁环、草袋材料等技巧类农用工具;“自主游戏”中投放竹竿、纸筒、木板、滚筒等材料。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增强了教师组织活动的目的性,可以更好地促进户外循环活动的开展。

问题式教研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体,对处于“问题中心”的教师很有帮助,能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让教师学会思考并积极去解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研现场,创环境

调整户外循环活动的各区域划分和材料投放。开展户外活动问题的教研后,教师们达成了共识,个个都迫切地想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实施。

怎样合理有效地划分区域,材料的摆放怎样才能有利于幼儿活动开展,什么样的循环方式最有效,以这些问题为基点,我们围绕“体能大循环”项目开展了一次现场教研。这个项目材料投放多、区域分布多,非常适合全园研讨,研究的主要区域有“草世界热身区”“自然材料投掷区”“凳、椅跨跳区”“梯子轮胎钻爬区”“板凳、长凳、高跷、罐类平衡区”“背物快跑区”“圈、格、棒跑跳区”。大家一起对区域进行了划分,接着每班认领一个区域进行材料选择和设计,创设户外循环活动环境,班级组织幼儿探索各种玩法。现场教研当天,各班依次展示所认领区域的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观摩幼儿户外活动时主要就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重点观察。

1.材料投放是否适宜

“凳、椅跨跳区”中凳椅的高度相对固定,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如何为他们创设最近发展区;“板凳、长凳、高跷、罐类平衡区”中的材料如何连接使用,怎样摆放适合幼儿循环运动;“自然材料投掷区”玉米棒和沙袋投掷的游戏情境不明显;“梯子轮胎钻爬区” 中梯子架高固定时如何能确保安全不滑落。

2.材料使用的有效性

“草世界热身区”草龙、大草鞋等需要2人以上合作,是否会出现幼儿的消极等待现象?“圈、格、棒跑跳区”中各类布格子、纸棒,幼儿如何能快速掌握跑跳的规则?“背物快跑区”中让幼儿记录自己的负重,如何能让幼儿查找到曾经的记录和别人的最高记录?

观察后组织教师开展“世界咖啡”式研讨,团队协作,聚焦问题,无压畅谈,在倾听、贡献、分享中轻松地优化了材料投放与使用问题。

“凳、椅跨跳区”中收集有一些不同高度的凳子,按照矮、中、高三类摆放三条路径,幼儿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和水平选择路径,同时也为能力水平发展较低的幼儿提供了挑战的目标;“板凳、长凳、高跷、罐类平衡区”中的罐类平衡走起来太慢,容易造成幼儿消极等待,将罐类摆放成多条路径适当分流;“自然材料投掷区”设计游戏情境“我给娃娃喂豆豆”“小小飞行员”等,增强趣味性和挑战性;“草世界热身区”的合作玩草龙游戏,放在循环游戏的开始阶段,幼儿自行组团合作;“圈、格、棒跑跳区”规则的确立可以由一個班的幼儿探索开展后,将各种规则和玩法画出来展示在区域里,使其他幼儿能迅速学习与畅玩。

现场式教研能让教师深度观察与思考,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最终还能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实施。本次教研在户外活动创设——场地活动观摩——发现问题症结——集体研讨解决层层推进的环节中解决真问题, 引导教师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观察解读幼儿,让研讨与实践保持一致性,真正发挥教研的实效性。

三、研案例,悟策略

观察记录,优化户外活动。前两次的研讨很成功,但是未能落实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可能会有纸上谈兵的“嫌疑”。紧接着我们开展了体验式研讨,重点围绕“体能大循环”项目中的5个重点区域进行研讨,教师们深入幼儿的户外循环活动中,观察、体验、解读幼儿的动作发展,每个区域由3名教师为一组重点观察,观察任务是:本区域的材料投放是否适宜,幼儿循环体验中过渡是否自然,幼儿对本区域是否有兴趣,幼儿对材料的知晓度如何,动作发展特点如何。

几轮的观察之后,教师们互相交流起自己的所观所感:“自然材料投掷区”中小小飞行员项目幼儿特别喜欢,当玉米棒小飞机顺利通过各种障碍圈时,幼儿特别激动,尤其是每个年龄段幼儿都可以根据水平选择参加;“凳、椅跨跳区”中设置有创意,跨越小小桥、走过九曲桥等幼儿乐意参与;“梯子轮胎钻爬区”不利于幼儿多种爬行动作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胆小的幼儿爬行动作得不到锻炼,建议增加爬行的其他材料。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调整,推进了我园户外循环活动的不断优化。

体验式教研引导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对问题剖析、诊断,收到了研训一体的效果,教师们在思辨中提升理论,在实践中践行真知,成就了一双双智慧的眼睛。

问题式教研——现场式教研——体验式教研是我园在园本教研中尝试的一种推进式教研方式,教研的主题来源于日常工作的内容,教研的方式从实践到实施到验证最后再到实践,教研的主体——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变参与为主角,变倾听者为互动者,在专业成长方面受益的不仅是少数个体, 而是一个教研组甚至更多参与者。我相信坚持贴地而行,适宜而研的园本教研一定会落地开花,硕果累累。

猜你喜欢

三部曲户外活动研讨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户外活动开始啦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