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9-09-10冯丽薇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互联网+时代

冯丽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教育的中间环节,为高中数理化教育打下了基础。“互联网+”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而互联网与数学课堂结合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对传统数学课程教学进行改良和优化,通过最新科技手段,简化数学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深奥的数学公式,不再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互联网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搭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进一步活跃数学课堂氛围。因此,互联网和数学教堂的结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策略、优势等,强调现代技术对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意义;其次明确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针对具体的初中数学课程,研究其可以改革和创新的地方。

一、“互联网+”时代下数学教学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1.互联网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的课堂常规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为教学带来了便利。在数学的应用形式上,互联网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模式,教师更多发挥引导作用,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初中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比较活跃,互联网参与下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以信息技术辅助的动态教学模式,知识的传递不再局限于黑板。对于课堂的探究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数学问题的情景,既可以采用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竞争的学习模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鉴于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规律,教师在课上可让学生自由分组,彼此相互学习。随着互联网资源不断丰富,网络学习的开展不再受课堂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

2.互联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互联网在与不同学科教学融合时,要注重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不能统一化融合,而要针对学科的教学特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新技术的加入应强化数学的逻辑性和计算能力,明确对象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太复杂或者太肤浅的技术呈现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正确选择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很重要,教学软件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初中生在脑中形成一个新知识的认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学习。而互联网在其中可以起到视觉化呈现概念融合过程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构建知识体系。

3.互联网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优势

初中数学教学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对于数学理论应用的拓展不够全面,多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围绕其进行分析,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时间也很大程度限制了知识拓展的程度。而互联网学习中常见的慕课和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选择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学到更多知识体系的联合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中纯粹的知识重复学习是不够的,而且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热情。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是学习效率,多种技术引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教师利用网络布置线下作业和网络作业,可以避免抄袭,并能培养学生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学习的便捷性可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在同样知识和同样讲解的情况下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以加速或跳过已理解的部分,反复观看不懂的部分,个性化的课程安排可以照顾学生的差异性。

二、“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方法

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人脑在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后借助感受器将其转换为信息,而这种信息的持续时间短暂,不能全部被接受吸收。网络技术的作用就是将这些信息用多元化手段呈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多种感觉接收不同的信息,这样即使有部分信息被遗忘,也会有更多信息被保存起来。不同器官对于数学信息接受程度不同,教师要按照器官的接受程度比例来安排数学信息分布的比例,其中视觉信息是最主要的,听觉也占据不少比例,因此,无声的数学公式传输可以转化为有声的。此外,鲜明的色彩搭配刺激以及嗅觉、触觉、味觉等虽然比例较小,但是在必要的数学知识呈现上也有一定的作用。多种感官相互配合、相互连通,提升了信息的有效接收率。

2.搭建新旧知识联系

将短时记忆的信息保存下来,有两种有效途径,一种是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另一种是提高单个组块水平。后者中組块的意思就是已有知识经验对短时记忆中的知识进行识别、编码,使之成为熟知的单元。因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可以使组块的重建时间变短,效率变高,从而提升组块的水平。在互联网的课堂运用时,可以利用媒体技术,如动画、PPT、公式验证等方式构建新旧知识联系,在讲义中呈现出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和递进关系。初中数学的常见通识包括公理、法则、性质等,而这些都是呈螺旋上升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短时间呈现大量新信息,否则会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加工。而利用这一新旧知识的搭建原理,调动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识别和理解,能够增强知识的逻辑构建,增加单位时间内单个组块的信息容量。

3.思维能力优先发展

学生充分理解信息的标志是将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使信息的本质发生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将这些具体信息转化为抽象的概念并存储在脑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对于其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阶段,依据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教师要有引导性、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朝着不同的水平发展,使绝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这对于日后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极为重要。通过思维训练,学生会学到超出课堂学习范围的数学知识,而网络技术能起到连接思维水平和教学要求的桥梁作用。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对空间感要求强的多维图,辅助学生理解切面、横截面、侧视图等概念,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二维图片,并通过高维度的展示来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限时间建立无限实验

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想要在课堂上完成数学概念的实验,可能性低,复杂程度高,因此想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来实现学生课堂的真听、真感受是不现实的。数学知识的组块需要大量数学实验操作为基础,而网络技术可以为数学实验编写程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无限的实驗操作,使学生脑中组块水平提升。数学中的概率论、统计学等知识需要大量抽样和数据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结果。这种教学如果亲自试验复杂度很高,然而借助网络技术的随机数抽取,可以快速进行无数次实验,得到大量随机数,使结果稳定在一个固定的频率,这些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直观、具象地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三、“互联网+”时代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实例

1.《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课例内容探索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需要学生对立体几何的事物进行三维的展开和折叠,并具备一定基础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知识,包括三视图等。这类课程在前期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理解折叠和展开中多面体的变化,然而这一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锻炼学生在无实物的情况下,在脑海中构建多面体展开后的不同形状。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立体图形展开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发放多面体实物,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使学生初步感受展开图的奥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多面体不同展开图的数量,观察这些展开图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出其中规律,然后全班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教师借用视频展示实验方法,得到不同切面路径的结果。

2.《频率估计概率》课例分析

《频率估计概率》一课通过大量的实验来估计频率,最后得出客观概率。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刚开始比较难接受,因此教师的引导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很重要。教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证明为什么用频率估计概率是科学、准确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篮球比赛视频,然后提问为何选择林书豪投最后一球,结果反败为胜?林书豪投中篮球概率高是如何得出的呢?这些就是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像使学生不自觉地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意义。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初中课堂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而且是思想上的改革创新,教师要理解学生学习的深层次过程。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已众所周知,而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结合数学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钟小玲.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02):2+1.

田景臣.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56-57.

蒋栋才.互联网视域下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曲盈.探究新时代下的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80.

林茂田.谈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64-165.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互联网+时代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