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教育对启蒙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9-09-10白萨日娜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幼儿

白萨日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整体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大量的社会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幼儿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被谨慎对待。启蒙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要以综合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掌握扎实的音乐技能,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十分有利。

【关键词】社会教育;启蒙音乐教育;幼儿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接受音乐教育的好时期,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到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音乐培训,以激发孩子的音乐天赋。不可否认,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收效如何,就相当复杂了。刻意将幼儿送到社会教育机构接受音乐教育,会使音乐教育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及目的性,而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性质的学科,音乐无国界,音乐与音乐之间是相通的,但是过分功利化的音乐教育对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是否能够真正起到促进作用,仍然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一、概述社会教育的发展情况

1.关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发展背景的概述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出现。目前,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知相对统一,大部分都是采用审美的角度看待,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而存在的。但当前学校的音樂教育存在的问题颇多,首先,学校将音乐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放在等同位置,忽略了音乐学科的特征,仅仅是将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机械死板地灌输给学生,而没有强调音乐对情操的陶冶作用,更没有注重音乐对审美水平的作用。其次,学校对音乐教育缺乏重视,很多学校都将音乐学科当作副科对待,导致音乐课程形同虚设,同时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而社会教育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其形式丰富、可选择性强,幼儿在社会教育机构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乐于接受的学习内容,如乐器培养、声乐教学、音乐理论教学等。

2.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量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有两种,正规教育机构和非正规教育机构。正规教育机构备受认可,很多家长都会将学龄前的孩子送到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对孩子进行启蒙音乐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更加丰富,所以备受家长及幼儿的喜爱。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应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家长应该尽力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要明确教育工作不是单纯地靠教师就可以完成的,特别是启蒙阶段的教育更需要幼儿家长的全程参与。而社会教育机构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还要满足广大幼儿家长的各色需求以及来自社会的监督评价。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不可能全部都是利处,弊端也是同时存在的,正是由于社会教育机构开展启蒙音乐教育需要按照多方面的要求开展,教育本身的目的也就被分化了。

二、社会教育对启蒙音乐教育的影响

1.从学生角度出发

处于3~4岁之间的幼儿已经能够感受旋律的大体轮廓了,在这个时期开展音乐启蒙教育非常合适,对幼儿乐感的培养十分有利。4~5岁之间的幼儿已经能够慢慢辨别音高、音区,并能重复一些相对简单的节奏。这个阶段家长对幼儿音乐学习的期待应该重点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幼儿去接受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培训的最初原因就是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大部分幼儿接触音乐教育是从四五岁开始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多采用一对多的教育模式,这样一来能够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相较于学校大班授课,小组授课模式能够充分结合幼儿不同的特点展开教学,培训机构会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分段,这对幼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十分有利。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大,幼儿在接受专业化的音乐教育的同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同时,这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利。

社会音乐教育最显著的优势是能够让幼儿经常性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得到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易怯场,但是缺点是过分重视实践,忽略了理论教学,容易导致幼儿在音乐基础理论上的欠缺。因此,完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就是实践与理论培养共举,如将音乐作品的来龙去脉、创作环境传达给幼儿等。

2.从家长角度出发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不仅面临着提高幼儿音乐技能的压力,还面临着来自幼儿家长的挑剔。有些家长可能会由于孩子少学了一首曲子就去争辩,有的家长对于教育机构的建设意见很大,当然这样的“挑剔”能够使教育机构发现很多自身的问题,教育机构也会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尽可能让家长满意,所以教育机构坚持的“因材施教”不仅仅针对学生,也针对家长。社会教育机构针对幼儿开展启蒙音乐培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满足幼儿家长的需求,但是却将音乐启蒙教育应有的本色失去了,家长只愿意看到好的一面,但是不愿意接受坏的一面,所以幼儿容易产生过分自信的优越感,遇到困难不愿意直面解决,这对启蒙教育十分不利。

3.从教师角度出发

从教师角度来说,音乐是传递情感的介质,需要投入热情,并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育人素材。社会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流动性很强,所以学生可能会经常换教师,有的学生习惯慢,可能刚刚适应了一位教师就更换了,这对儿童的学习极为不利。培训机构的教师在教学上受到的限制较多,有些专业不对口的教师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去教学了。除此之外,培训机构对考级过分关注,学生一味地“考考考”而失去了对作品本身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道自己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真正受到艺术的熏陶,但是学生从小被一些利欲熏心,技术纯熟仅仅是为了博得他人的认可,他们以后的音乐发展堪忧。启蒙音乐教学的本质是感知音乐,而不是通过音乐达到其他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社会教育机构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社会教育机构确实能够起到好的培训效果,与市场需要接轨。其教学方式相对灵活,结合主体的反馈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其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对启蒙音乐教育不利,如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目的性过强,教育中所掺杂的利益太多,对幼儿的启蒙音乐教育忽略了心理审美的培养,过分关注结果忽略了培养的过程等,因此,社会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明白自身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好的社会培训能够使幼儿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获得一定的影响,然后再将这个好的影响用音乐的形式传递到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李颖.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儿童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233-234.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