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思维在孩子的指尖静静流淌

2019-09-10高红梅

家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摸球学具形象思维

高红梅

小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发展,怎样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具身认知理论认为:“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的确,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数学课堂上,如何组织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如何引导孩子们从直观的操作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呢?

一、把握合理的操作时机,为思维的萌芽垫上基石

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不是盲目的,要看准时机合理运用,才能使操作的有效性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认知的凝滞處,在思维的活跃区,适时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使动手操作变成学生热切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组织操作活动,为思维的发生保驾护航

(一)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保证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学具是学生操作的物品,支撑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合适的学具是实现有效操作的前提,因此根据教学环节创造性地选择合适的学具至关重要。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通过拼搭长方体或正方体,让学生操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操作活动。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小棒,但各小组小棒的数量和长方形不尽相同:第1组:8根5厘米、4根3厘米、4根2厘米;第2组:4根5厘米,8根4厘米;第3组:12根4厘米、4根3厘米;第4在:4根5厘米、4根3厘米、4根2厘米、4根6厘米。

教师通过精心地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素材,这些学具有思维的承载,有利于凸显思维、思维承载够量且能突出思维的层次,有效保证了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设计操作流程,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性

在对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摸球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明确了摸球的规则:1.每次出1个球,再放回口袋,每次摸前先搅拌一下,一共摸40次;2.8人一组进行活动,组长当管理员,安排一名记录员,并组织其余同学依次轮流摸球;3.摸完后,一起数数摸到白球、黄球的次数,由组长填写摸球结果统计表。

教师设计的摸球规则包含很多的信息量:1.使学生知道“做什么”,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2.对“怎么做”有明确指导,并告知学生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明确了操作时的分工,加强操作过程或结果的记录。

只有当动手操作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确保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这样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扎实,能真正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翱翔的翅膀。

三、操作后教师进行巧妙引导,为思维的生长架起桥梁

(一)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使思维在学生碰撞中产生火花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语言为中介,通过语言表达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过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学生通过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分别填写了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以及平行的底、高、面积。教师要求学生小讨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转化前后的底、高、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的关系。教师参与了一个小组的讨论,把他们讨论的过程记录了下来:

学生1: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边的长相等,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学生2: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吧?

学生1:嗯嗯!口误!

学生1:……他们的面积有变化吗?

学生3:有的吧?(迟疑地说)

学生1:没有哦!(拿过刚才的平行四边形,边操作边说)这个三角形并没有拿走扔掉,也没有其他地方增加了,只不过把它移到了右边,所以面积没有变……

学生2: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了,用底乘高就行啦!

学生3:是吗?(疑惑)

学生4:这个都不知道啊?你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互相影响,正确的认识得到肯定,错误得到纠正。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局部到全面。

当然,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小组交流,还可以是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有意识地鼓励、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使不同水平的同学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

在动手操作后,学生对知识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直观感知,但这离数学知识的本质还有距离,如何实现知识的直观到抽象,从直观操作走向思维操作,教师巧妙的问题引导至关重要。

如: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师设计了多次抽数活动,同桌两人轮流抽数,抽到的数分别放在个、十、百、千四个数位上,组成的数较大的获胜。教师设计了多轮比赛。

第一轮,抽到的数先放到个位上、接着放十位上。完成操作后,教师提问:哪一抽最重要,能锁定胜局?

第二轮,抽到的数先放到千位上,然后依次放在百位、十位和个位上,对于分别抽到2和9的学生,教师引导:谁胜了?为什么?如果男生抽到9、女生抽到0,还能在赢回来吗?刚才第一轮抽出了4个数才确定大小,为什么这次抽1次就能确定了?

通过这些问题的巧妙引导,比较大小的方法在不经意中被孩子们一一发现,完成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由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孩子们跳出直观操作的表象,直击抽象模型的本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动手操作的目的绝不能只停留在学会操作的层面,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思维和操作紧紧结合,及时把动手操作上升为思维活动,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摸球学具形象思维
从摸球试验例谈古典概型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游戏中的概率问题研究
在游戏中感受可能性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摸球”探究活动花絮
动物也有形象思维?